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寧夏河套的詩句
1.關于河套的詩句
1河套糜米,飯之美者先秦-呂不韋飯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陽山之糜。注:陽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趙武靈王修高闕塞記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3、秦始皇開發河套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二年,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謫實之。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注:高闕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區。
2.關于河套的詩句
1河套糜米,飯之美者先秦-呂不韋飯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陽山之糜。注:陽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趙武靈王修高闕塞記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3、秦始皇開發河套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二年,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謫實之。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注:高闕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區。
3.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
4.描寫寧夏美好的詩句有哪些
一、《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二、《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三、《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四、《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五、《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5.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 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④漢武帝。
6.10句有關寧夏景色或歷史的詩句
歌頌寧夏六盤的
《六盤》—— 常星景
關中形勢甲天下,四岳分峙西太華。[1]
中有汭涇經緯之,六盤嵚崎歷歷落。[2]
□□□□其流亞,終年峰頭雪不消。
弟畜太白兒美高,眼底培縷紛紛何足數,呼吸想通天尺五。[3]
西北堆鎮一切仰鼻息,南為全秦雍隴之門戶。【4】
漢唐以來,屯兵多于此。不見草木,荒荒陣云紫。[5]
鳥道羊腸吾何為,王陽深得垂堂理。[6]
此中風氣號最寒,盛夏每當深秋看。
避暑不須河朔飲,蕭蕭里巷況雕殘。[7]
飲之食之事在余,吾盡吾分意何如。
驅車幾度勞遠目,白云天際迷我廬。
【說明】選自《康熙隆德縣志》“山川”。六盤山,古稱龍山、隴山,位于寧夏南部的固原市境內,地處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幾何中心,橫跨原州區、涇源、隆德三區縣,自然景觀雄、奇、峻、秀,海撥在2928米,山體大致為南北走向,長約240公里,既是陜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又是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歷代兵家用武的重鎮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部,古代多民族在這里聚居。古文化遺存有“古”、“貴”、“多”的特點;自然資源薈萃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生態旅游資源之精華,內容全,品位高;回族風格的建筑、音樂、舞蹈、飲食文化與民間工藝更具特色。
這是一首雜言詩,即詩中既有四言、五言、七言,還有八言、九言(有的還有十言、十一言,如李白的《蜀道難》)。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自由體”。
【作者】常星景,清隆德知縣,生卒不詳。著有《隆德縣志》等。
【注釋】
[1]關中,古地區名,歷來所指不一。今從潘岳《關中記》“東自函關,西自隴關”及徐廣“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之說,即四關之中曰“關中”,包括今陜西關中平原及甘肅平涼的一部分。四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西太華,即西岳華山。本為五岳,今說“四岳”,是將西岳華山單提另說,與四岳“并峙”。
[2]汭,水的彎曲處;涇,即涇河,發源于六盤山而流入關中的河流。欽崎,山高峻貌。歷歷,分明可數。如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3]弟畜:朋比之意;太白:即太白山,在陜西寶雞市南部;兒,即睨,斜眼看的意思;美高,即美高山,為六盤山主峰,又名米缸山;培縷,也作培摟、附婁、部婁,義為小土丘。這句連同后面的“眼底”“呼吸”之語,都是極言六盤山的高峻奇險。
[4]西北堆鎮:指六盤山。六盤山自古就有“關隴鎖鑰”之稱,也即詩中所云“西北堆鎮”“全秦雍隴之門戶”。秦:指陜西;雍:指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部分;隴:指陜甘交接地區。
[5]荒荒:蕭條;冷落。明 方孝孺《祭童伯禮》:“荒荒我里,士習日陋。誰能易之?力不能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翠仙》:“﹝樵人﹞舁歸其家。至則門洞敞,家荒荒如敗寺。” 清 虞名 《指南公·舉義》:“倏倏兩世,荒荒一丘。”也作“黯淡迷茫貌”解。唐 杜甫《漫成》詩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宋 洪邁《夷堅乙志·趙小哥》:“﹝ 趙小哥 ﹞狀貌短小,目視荒荒,有白膜蒙其上。”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岳陽樓》詞:“一曲 湘 靈鼓罷,再聽 汜 人歌盡,天老月荒荒。”
[6]王陽:王陽明,即王守仁(1472-1529),漢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7] 雕殘:同凋殘。衰落;殘敗;減損。
7.求與寧夏有關的古詩詞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詞句注釋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征蓬:隨風遠飛的枯蓬,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
擴展資料:
白話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8.贊美巴彥淖爾的詩句
歷史人物筆下的巴彥淖爾1河套糜米,飯之美者先秦-呂不韋飯之美者,玄山之禾。
不周之栗,陽山之糜。注:陽山也叫陶山,即今天之狼山。
