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劍客的七言詩句
1.描寫劍客的詩句
1、《劍客》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2、窮冬客江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3、客里馮諼劍 《新豐主人》4、上客佩雙劍 唐 韓翃 《送監軍李判官》5、我為劍外思歸客 宋 蘇軾 《滿江紅 寄鄂州朱使君壽昌》6、上客冠劍鮮 唐 孟郊 《送魏端公入朝》7、客在劍門外 唐 雍陶 《送裴璋還蜀因亦懷歸》8、覓匠重裝燕客劍 唐 雍陶 《少年行》9、岳客出來尋古劍 唐 黃滔 《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10、客魂迷劍外 宋 陸游 《郫縣道中思故里》11、一作劍關客 宋 陸游 《思蜀》12、客舍愁彈劍 宋 陸游 《夕雨》13、身客劍南家在剡 宋 陸游 《西郊尋梅》14、二客病跛阻攀登(謂劍丞貞長) 陳三立 《琴初貞長劍丞過湖居偕往看桂花滿覺隴遂至理》15、琴劍長為客 宋 戴復古 《為客》16、飄零劍外參謀客 宋 李復 《予昔為河東漕屬吏部郎中呂得和出總漕計與予》17、劍北榛蕪動客傷 宋 李曾伯 《贈楊戶曹》18、楚客舊留劍 宋 林昉 《遷居》19、冠劍有客夔與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宋次道學士紫宸早謁》20、劍門南北等為客 宋 孫應時 《還成都》21、客還入劍門 宋 孫應時 《入劍門和少陵韻》22、壯我客懷瞻劍閣 宋 王經 《靈巖紀勝》23、陌頭客子劍生鱗 宋 王夢應 《呈李書史四首》24、劍津詩客子張子 宋 楊萬里 《寄題張縣尉敬之南昌官寺重新子真祠堂》25、書劍憐同客 明 蘇正 《南州有贈》26、山光寒客劍 明 王稚登 《天池看月》27、書劍自憐多病客 明 謝榛 《除夕吳子充諸人集旅寓有感》28、客懷頻倚劍 明 鄭旦 《夜歸洱海道中》。
2.形容劍客的詩句
《劍客》(唐代賈島全集)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劍客》(唐代李中全集,選自全唐詩:卷747-29)
恩酬期必報,豈是輒輕生。神劍沖霄去,誰為平不平。
《贈劍客李園聯句》(唐代孟郊)
天地有靈術,得之者惟君……--孟郊豈如豐城下,空有斗間云。
《劍客》(唐朝齊己)
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劍客》(唐代慕幽)
去住知何處,空將一劍行……曉來湘市說,拂曙別遼城。
《三十年來尋劍客》(唐代志勤全集)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別劉秀才》(唐朝許渾)
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
《春秋戰國門再吟》(唐代周曇)
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
3.形容“劍客”的詩句有哪些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劍是一夫用,書能知姓名。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
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11.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摘自隋·盧思道《從軍行》。 解釋:執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劍的士兵都是征來的良家子弟,跨白馬執金韁的都是俠義少年。
12.劍是一夫用,書能知姓名。摘自唐·李白《悲歌行》。
解釋:古人說,學劍是為一人用,念書只需認姓名。 13.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摘自唐·李白《白馬篇》。 解釋:你所佩之劍,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綴有明珠,耀如落日。
14.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摘自唐·李白《陳情贈友人》。
解釋:延陵季子有把珍貴的寶劍,價值高達千兩黃金。 15.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
摘自唐·李白《郢門秋懷》。 解釋:仙人在那里?找你找得太辛苦,捫胸倚劍,仰天長嘆,顧影自憐。
16.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摘自唐·李白《猛虎行》。
解釋:詩人無事可做,只好在諸侯門里做客。昨天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今天又在溧陽府上當座上賓。
自己的滿腔豪情和壯志無處抒發,唯有在賭博場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壯心,一吐憤懣。 17.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
摘自唐·李白《北風行》。 解釋:丈夫臨別時手提寶劍,救邊而去,在家中僅留下了一個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裝著一雙白羽箭,一直掛在堵上。上面結滿了蜘蛛網,沾滿了塵埃。
18.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摘自唐·王維《老將行》。
解釋:身經百戰馳騁疆場三千里,曾以一劍抵當了百萬雄師。 19.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摘自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解釋:輕浮子弟騎著白底青點的馬,盤龍紋的鉸鏈圈著車里坐著歌女。
20.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摘自唐·令狐楚《少年行》。
解釋:弓背如彩霞明亮,寶劍磨得像霜雪一樣閃亮,迎著秋風跨上戰馬奔馳出咸陽。
4.有關 劍客的詩句
《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來磨勵這把寶劍,霜雪般鋒利的劍刃還沒試驗過。我今日把它亮出來擺在您面前,請告訴我誰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賞析】 賈島詩思奇僻。
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
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著,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
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
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
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這種寓政治抱負于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俠客行① -李白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注釋: ①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于說“俠客的歌”。
②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
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
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③吳鉤,寶刀名。
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④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⑤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里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⑧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并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岳還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⑩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
