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熱愛背誦古詩詞的倡議書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暨古詩詞誦讀倡議詞
天地造化,廣土眾民,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高天觀海,鐘靈毓秀,創造出璀璨的五千年文化。國學經典作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字字珠璣,行行血淚,內涵深厚,是人類知識的結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韻之美、精煉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傳!在《在中國**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而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古詩文更是我國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化的寶庫,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食糧,不僅蘊含著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積淀著一個偉大民族不滅的精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深深地烙上了龍的傳人的印跡。 在這份經典中,我們能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社會責任感;能體會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能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意志和胸懷;能悟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能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理想;能知曉“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為人原則和“無為而無不為”的聰明智慧。在這份經典中,我們還可以認識許多朋友,接觸眾多先賢,這里面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有眼望“國破山河在”老淚縱橫的杜甫,有聽一曲琵琶淚灑青衫的白居易,有登樓遠望心憂天下的范仲淹。認識這些先賢,捧出這部寶典,我們能感覺到它的分量:刻寫歷史,它刀刀見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帶淚;思索人生,它筆筆入理;憧憬光明,它聲聲不倦。含英咀華,我們也能體味到它的博大:它是歷史的凝固,也是現實的觀照;
2 是文人的妙筆,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鶯啼的錦繡江山卷,也是宮廷王朝的血雨腥風圖;它托起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瑪。
2.有哪些提倡“和為貴”的古詩詞或名言警句
1、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出自:唐·王維《竹里館》。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出自:魏晉·陶淵明《飲酒·其五》。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出自:唐·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譯文: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5、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出自: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譯文: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有必要提倡重讀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