2、趙武靈王修高闕塞記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匈奴列傳》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3、秦始皇開發河套漢-司馬遷選自《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二年,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至榆中,并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謫實之。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注:高闕今狼山、陶山今狼山、北假中包括今部分河套地區。
4、漢武帝開發河套漢-班固選自《漢書-武帝紀》元朔二年,匈奴入上谷、漁陽,殺略吏民千余人。漢武帝遣將衛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闕。
遂西至符離,獲首虜千極。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募民徙朔方十萬口。元狩四年冬,有司言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縣官衣食振業,用度不足,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初算緡錢。元封二年,漢武帝行自泰山,復巡海上,至碣石。
自遼西歷北邊九原。歸于甘泉。
元封三年,遣光祿徐自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游擊將軍韓說兵屯之。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
5、水經注漢-桑欽撰 后魏-酈道元注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以北過朔方臨戎縣西。
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東,漢武帝元狩三年置。《十三州志》曰:在臨戎縣西一百三十里。
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謂推武也。
河水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故城南。漢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綏武也。
枝渠東注以溉田,所謂智通在我矣。河水 以北,屈而為南河出焉。
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渾縣故城東。漢武帝元朔二年,開朔方郡治,又有西部都尉治,有道,自縣西北出雞鹿塞。
王莽更郡曰溝搜,縣曰極武。其水 積而為屠申澤,澤東西一百二十里,故《地理志》曰:屠申澤在縣東,即是澤也。
闞 謂之渾澤矣。屈從縣北流。
……。6、這地方真美呵!元-成吉思汗選自《蒙古黃金史》這地方真美呵!國破家亡之日,可在這里謀求復興,和平興旺之世,可在這里定居發展;饑餓的梅花鹿,可在這里生息繁衍,耄耋老人,可在這里頤養天年。
注: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率領騎兵親征西夏,經過現今的烏拉山西山嘴,遠眺一望無垠草木茂盛的河套平原時,寫下了這首先贊美河套平原的美麗詩句。也正是這一年,偉大的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盤山下。
塞上曲唐-李白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命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燕支落漢家,婦女無華色。
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千里思唐-李白李陵沒胡沙,蘇武遠漢家。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
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
邊詞唐-張敬忠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只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唐-李益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時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塞下曲唐-李益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9.關于寧夏的古詩詞,你能說出哪些
邊塞詩鑒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筑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采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
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
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
霜月、蘆笛、鄉思,構成一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
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
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
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
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征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
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云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凄苦。
【簡析】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
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后,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鑒賞:《塞下曲》六首是盧綸 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
它們表現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一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從軍行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青樓曲二首(其一)王昌齡 白馬金鞍從武皇, 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 遙見飛塵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
10.關于寧夏的古詩
俄博的午后,一叢狼毒花繁衍著罪惡 它熱烈,陰郁,像情欲飽滿的突厥女子 在陌生的草原上打開欲望的身子 這暗藏的陰謀 讓一陣風改變了原來的方向 俄博的午后,馬啼上的光陰讓一個人慢慢老去 那個唐古特部落的二道販子,馬背馱鹽 換取堯熬爾人的羊皮 安靜的肅南街道上 一個醉醺醺的雜種唱著民謠 俄博,我失散多年的遠方兄弟 在歌手鐵穆爾的帳篷里 一個流浪的西海固穆斯林后裔 傾聽他蒼老而憂傷的聲音 古歌呦呦,古歌呦呦 一輛爬坡的拖拉機,讓我聽見 祁連山已暮色蒼茫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