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
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后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
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
于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
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
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后世。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遜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
朱并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
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
5.賈島的《劍客》詩句是什么
1. 《劍客》是唐代詩人賈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原文:
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2. 注釋:
①劍客:行俠仗義的人。
②霜刃:形容劍風寒光閃閃,十分鋒利。
③示君:拿給您看。
3. 創作背景:
相傳詩人賈島在韓愈的勸說下,參加了科舉考試,他天真地以為,憑著自己的才學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舉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場,揮筆就寫,在《病蟬》詩中,痛罵:“什么黃雀、烏鴉,都一樣想害蟬。”結果被認為是“無才之人,不得采用”,與平曾等人一起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賈島心知是“吟病蟬之句”得罪了有權勢的人,可又無可奈何。便創作了這首自喻詩。
形容劍客劍法快的詩句
1.武俠中描寫劍客的句子,最好是有動作,出劍快等等
她的劍一旦出鞘,又會增加多少亡靈。。
但他依然直視她的眼睛,仿佛有幾分悲傷。
那樣的眼神,幾乎令她這樣一個心早已冰冷如鐵的劍客為之一震。
然,不自量力的他還是緩緩拔劍,月光泠泠澈澈的灑下,似乎和他那帶有青光的劍容為一體。
兩人相隔兩丈,那女子只是默默看著他,竟微微笑了起來。
她的笑容中沒有一絲悲哀,仿佛一朵開在冷雨中的薔薇,寂寞,孤獨,美麗,而又充滿了戒備。
那樣的笑容,讓他看呆了。沒想到這樣的女子竟然也會笑!
只是在他怔住的一剎,緋紅的劍光從那女子的袖中流出。還不及他提劍反擊,那一抹緋紅色已經到了他的面前。
足尖點地,急退!
然,即使是他,她也毫不留情,也許是著幾年殺戮了太多的緣故,他對于她,也只是普通人了。
青色的劍光終于沖天而起,劍在空中虛虛實實挽了三個劍花,如蛇吐芯一般,直刺向她的眉心。
但只是這一招,幾乎達到了他畢生武術的顛峰。而她,只是輕輕點地,竟憑空消失了!待他收劍,后退,她便出現在十丈之外。
但只是千分之一秒,緋色的劍光在他胸口處一閃,又迅速消失。連他也什么都沒有看到,便突然感覺到胸口一痛。低頭,一行殷紅的血流下。
這樣快的劍光。。不愧是XX教的教主!
剎時,兩人同時出劍,都快如電光。
在兩劍還未相交時,兩股劍氣發生了沖撞,發出“叮”的一聲響,青光色的劍竟被震脫出手。
他滿眼震驚。
那時他第一次敗給別人!
況且對方只是個女子。
2.形容劍客的詩句
1. 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漢樂府《陌上桑》
2.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隋·盧思道《從軍行》
3. 劍是一夫用,書能知姓名。——唐·李白《悲歌行》
4.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唐·李白《白馬篇》
5. 延陵有寶劍,價重千黃金。——唐·李白《陳情贈友人》
6. 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唐·李白《郢門秋懷》
7. 寶書玉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唐·李白《猛虎行》
8.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唐·李白《北風行》
9.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唐·王維《老將行》
10.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11.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唐·令狐楚《少年行》
12. 閃灼虎龍神劍飛,好憑身事莫相違。——唐·呂巖《絕句》
13. 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宋·陸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
14. 嘆防身一劍,壯圖濩落,建侯萬里,老境相將。——宋·劉克莊《沁園春》
15. 丈夫兒,倚天劍,切云冠。——金·元好問《水調歌頭》
16.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明·高啟《岳王墓》
3.形容劍快的句子
口有蜜腹有劍。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司馬光 《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元年》。本句大意是: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里卻刁鉆歹毒得像劍一樣利。這兩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多么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倚天萬里須長劍。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水龍吟·舉頭西北浮云》 劍名言
劍是正義的仆人。 ——英國作家 埃·斯賓塞
4.形容劍法高超的詩句
這個肯定會想到公孫大娘啊。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的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氵項〕洞昏王室。
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如果可以,請加為最佳答案。我在做新手任務。拜托了
5.描寫劍術的詩句
1、惜哉劍術疏
魏晉
陶淵明
《詠荊軻》
2、少年學劍術
唐
李白
《結客少年場行》
3、白猿慚劍術
唐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
4、袁公論劍術
唐
崔日知
《冬日述懷奉呈韋祭酒張左丞蘭臺名賢》
5、劍術指樓蘭
唐
高適
《東平留贈狄司馬(曾與田安西充判官)》
6、劍術還令世上聞
唐
錢起
《送馬員外拜官覲省》
7、劍術無前更數誰
唐
貫休
《賀鄭使君》
8、劍術已成君把去
唐
呂巖
《絕句》
9、囊中劍術老當傳
宋
陸游
《胸次郁郁偶取枯筆作狂草遂成長句》
10、閑倚松蘿論劍術
宋
陸游
《游學射觀次壁間詩韻》
11、惜哉劍術疏
近代
柳亞子
《有悼二首,為徐伯蓀烈士作》
12、丈夫學劍術
元
楊維楨
《劍客篇》
13、荊卿無劍術
宋
晁說之
《君子有所恨》
14、詩囊劍術走風塵
宋
仇遠
《偶見》
15、劍術轉堪羞
宋
區仕衡
《柴門》
16、獨憾荊卿劍術疏
宋
徐鈞
《荊軻》
17、老我未聞飛劍術
宋
周弼
《岳陽樓》
18、年銷劍術疏
宋
朱復之
《別李商卿》
19、劍術空疏今罷休
宋
朱復之
《謝張生見湛盧歌》
20、荊軻無劍術
明
程誥
《詠史》
21、遷史至今疏劍術
明
程嘉燧
《過易水懷古》
22、莫道書生無劍術
明
多炡
《司寇臨海敬所王公閱視三鎮遠以圖說見遺賦詩》
23、鬼母畏逢飛劍術
明
范立
《送蔣道士還太乙宮》
24、書生由來劍術疏
