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解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名稱: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簡介 辛棄疾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于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余首.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宋詞 體裁:詞 年代:南宋 內容介紹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①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③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注釋 【注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2.宋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大意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南宋詞辛棄疾(1140~1207年)創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寫出夏夜的山村的魅力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白話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愛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仿佛又呈現眼前。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名稱: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 辛棄疾
簡介
辛棄疾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于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余首。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 宋詞
體裁: 詞
年代: 南宋 內容介紹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①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②,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③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注釋
【注釋】
①: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西。
②:“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賞析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4.【《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詩句大意盡量簡略點,】
西 江 月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譯文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喜鵲,清爽的夜風吹來了蟬兒的鳴叫.稻花飄香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聽得陣陣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滴滴細雨酒落山前.過去的小客店還在村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現在眼前.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里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5.《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是大神們幫幫忙
【原文】 西江月①·夜行黃沙②道中 明月別枝③驚鵲⑥,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④邊,路轉溪橋忽見⑤. 【注釋】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黃沙:黃沙嶺,指江西上饒的沙溪古鎮. ③“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④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⑤見:同“現”. ⑥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明月別枝驚鵲”中的“別枝”,古詩詞選本都注為:別枝,旁枝,與“主干”相對而言;一說另一枝.我們認為:“別”字應作動詞講,是“上”的意思.該句展示的是如下意境:詞人夜行在黃沙嶺的山間小道上,此時月亮已升到半空,但由于月光被山嶺所擋,詞人所處的位置及鵲兒所在的枝頭還是比較昏暗的.隨著月亮的上升,月光越過山頂瀉向詞人,詞人忽然覺得眼前亮了起來,抬頭一看,一輪皎潔的明月已然掛上了枝頭,樹枝上的鵲兒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驚動不安起來. 【譯文】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七八顆稀疏的星星剛還遠掛天邊,轉眼間兩三滴細雨灑落山前,預示著將要下大雨了. 過去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走過橋轉過溪水的源頭,小茅店便忽然出現在眼前了.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上饒沙溪古鎮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今譯】江亭(譯)·夜晚走在鄉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熟睡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譯讀】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么不見了?他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見小學語文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里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里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后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6.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詩意用第一人稱不少于200字
(1) 夜深人靜時,我獨自一人走在黃沙丘陵里的小道上,就在這時,我抬起頭,看見了一輪明凈的月亮.月光映照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再一看,月光還灑在荷葉上,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著,閃耀著銀光.忽然,只見一只喜鵲從斜伸而來的樹枝上飛走了,“大概是我的腳步或月光驚動了它吧!”我默默地想著.這時,迎面想我吹來了陣陣輕風,這風中還摻雜著蟬兒的鳴叫聲,清脆而又響亮,“知、知.”好像就是在告訴人們“夏天到了,夏天到了.”似的.“咦!”風中好像還摻雜著稻花散發出的芬芳,令人心曠神怡,我情不自禁的說:“看來今年還是一個大豐收嘍!農民們肯定很高興.”側耳傾聽,還有一陣蛙聲,那蛙聲此起彼伏,與蟬兒共鳴,就像是在唱一曲優美的青蛙交響曲,再定睛一看,原來身旁有著一篇荷塘,蛙聲就是從哪里傳來的.就在這時,我抬頭看見了星星,星星時隱時現,一杯月關給遮掩住了,看著幽黑的夜空,充滿了絲絲神秘感,讓我陶醉其中.轉眼間,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滴在我身上,是那么的涼爽,好像感覺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涼意,心情不再是那樣煩躁了.我看時辰不早,想找個旅店住下,無意中想起自己曾經就在這里住過,是在一個土地廟旁.想到這兒,我便四處搜尋著,可是附近都是一些參天大樹,并沒有發現土地廟的蛛絲馬跡,便到處走著,希望可以找到它.我來到一條溪旁,溪上有一座小橋,水面還不是的泛起魚鱗似的波紋,我從橋上走過,便欣喜若狂,因為那家旅店就在前方.頓時,我詩性打發,便吟誦起:《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篇.(2)深夜,一輪明月高高懸掛在空中,照亮了黃沙嶺上嶺間的小徑.辛棄疾漫步于小徑之中,他的目光隨著明亮的月光慢慢移向一棵大樹,只見樹梢上原本躲著幾只正睡得安穩的烏鵲竟被突如其來的月光驚醒了.“呀”地一聲,它們紛紛飛了起來,樹枝不停地搖動,鵲兒們亂飛亂鳴,樹邊一片混亂場面.過了一會兒,風起,陣陣清風吹拂著樹葉,使得它們沙沙作響,茂密的樹林中不時傳出聲聲蟬鳴,在樹葉的伴奏下,這里仿佛正奏響一曲動聽而又有點嘈雜的交響樂.辛棄疾傾聽著這動人的旋律,不經意間又聞見陣陣誘人的稻花香.他循著稻花香走進了一片稻田,稻花將要成熟,只聽見青蛙的聲聲叫喚.辛棄疾似乎聽到幾個老農正坐在稻田中間,嗅著這濃濃的稻香,在爭著展望這豐收的年景呢.他身處這樣詩意的地方,不禁抬頭仰望天空,遙遠的天邊星辰稀少,月光也漸漸淡了,山的前邊忽然下起輕微的陣雨,雨淅淅瀝瀝,沒有夏天雷陣雨的強大,也沒有秋雨的涼意.該去哪避雨呢?他恍然想到在附近有一家過去熟悉的建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可以緩燃眉之急.在煙霧朦朧的現在,要怎樣才能找到那家茅店呢?他邊思索邊往前走.山往前延伸,路也不斷地轉彎.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突然看見以前經常走的一條小溪以及架在小溪上的那座石橋.他感到十分欣喜.回到家后,情不能已,他便寫下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留下這璀璨的文學瑰寶.。
7."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的意思啊,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大意】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么不見了?他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注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仿佛臨其境,馀味無窮.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閑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④別枝:旁枝.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簡析】 詞的上片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 云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輕松和饒有興趣.上下片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宋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