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陰山歌謠 飛騎度陰山,陰山高不過騰格里 放鷹過陰山,陰山走不出阿拉善 一把蒙古彎刀出鞘 秋天深了 干草絆住了馬蹄 嘴唇落滿了霜 陰山寒 陰山下有駝毛取暖 一個羅圈腿的勇士 老得抱不動女人了 童子歌曰: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不見牛羊 大 音 黃昏,黃土塬和我的皮膚愈加深了 蘋果花香籠罩四野 高亢的大贊自寺院而來 贊美你的真:天空背后的天空 贊美你的善:大地深處的大地 贊美你的美:一切源于心靈的自由 花開怒放,蘋果花開滿了 一棵樹 二棵樹 三棵樹 …… 在我守望的秋天里 我會用另一種聲音 和你交談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黃河帶走了西夏,留下經書 風聲帶走了語言,留下文字 佛帶走了喇嘛,留下光陰 烏鴉帶走了光明,留下黑暗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盞平原上的神燈 遠處的寺院里有人誦讀《古蘭經》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個西夏的胎記 青銅峽小鎮上哪一個是李元昊的后裔 我路過一百零八塔,看見 一百零八個風塵女子在塔前合影 木雅,木雅 天都山下,一根老藤上的三個苦瓜 ……黨項、密納克、還有木雅 木雅,木稚,我努力喊出你的小名 干凈而新鮮的青草上 一群木雅人的孩子磨拭著鈍化的刀 迎風一擊的瞬間 一只蝴蝶的翅膀突然斷了 一個經過海原的紅衣僧人 點燃一盞酥油燈 念叨著神秘的語言 ——康巴,西藏。
康巴,西藏 隴東的天都山啊 請讓馬蹄聲輕些再輕些 別讓高原上的康巴人夢見風雪中的祖先 ……逐狼、牧馬、盟血、飛箭的木雅人噢 那些陶器的碎片上留下的是誰悲傷的淚痕 一片苜蓿地 這里埋藏著大地深處遙不可及的致命的力量 但四月的雪水澆出了北地村莊一坡青青的苜 蓿草 五月的鐵匠燒紅了打鐵的爐灶 一把鐮刀看見了苜蓿粗壯的腰 六月幼小的千里馬喲 請停下來加些趕路的腳力 這是一塊待嫁的苜蓿地 野蜂群繁殖著愛情的蜜 十月的白露在一個孩子的眉骨上凝成了霜 苜蓿說:明年的四月你會老嗎? 黃羊灘:幻覺 黃羊灘,賀蘭山遺忘的孤兒 坍塌的狩獵場 讓一群黃羊驚慌失措 那盞西夏的馬燈喚醒了磷火 那片搖晃的月光吹露成霜 而我住在離西夏王陵不遠的地方 一座戈壁的羊圈旁 我已馴化了 一只調皮的野羊 烏 鴉 這個被遺棄的夜行者 黃昏的草坪上 有兩個黑點 它們的紅嘴唇 讓落日的陰影 更加昏暈 仿佛還有一個黑點 它來自 深山女巫的身旁 在你的幻覺里 越飛越遠 塔爾寺:一枚落葉 一枚落葉打在頭頂 一百零八顆露珠打濕風塵的面容 塔爾寺 金碧輝煌的殿堂之側 一棵樹詮釋著秋天的內容 此時 如果一匹馬在黃昏里奔走 如果一個人在沉思中仰望 瞬間的墜落中 你會聽到 十萬獅吼迎風而來 十萬獅吼 十萬般若誦 讓廣大的安多在風雪中享受安詳。
形容寧夏涼爽的詩句
1.表示涼爽的詩句
1.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宋代:陸游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3.新涼
宋代: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4.涼思
唐代:李商隱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5.已涼
唐代:韓偓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血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2.描寫寧夏美好的詩句有哪些
一、《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二、《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三、《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四、《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五、《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3.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 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④漢武帝。
4.形容清涼的詩句
《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萬木云深隱,連山雨未開。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
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臺。
《江樓夕望招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恤刑遍空於囹圄,八面調順興時雨。
我且慚無及物功,哀哉獄訟經炎暑。
清涼坐起受官榮,幾許能仁善規矩。
倏忽從天降下來,滂沱敢望如斯睹。
預豐苗稼瑞三秋,有感秘通消災苦。
《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誰人信我說,我說亦非常。
苦行分明樂,緣深解即忙。
乖持如似夢,慕道得清涼。
影響隨聲應,玄門可度量。
《偈頌一百零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萬本青松,后人標榜。
臨濟兒孫,當機不讓。
5.形容涼爽的句子
形容涼爽的句子
1、多明媚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風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巖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望在稻田里緩緩飛翔。
2、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游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3、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
4、漫長而炎熱的夏天終于過去了,涼爽怡人的秋天來到了。
6.關于寧夏的古詩
俄博的午后,一叢狼毒花繁衍著罪惡 它熱烈,陰郁,像情欲飽滿的突厥女子 在陌生的草原上打開欲望的身子 這暗藏的陰謀 讓一陣風改變了原來的方向 俄博的午后,馬啼上的光陰讓一個人慢慢老去 那個唐古特部落的二道販子,馬背馱鹽 換取堯熬爾人的羊皮 安靜的肅南街道上 一個醉醺醺的雜種唱著民謠 俄博,我失散多年的遠方兄弟 在歌手鐵穆爾的帳篷里 一個流浪的西海固穆斯林后裔 傾聽他蒼老而憂傷的聲音 古歌呦呦,古歌呦呦 一輛爬坡的拖拉機,讓我聽見 祁連山已暮色蒼茫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
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陰山歌謠 飛騎度陰山,陰山高不過騰格里 放鷹過陰山,陰山走不出阿拉善 一把蒙古彎刀出鞘 秋天深了 干草絆住了馬蹄 嘴唇落滿了霜 陰山寒 陰山下有駝毛取暖 一個羅圈腿的勇士 老得抱不動女人了 童子歌曰: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不見牛羊 大 音 黃昏,黃土塬和我的皮膚愈加深了 蘋果花香籠罩四野 高亢的大贊自寺院而來 贊美你的真:天空背后的天空 贊美你的善:大地深處的大地 贊美你的美:一切源于心靈的自由 花開怒放,蘋果花開滿了 一棵樹 二棵樹 三棵樹 …… 在我守望的秋天里 我會用另一種聲音 和你交談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黃河帶走了西夏,留下經書 風聲帶走了語言,留下文字 佛帶走了喇嘛,留下光陰 烏鴉帶走了光明,留下黑暗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盞平原上的神燈 遠處的寺院里有人誦讀《古蘭經》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個西夏的胎記 青銅峽小鎮上哪一個是李元昊的后裔 我路過一百零八塔,看見 一百零八個風塵女子在塔前合影 木雅,木雅 天都山下,一根老藤上的三個苦瓜 ……黨項、密納克、還有木雅 木雅,木稚,我努力喊出你的小名 干凈而新鮮的青草上 一群木雅人的孩子磨拭著鈍化的刀 迎風一擊的瞬間 一只蝴蝶的翅膀突然斷了 一個經過海原的紅衣僧人 點燃一盞酥油燈 念叨著神秘的語言 ——康巴,西藏。