明
皇甫汸
《樂府十二首(嘉靖丙寅作)》
25、公孫劍術如轉燭
明
鄭若庸
《贈鄭十二草書》
6.描寫劍客的詩句
1、《劍客》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2、窮冬客江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3、客里馮諼劍 《新豐主人》4、上客佩雙劍 唐 韓翃 《送監軍李判官》5、我為劍外思歸客 宋 蘇軾 《滿江紅 寄鄂州朱使君壽昌》6、上客冠劍鮮 唐 孟郊 《送魏端公入朝》7、客在劍門外 唐 雍陶 《送裴璋還蜀因亦懷歸》8、覓匠重裝燕客劍 唐 雍陶 《少年行》9、岳客出來尋古劍 唐 黃滔 《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10、客魂迷劍外 宋 陸游 《郫縣道中思故里》11、一作劍關客 宋 陸游 《思蜀》12、客舍愁彈劍 宋 陸游 《夕雨》13、身客劍南家在剡 宋 陸游 《西郊尋梅》14、二客病跛阻攀登(謂劍丞貞長) 陳三立 《琴初貞長劍丞過湖居偕往看桂花滿覺隴遂至理》15、琴劍長為客 宋 戴復古 《為客》16、飄零劍外參謀客 宋 李復 《予昔為河東漕屬吏部郎中呂得和出總漕計與予》17、劍北榛蕪動客傷 宋 李曾伯 《贈楊戶曹》18、楚客舊留劍 宋 林昉 《遷居》19、冠劍有客夔與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宋次道學士紫宸早謁》20、劍門南北等為客 宋 孫應時 《還成都》21、客還入劍門 宋 孫應時 《入劍門和少陵韻》22、壯我客懷瞻劍閣 宋 王經 《靈巖紀勝》23、陌頭客子劍生鱗 宋 王夢應 《呈李書史四首》24、劍津詩客子張子 宋 楊萬里 《寄題張縣尉敬之南昌官寺重新子真祠堂》25、書劍憐同客 明 蘇正 《南州有贈》26、山光寒客劍 明 王稚登 《天池看月》27、書劍自憐多病客 明 謝榛 《除夕吳子充諸人集旅寓有感》28、客懷頻倚劍 明 鄭旦 《夜歸洱海道中》。
7.有關 劍客的詩句
《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大意】用十年的功夫來磨勵這把寶劍,霜雪般鋒利的劍刃還沒試驗過。我今日把它亮出來擺在您面前,請告訴我誰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賞析】 賈島詩思奇僻。
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
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側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著,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
寫出此劍刃白如霜,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
現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
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這種寓政治抱負于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俠客行① -李白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 五岳倒為輕⑧。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⑩。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注釋: ①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于說“俠客的歌”。
②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
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
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③吳鉤,寶刀名。
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④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⑤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里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⑥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⑦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
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
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⑧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并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岳還重。 ⑨素霓,白虹。
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⑩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
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
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后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
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拼,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
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
于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
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
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后世。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遜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
朱并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
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
8.求描寫劍法的古詩句,例如“一劍霜寒十四州”“一舞劍器動四方”
1、《泛三江海浦》——宋代陸游
醉斬長鯨倚天劍,笑凌駭浪濟川舟。
譯文:醉意橫發,以倚天之長劍斬斷巨鯨,在驚濤駭浪中的巨舟上長笑,可以截斷飛浪。
2、《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唐代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譯文: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3、《俠客行》——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譯文: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
4、《獻錢尚父》——唐代貫休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譯文:滿堂的花香熏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橫掃兩折十四州。
5、《老將行》——唐代王維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譯文:身經百戰馳騁疆場三千里,曾以一劍抵當了百萬雄師。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劍客的詩句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