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科學知識的詩句有科學概念,現象和規律的古詩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科學知識】:高山上的氣溫要比平地低,所以春天也來得晚.《己亥雜詩》——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科學知識】:植物的腐殖質加入土壤可以使土壤肥沃.《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科學知識】:站得高,望得遠.《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科學知識】:野草的生命力很頑強.宋.蘇軾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關于學習知識的古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3.【中國古代的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光學知識,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 1.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游蔣山》 蘇軾(宋) 2.排云數峰出,漏日半江明.──《泊樟鎮》 楊萬里(宋) 第一句提出“為什么太陽光會被山峰擋住?”第二句提出“為什么要推開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頂,陽光只能從云縫中穿出照亮江面?”其實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的道理. 3.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贈婦》 秦嘉(漢) 前一句說明了光通過珠寶首飾的反射后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中,顯得格外耀眼;后一句利用了平面鏡成像這一知識.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春山夜月》 于良史 前一句提出了“水中為什么會有月亮?”這一現象,涉及到平面鏡成像的物理知識;后一句說明了花朵分泌芳香的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發生了擴散現象.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李白(唐) 前一句主要說明了月亮成像在酒杯中的現象,涉及到光的反射.后一句可依詩句之意,從物理角度理解為:人、月下影子、酒杯中人的像而成為三人. 6.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雨窗消意圖》 牛應之(清) 柳絮本來是白的,而詩中卻說是“片片紅”.其原因主要是太陽光里含有七種色光,當它穿過一片紅色的桃花時,白光中的大部分色光被桃花所吸收,只有紅光被反射出來,反射出來的紅光再照到白色的柳絮上,自然呈現出淡淡的紅色. 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通過作出月亮在水中所成的像的反射光路以及人眼看到月亮在水中所發生的折射光路圖,來說明“月近人”的光學原理如圖所示,S1是月亮S在水中所成的虛像,從S1點射向空氣中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偏離法線,眼睛逆著折射光線看去,覺得是水中的S2射來的,眼睛看到的是S2點,S2點在S1點的上方,距水面較近,從而出現了“月近人”的感覺.。
4.關于知識的古詩
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4、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6、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7、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0、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11、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12、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1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15、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1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8、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19、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0、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左宗棠)
5.知識大全古詩詞內置三十首
1.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 望天門山 李白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5.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6.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8.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9.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11.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初中
12.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13.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14. 過故人莊 孟浩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15. 泊秦淮 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6. 浣溪沙 晏殊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17. 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8.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9. 春望 杜甫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0. 游山西村 陸游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3. 己亥雜詩 龔自珍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5.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26.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高中
27. 《短歌行》 曹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8. 《山居秋暝》 王維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9.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30. 《旅夜書懷》 杜甫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古詩詞基礎知識有什么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詞:是今體詩之后產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