康巴,西藏 隴東的天都山啊 請讓馬蹄聲輕些再輕些 別讓高原上的康巴人夢見風雪中的祖先 ……逐狼、牧馬、盟血、飛箭的木雅人噢 那些陶器的碎片上留下的是誰悲傷的淚痕 一片苜蓿地 這里埋藏著大地深處遙不可及的致命的力量 但四月的雪水澆出了北地村莊一坡青青的苜 蓿草 五月的鐵匠燒紅了打鐵的爐灶 一把鐮刀看見了苜蓿粗壯的腰 六月幼小的千里馬喲 請停下來加些趕路的腳力 這是一塊待嫁的苜蓿地 野蜂群繁殖著愛情的蜜 十月的白露在一個孩子的眉骨上凝成了霜 苜蓿說:明年的四月你會老嗎? 黃羊灘:幻覺 黃羊灘,賀蘭山遺忘的孤兒 坍塌的狩獵場 讓一群黃羊驚慌失措 那盞西夏的馬燈喚醒了磷火 那片搖晃的月光吹露成霜 而我住在離西夏王陵不遠的地方 一座戈壁的羊圈旁 我已馴化了 一只調皮的野羊 烏 鴉 這個被遺棄的夜行者 黃昏的草坪上 有兩個黑點 它們的紅嘴唇 讓落日的陰影 更加昏暈 仿佛還有一個黑點 它來自 深山女巫的身旁 在你的幻覺里 越飛越遠 塔爾寺:一枚落葉 一枚落葉打在頭頂 一百零八顆露珠打濕風塵的面容 塔爾寺 金碧輝煌的殿堂之側 一棵樹詮釋著秋天的內容 此時 如果一匹馬在黃昏里奔走 如果一個人在沉思中仰望 瞬間的墜落中 你會聽到 十萬獅吼迎風而來 十萬獅吼 十萬般若誦 讓廣大的安多在風雪中享受安詳。
7.形容"涼爽"的句子有哪些
1.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
2. 漫長而炎熱的夏天終于過去了,涼爽怡人的秋天來到了。
3. 初秋的風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那時候穿夏裝,更覺得痛快。而深秋的風,尤其是早晚的風,有時就使人不寒而栗了。
4.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
5. 它將酷熱和灰塵全部都趕走了,帶來了一個涼爽的世界。
6. 秋天,大部分樹葉都漸漸地變黃了,有的已經枯落下來了,唯有楓葉紅了起來,火紅火紅的,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真是“霜葉紅于二月花”啊!
7. 輕輕的在空中舞蹈,絲絲涼爽讓自然之物與人清醒,葉好美,心更美,從開始的嫩綠為自然奉獻自己的光彩,讓人們的心得到平靜;到最后潛入春泥滋潤土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8. 雨停了。風兒,一陣陣的吹過。綠綠的湖水蕩起微微的漣漪,葉子上的水珠依依不舍的,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濕透了,仿佛整個世界都是綠的發亮的,而整個世界的人兒仿佛都被水精靈輕輕的撫摩著,靜靜的呼吸著朝氣。此刻,讓每個人兒神清氣爽。
9. 初秋的風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那時候穿夏裝,更覺得痛快。
10. 將圓未圓的明月,漸漸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籠起一片輕煙,股股脫脫,如同墜人夢境。晚云飄過之后,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沖洗著柔和的秋夜。
11. 被雨水沖刷過的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閃爍著,夜晚。發出清亮的光,螢火蟲在黑暗中飛舞,像給夜行人指路,青蛙在夜間跳上了舞臺,用自己的歌聲把人們送進了甜蜜的夢鄉。
12. 涼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發紅的火星在星空中為我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
13. 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
14. 清新涼爽的秋風從江面上慢慢地吹來,江面上輕輕地蕩起一層層漣漪。
15. 夕陽的光輝籠罩細紗,陣陣和風帶著花香向你撲來,送給你一分愜意初夏的晚風,帶著棗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飄進這間簡樸而舒適的客廳。
形容寧夏的詩句
1. 關于寧夏的古詩
俄博的午后,一叢狼毒花繁衍著罪惡 它熱烈,陰郁,像情欲飽滿的突厥女子 在陌生的草原上打開欲望的身子 這暗藏的陰謀 讓一陣風改變了原來的方向 俄博的午后,馬啼上的光陰讓一個人慢慢老去 那個唐古特部落的二道販子,馬背馱鹽 換取堯熬爾人的羊皮 安靜的肅南街道上 一個醉醺醺的雜種唱著民謠 俄博,我失散多年的遠方兄弟 在歌手鐵穆爾的帳篷里 一個流浪的西海固穆斯林后裔 傾聽他蒼老而憂傷的聲音 古歌呦呦,古歌呦呦 一輛爬坡的拖拉機,讓我聽見 祁連山已暮色蒼茫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
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陰山歌謠 飛騎度陰山,陰山高不過騰格里 放鷹過陰山,陰山走不出阿拉善 一把蒙古彎刀出鞘 秋天深了 干草絆住了馬蹄 嘴唇落滿了霜 陰山寒 陰山下有駝毛取暖 一個羅圈腿的勇士 老得抱不動女人了 童子歌曰: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不見牛羊 大 音 黃昏,黃土塬和我的皮膚愈加深了 蘋果花香籠罩四野 高亢的大贊自寺院而來 贊美你的真:天空背后的天空 贊美你的善:大地深處的大地 贊美你的美:一切源于心靈的自由 花開怒放,蘋果花開滿了 一棵樹 二棵樹 三棵樹 …… 在我守望的秋天里 我會用另一種聲音 和你交談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黃河帶走了西夏,留下經書 風聲帶走了語言,留下文字 佛帶走了喇嘛,留下光陰 烏鴉帶走了光明,留下黑暗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盞平原上的神燈 遠處的寺院里有人誦讀《古蘭經》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個西夏的胎記 青銅峽小鎮上哪一個是李元昊的后裔 我路過一百零八塔,看見 一百零八個風塵女子在塔前合影 木雅,木雅 天都山下,一根老藤上的三個苦瓜 ……黨項、密納克、還有木雅 木雅,木稚,我努力喊出你的小名 干凈而新鮮的青草上 一群木雅人的孩子磨拭著鈍化的刀 迎風一擊的瞬間 一只蝴蝶的翅膀突然斷了 一個經過海原的紅衣僧人 點燃一盞酥油燈 念叨著神秘的語言 ——康巴,西藏。
康巴,西藏 隴東的天都山啊 請讓馬蹄聲輕些再輕些 別讓高原上的康巴人夢見風雪中的祖先 ……逐狼、牧馬、盟血、飛箭的木雅人噢 那些陶器的碎片上留下的是誰悲傷的淚痕 一片苜蓿地 這里埋藏著大地深處遙不可及的致命的力量 但四月的雪水澆出了北地村莊一坡青青的苜 蓿草 五月的鐵匠燒紅了打鐵的爐灶 一把鐮刀看見了苜蓿粗壯的腰 六月幼小的千里馬喲 請停下來加些趕路的腳力 這是一塊待嫁的苜蓿地 野蜂群繁殖著愛情的蜜 十月的白露在一個孩子的眉骨上凝成了霜 苜蓿說:明年的四月你會老嗎? 黃羊灘:幻覺 黃羊灘,賀蘭山遺忘的孤兒 坍塌的狩獵場 讓一群黃羊驚慌失措 那盞西夏的馬燈喚醒了磷火 那片搖晃的月光吹露成霜 而我住在離西夏王陵不遠的地方 一座戈壁的羊圈旁 我已馴化了 一只調皮的野羊 烏 鴉 這個被遺棄的夜行者 黃昏的草坪上 有兩個黑點 它們的紅嘴唇 讓落日的陰影 更加昏暈 仿佛還有一個黑點 它來自 深山女巫的身旁 在你的幻覺里 越飛越遠 塔爾寺:一枚落葉 一枚落葉打在頭頂 一百零八顆露珠打濕風塵的面容 塔爾寺 金碧輝煌的殿堂之側 一棵樹詮釋著秋天的內容 此時 如果一匹馬在黃昏里奔走 如果一個人在沉思中仰望 瞬間的墜落中 你會聽到 十萬獅吼迎風而來 十萬獅吼 十萬般若誦 讓廣大的安多在風雪中享受安詳。
2. 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
3. 描寫寧夏美好的詩句有哪些
一、《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二、《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三、《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四、《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五、《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4. 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 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④漢武帝。
5. 描寫古時候寧夏的句子有哪些
1.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
2.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3. 西周建都于鎬京(今西安市西)其統治中心在陜西關中,故其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陜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
4.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
5. 北魏、北周時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6. 唐朝時期,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
7. 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8. 北宋時期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后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9. 1227年,成吉思汗通過發動六次戰爭歷時23年,攻占興慶,西夏滅亡。
10. 元朝時期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11. 明初在寧夏設府,后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后衛。后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12. 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陜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準省級。
13.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是中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
14. 1912年元月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改府為道。因右為朔方,改為朔方道。1913年,又改回寧夏道。
15. 寧夏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item/%E5%AE%81%E5%A4%8F/15715?fr=aladdin#3_1
6. 關于寧夏的古詩詞,你能說出哪些
《清平樂.六盤山》(mao zedong):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寧夏破賊歌(明王一鳴):東倭西虜共欃槍,寧夏軍書報太平。
九廟紅云迎飲至,諸公白日快談兵。送盧潘尚書之靈武(唐韋蟾):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心源落落堪為將,膽氣堂堂合用兵。
卻使六番諸子弟,馬前不信是書生。河西歌效長吉體(元馬祖常):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曇作夫婿。紫駝載酒涼州西,換得黃金鐵馬蹄。
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飲酒場澌澌。望賀蘭山(明徐健):華夷天限有斯峰,萬仞巍巍障碧空。
芳草綠楊新塞堡,野花黃蝶舊離宮。裔裾地古千年鎮,唐漢渠分一水通。
幾度政余閑眺處,翠屏高照夕陽紅。河西歌效長吉體(元馬祖常):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曇作夫婿。紫駝載酒涼州西,換得黃金鐵馬蹄。
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飲酒場澌澌。漢渠春漲(明朱栴):神河浩浩來天際,別絡分流號漢渠。
萬頃腴田憑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鋤。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風柳眼舒。
追憶前人疏鑿后,于今利澤福吾居。
7. 關于寧夏的古詩
1.鹿 柴( 王 維 )
空 山 不 見 人 ,
但 聞 人 語 響 。
返 景 入 深 林 ,
復 照 青 苔 上 。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送別》
作者: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4.《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送崔九》
作者: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7.《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8.《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9.《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0.《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1.《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2.《八陣圖》
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13.《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4.《送靈澈》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5.《彈琴》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6.《送上人》
作者: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7.《秋夜寄邱員外》
作者: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18.《聽箏》
作者: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19.《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20.《玉臺體》
作者: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21.《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1.《行宮》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22.《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3.《何滿子》
作者: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24.《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5.《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6.《渡漢江》
作者: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7.《春怨》
作者: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摘自百度
8. 贊美寧夏的詩歌
我的家鄉
對家鄉的留戀是每一個人潛藏在內心深處不滅的火種,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回想起那兒時的清純與天真。也許是因為家鄉曾經承載過自己最偉大的理想和最真誠的友誼,也許是因為家鄉有自己割舍不斷的如同對母親的一種天生的依戀,所以每次只要一提到家鄉,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它的樣子。
落霞與孤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的家鄉坐落在寧夏的北部,雖然沒有王勃筆下的藤王閣那般流光溢彩, 風情萬種。但擁有了黃高原的一切特點。
家鄉的山的高峨、偉岸,比起南方的山來,顯得更加的有魄力。
家鄉的黃河水與南方的比起來是那樣的氣勢磅礴,不像南方的水那樣細而柔,仿佛在那不經意間就會斷流。
最愛家鄉的黃土地,就像是上天賜予的一塊寶地,這里盛產的五寶最為引人注目,枸杞、甘草、發菜的營養豐富,對人體的健康也十分有益。賀蘭石的地質細膩,十分美觀。灘羊皮的毛穗呈現出特有的波浪彎,好像一湖漣漪、輕盈柔軟,美觀大方。
最留戀家鄉的名勝,賀蘭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臺──西夏陵,默默矗立在風雨之中,展示著神秘王朝的昔日輝煌。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的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為保還有東方的好萊塢——寧夏西部影視城,也同樣顯示了西部所特有的風格。
家鄉,是游子用谷子釀造出來的陳年老酒,擱置年代越遠,放置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越醇香。
家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誘惑遠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嘗。
家鄉,是游子兒時記憶中片斷,游子越理越無法理出頭緒,越來越無法剪接出來完整的畫面。
9. 贊美銀川的詩詞
形容銀川的詩句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唐 李白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唐 韋應物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 辛棄疾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宋 張孝祥。
形容寧夏詩句
1. 描寫寧夏美好詩句
寧夏以北.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寧夏新賦 黃河遠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脫蠻荒,賀蘭巖畫韻味長.匈奴牧馬,蒙恬夯土筑邊墻;你爭我奪,弟兄姊妹也死傷.獵獵西風嘶戰馬,漫漫古道黃泉路.回樂峰前怨羌笛,楊郎三關寡婦哭;沙場鏖戰幾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風蕭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點將后人數.道游牛首山,佛臥須彌窟,真人傳教納家戶.中興靈州唐王肅,天驕隕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黃河上,倉惶出逃馬屎肚.植柳左公,行醫皇甫,通智開閘放水,郭守敬白馬拉韁,趙將軍彎弓塞上,俞翰林皇宮說書,夕陽殘照董家府!歲去年來,秦渠漢延稻花香,唐徠惠農民兆阜;仙家說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黃河富寧夏,新中國天翻地覆! 六盤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斷南飛雁,董老海寶題詩篇.豫海軍號,三軍會師將臺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兒醉回鄉.今朝修建包蘭路,明朝開辟寶沙湖.鳳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橋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現塞上,三縱四橫提高速,銀鷹頃刻入長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鐵龍沙坡畫卷舒.煤出賀蘭山,鉭絲世界殊!河東園區打基礎,黃河大橋貫東西,五湖四海變通途.唱不盡的幸福歌,說不完的新鮮事.文人作詩,雅士鳴琴,農夫批紅抹綠,工人送來夜明珠.鎮北堡拍攝大片,招商引資筑新路,西部開發邁大步!繼往開來,六萬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輝煌成就;地區要爭先,部門講發展;不到長城非好漢,只爭朝夕譜宏篇! 贊美寧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寧枸杞補身王.葦海沙湖風光美,候鳥萬只一起翔. 寧夏詠 馬駿廷莫言塞北總荒涼,巨變滄桑畫意長.兩座名山馳駿馬,一河黃水育豐糧.清平東奏風情美,改革歌傳歲月香.力跨長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競輝煌. 寧夏賦 李東東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①,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于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杰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②.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③;仰止**,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云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游華章.西吉將臺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游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④,后人高峽筑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杰.前有俊彥,后有棟梁.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涂地護家園安康⑤.建設者,前仆后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后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筑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①秦朝在今寧夏南部設北地郡.②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③岳飛為抒發平定邊患壯志而作《滿江紅》,使賀蘭山名揚天下. ④漢武帝。
2. 描寫寧夏美好的詩句有哪些
一、《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二、《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三、《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四、《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云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五、《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3. 關于寧夏的古詩
俄博的午后,一叢狼毒花繁衍著罪惡 它熱烈,陰郁,像情欲飽滿的突厥女子 在陌生的草原上打開欲望的身子 這暗藏的陰謀 讓一陣風改變了原來的方向 俄博的午后,馬啼上的光陰讓一個人慢慢老去 那個唐古特部落的二道販子,馬背馱鹽 換取堯熬爾人的羊皮 安靜的肅南街道上 一個醉醺醺的雜種唱著民謠 俄博,我失散多年的遠方兄弟 在歌手鐵穆爾的帳篷里 一個流浪的西海固穆斯林后裔 傾聽他蒼老而憂傷的聲音 古歌呦呦,古歌呦呦 一輛爬坡的拖拉機,讓我聽見 祁連山已暮色蒼茫 寧夏以北 寧夏以北。
沉睡的馬蹄聲蕩起大漠孤煙 包蘭鐵路兩側,一邊是青草,一邊是沙石 仿佛額濟那牧民的一對兒女,相互擁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藍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聲悠遠的蒙古長調啊,黃昏的奶茶愈來愈濃 誰把一襲黑夜的愁腸慢慢咽下 誰把四月的羔羊撫養長大 而不遠處,那一雙閃爍的綠寶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寧夏以北。胡笳一曲源頭來 旅人的憂郁穿過青草的手掌,打馬而去 我遠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曠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馬頭琴輕輕響起 陰山歌謠 飛騎度陰山,陰山高不過騰格里 放鷹過陰山,陰山走不出阿拉善 一把蒙古彎刀出鞘 秋天深了 干草絆住了馬蹄 嘴唇落滿了霜 陰山寒 陰山下有駝毛取暖 一個羅圈腿的勇士 老得抱不動女人了 童子歌曰: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不見牛羊 大 音 黃昏,黃土塬和我的皮膚愈加深了 蘋果花香籠罩四野 高亢的大贊自寺院而來 贊美你的真:天空背后的天空 贊美你的善:大地深處的大地 贊美你的美:一切源于心靈的自由 花開怒放,蘋果花開滿了 一棵樹 二棵樹 三棵樹 …… 在我守望的秋天里 我會用另一種聲音 和你交談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黃河帶走了西夏,留下經書 風聲帶走了語言,留下文字 佛帶走了喇嘛,留下光陰 烏鴉帶走了光明,留下黑暗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盞平原上的神燈 遠處的寺院里有人誦讀《古蘭經》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個西夏的胎記 青銅峽小鎮上哪一個是李元昊的后裔 我路過一百零八塔,看見 一百零八個風塵女子在塔前合影 木雅,木雅 天都山下,一根老藤上的三個苦瓜 ……黨項、密納克、還有木雅 木雅,木稚,我努力喊出你的小名 干凈而新鮮的青草上 一群木雅人的孩子磨拭著鈍化的刀 迎風一擊的瞬間 一只蝴蝶的翅膀突然斷了 一個經過海原的紅衣僧人 點燃一盞酥油燈 念叨著神秘的語言 ——康巴,西藏。
康巴,西藏 隴東的天都山啊 請讓馬蹄聲輕些再輕些 別讓高原上的康巴人夢見風雪中的祖先 ……逐狼、牧馬、盟血、飛箭的木雅人噢 那些陶器的碎片上留下的是誰悲傷的淚痕 一片苜蓿地 這里埋藏著大地深處遙不可及的致命的力量 但四月的雪水澆出了北地村莊一坡青青的苜 蓿草 五月的鐵匠燒紅了打鐵的爐灶 一把鐮刀看見了苜蓿粗壯的腰 六月幼小的千里馬喲 請停下來加些趕路的腳力 這是一塊待嫁的苜蓿地 野蜂群繁殖著愛情的蜜 十月的白露在一個孩子的眉骨上凝成了霜 苜蓿說:明年的四月你會老嗎? 黃羊灘:幻覺 黃羊灘,賀蘭山遺忘的孤兒 坍塌的狩獵場 讓一群黃羊驚慌失措 那盞西夏的馬燈喚醒了磷火 那片搖晃的月光吹露成霜 而我住在離西夏王陵不遠的地方 一座戈壁的羊圈旁 我已馴化了 一只調皮的野羊 烏 鴉 這個被遺棄的夜行者 黃昏的草坪上 有兩個黑點 它們的紅嘴唇 讓落日的陰影 更加昏暈 仿佛還有一個黑點 它來自 深山女巫的身旁 在你的幻覺里 越飛越遠 塔爾寺:一枚落葉 一枚落葉打在頭頂 一百零八顆露珠打濕風塵的面容 塔爾寺 金碧輝煌的殿堂之側 一棵樹詮釋著秋天的內容 此時 如果一匹馬在黃昏里奔走 如果一個人在沉思中仰望 瞬間的墜落中 你會聽到 十萬獅吼迎風而來 十萬獅吼 十萬般若誦 讓廣大的安多在風雪中享受安詳。
4. 關于寧夏的古詩詞,你能說出哪些
《清平樂.六盤山》(mao zedong):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滿江紅(宋岳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寧夏破賊歌(明王一鳴):東倭西虜共欃槍,寧夏軍書報太平。
九廟紅云迎飲至,諸公白日快談兵。送盧潘尚書之靈武(唐韋蟾):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心源落落堪為將,膽氣堂堂合用兵。
卻使六番諸子弟,馬前不信是書生。河西歌效長吉體(元馬祖常):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曇作夫婿。紫駝載酒涼州西,換得黃金鐵馬蹄。
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飲酒場澌澌。望賀蘭山(明徐健):華夷天限有斯峰,萬仞巍巍障碧空。
芳草綠楊新塞堡,野花黃蝶舊離宮。裔裾地古千年鎮,唐漢渠分一水通。
幾度政余閑眺處,翠屏高照夕陽紅。河西歌效長吉體(元馬祖常):賀蘭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卻召瞿曇作夫婿。紫駝載酒涼州西,換得黃金鐵馬蹄。
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飲酒場澌澌。漢渠春漲(明朱栴):神河浩浩來天際,別絡分流號漢渠。
萬頃腴田憑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鋤。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風柳眼舒。
追憶前人疏鑿后,于今利澤福吾居。
5. 描寫古時候寧夏的句子有哪些
1.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
2.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3. 西周建都于鎬京(今西安市西)其統治中心在陜西關中,故其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陜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
4.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
5. 北魏、北周時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6. 唐朝時期,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
7. 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8. 北宋時期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后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9. 1227年,成吉思汗通過發動六次戰爭歷時23年,攻占興慶,西夏滅亡。
10. 元朝時期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11. 明初在寧夏設府,后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后衛。后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12. 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陜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準省級。
13.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是中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
14. 1912年元月1日成立了中華民國,改府為道。因右為朔方,改為朔方道。1913年,又改回寧夏道。
15. 寧夏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item/%E5%AE%81%E5%A4%8F/15715?fr=aladdin#3_1
6. 贊美銀川的詩詞
形容銀川的詩句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唐 李白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唐 韋應物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 辛棄疾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宋 張孝祥。
7. 贊美寧夏的詩歌
我的家鄉
對家鄉的留戀是每一個人潛藏在內心深處不滅的火種,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回想起那兒時的清純與天真。也許是因為家鄉曾經承載過自己最偉大的理想和最真誠的友誼,也許是因為家鄉有自己割舍不斷的如同對母親的一種天生的依戀,所以每次只要一提到家鄉,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它的樣子。
落霞與孤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的家鄉坐落在寧夏的北部,雖然沒有王勃筆下的藤王閣那般流光溢彩, 風情萬種。但擁有了黃高原的一切特點。
家鄉的山的高峨、偉岸,比起南方的山來,顯得更加的有魄力。
家鄉的黃河水與南方的比起來是那樣的氣勢磅礴,不像南方的水那樣細而柔,仿佛在那不經意間就會斷流。
最愛家鄉的黃土地,就像是上天賜予的一塊寶地,這里盛產的五寶最為引人注目,枸杞、甘草、發菜的營養豐富,對人體的健康也十分有益。賀蘭石的地質細膩,十分美觀。灘羊皮的毛穗呈現出特有的波浪彎,好像一湖漣漪、輕盈柔軟,美觀大方。
最留戀家鄉的名勝,賀蘭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臺──西夏陵,默默矗立在風雨之中,展示著神秘王朝的昔日輝煌。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的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為保還有東方的好萊塢——寧夏西部影視城,也同樣顯示了西部所特有的風格。
家鄉,是游子用谷子釀造出來的陳年老酒,擱置年代越遠,放置時間越長,酒的味道就越醇香。
家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誘惑遠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嘗。
家鄉,是游子兒時記憶中片斷,游子越理越無法理出頭緒,越來越無法剪接出來完整的畫面。
8. 關于寧夏的古詩
1.鹿 柴( 王 維 )
空 山 不 見 人 ,
但 聞 人 語 響 。
返 景 入 深 林 ,
復 照 青 苔 上 。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送別》
作者: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4.《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6.《送崔九》
作者: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7.《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8.《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9.《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0.《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1.《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2.《八陣圖》
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13.《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4.《送靈澈》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15.《彈琴》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16.《送上人》
作者: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17.《秋夜寄邱員外》
作者: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18.《聽箏》
作者: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19.《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20.《玉臺體》
作者: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21.《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1.《行宮》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22.《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23.《何滿子》
作者: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24.《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5.《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6.《渡漢江》
作者: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7.《春怨》
作者: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摘自百度
9. 求與寧夏有關的古詩詞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詞句注釋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征蓬:隨風遠飛的枯蓬,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
擴展資料:
白話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
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寧夏風景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