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月光的比喻句不是詩句
銀白的月光灑在地上,到處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聲.夜的香氣彌漫在空中,織成了一個柔軟的網,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觸到的都是罩上這個柔軟的網的東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樣地現實了,它們都有著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樣都隱藏了它的細致之點,都保守著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巴金《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了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忽然會有一只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沈從文《邊城》) 他靠紗窗望出去.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里的蛙群齊心協力地干號,象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游來去,不象飛行,象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綠的小眼睛.(錢鐘書《圍城》) 中山公園的水池象是一面鏡子,圓圓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樹旁的幾盞路燈,那圓圓的燈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個小月亮似的,圍繞著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腫的白云緩緩地移過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婦,彎著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從月亮前面走過,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卻透過云片的空隙傾瀉下皎潔的光芒.一片白云和一片白云連起,如同一條寬大的不規則的帶子,給澄澄的天空分成兩半.白云移過,逐漸消逝在遠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顯得分外皎潔.(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天空象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云霧,藍晶晶的,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山梁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個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點點,悠悠蕩蕩.宿鳥在枝頭上叫著,小蟲子在草棵子里蹦著,梯田里春苗在拔稈兒生長著;山野中也有萬千生命在歡騰著…… (浩然《艷陽天》) 月光灑滿了這園庭,遠處的樹林,頂上載著銀色的光華,林里烘出濃厚的黑影,寂靜嚴肅的壓在那里.噴水池的噴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著皎潔的月光,在那里蕩漾,她腳下的綠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軟無聲的在受她的踐踏.(郁達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來了.月亮還遠著呢,可是在地平線后邊,人們覺得它從黑暗的深淵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給圍繞在高坡上的樹頂鑲了一條花邊,好象高腳杯的邊緣,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樹峰的側影,一分鐘比一分鐘顯得更為深黑.(法 羅曼·羅蘭:《母與子》) 霧靄消散了,銀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婦的喪服,覆蓋著廣闊的沙灘.河面沒有一條船只,甚至看不見一絲微波,河心河岸,到處是一片寧靜,這寧靜有如死亡帶給受盡苦難的病患者的一種無休止的安寧.。
2.描寫月,月光,月色的詩句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把酒問月》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灑,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藐云漢。
〈明月三五夜〉 元稹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夜 〉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嫦娥 〉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 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中秋月》 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新月》 趙嘏 玉鉤斜傍畫檐生,云匣初開一寸明。
何事最能悲少婦,夜來依約落邊城。《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明月夜留別》 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新月》 徐寅 云際嬋娟出又藏,美人腸斷拜金方。
嫦娥一只眉先掃,織女三分鏡未光。珠箔寄鉤懸杳靄,白龍遺爪印穹蒼。
更期十五圓明夜,與破陰霾照八荒。《九月》 李賀 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
月綴金鋪光脈脈,涼苑虛庭空澹白。露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
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疏桐。《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里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寒食月夜》 白居易 風香露重梨花濕,草舍無燈愁未入。南鄰北里歌吹時,獨倚柴門月中立。
《感月悲逝者》 白居易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處曾經同望月?櫻桃樹下后堂前。
《八月十五日》 白居易 銀臺金闕夕沉沉,獨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濕足秋陰。
《八月十五日夜聞崔大員外翰林獨直對酒玩月因》 白居易 秋月高懸空碧外,仙郎靜玩禁闈間。歲中唯有今宵好,海內無如此地閑。
皓色分明雙闕榜,清光深到九門關。遙聞獨醉還惆悵,不見金波照玉山。
《江樓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正當池畔望君時。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
《答蘇庶子月夜聞家僮奏樂見贈》 白居易 墻西明月水東亭,一曲霓裳按小伶。不敢邀君無別意,弦生管澀未堪聽。
《初入香山院對月 》大和六年秋作 白居易 。
3.描寫月色的詩句有哪些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4.描寫月亮、月色的詩句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白話翻譯: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
清涼的晚風仿佛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2、靜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白話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3、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白話翻譯: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白話翻譯: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5、竹里館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白話翻譯: 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 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5.形容月光的古詩
描寫月光的古詩詞 盧懷慎【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四章】 代邸東南龍躍泉,清漪碧浪遠浮天。
樓臺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鏡里懸。雁沼回流成舜海,龜書薦祉應堯年。
大川既濟慚為楫,報德空思奉細涓。 張仲素【雜曲歌辭·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壁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 李賀【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 孀妾怨長夜,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盧照鄰【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陽,澄澄寫月光。
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李嶠【彈】 俠客持蘇合,佳游滿帝鄉。
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
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銀】 思婦屏輝掩,游人燭影長。
玉壺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
靈山有珍甕,仙闕薦君王。 【床】 傳聞有象床,疇昔獻君王。
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妝。 桂筵含柏馥,蘭席拂沉香。
愿奉羅帷夜,長乘秋月光。 長孫正隱【上元夜效小庾體同用春字】 薄晚嘯游人,車馬亂驅塵。
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 煙云迷北闕,簫管識南鄰。
洛城終不閉,更出小平津。 蘇颋【奉和七夕宴兩儀殿應制】靈媛乘秋發,仙裝警夜催。
月光窺欲渡,河色辨應來。機石天文寫,針樓御賞開。
竊觀棲鳥至,疑向鵲橋回。 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閑居日清靜,修竹自檀欒。
嫩節留馀籜,新業出舊闌。 細枝風響亂,疏影月光寒。
樂府裁龍笛,漁家伐釣竿。 何如道門里,青翠拂仙壇。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長門怨二首】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上清寶鼎詩】 我居清空表,君處紅埃中。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咽服十二環,奄有仙人房。
暮騎紫麟去,海氣侵肌涼。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杜甫【江月】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別,向月光還度。傾在荷葉中,有時看是露。
張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白居易 【酬夢得暮秋晴夜對月相憶】 霽月光如練,盈庭復滿池。秋深無熱后,夜淺未寒時。
露葉團荒菊,風枝落病梨。相思懶相訪,應是各年衰。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齊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虛堂閉復開。卻離燈影去,待得月光來。
落葉逢巢住,飛螢值我回。天明拂經案,一炷白檀灰。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6.描寫月色清幽的詩句
描寫月亮、月色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對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
7.形容月色的古詩句
1、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2、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3、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
5、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夜思》
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8、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9、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10、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聽杯一問之。——李白
1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8.形容月光的詩句
描寫月光的古詩詞 盧懷慎【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四章】 代邸東南龍躍泉,清漪碧浪遠浮天。
樓臺影就波中出, 日月光疑鏡里懸。雁沼回流成舜海,龜書薦祉應堯年。
大川既濟慚為楫,報德空思奉細涓。 張仲素【雜曲歌辭·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壁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 李賀【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 孀妾怨長夜,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盧照鄰【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陽,澄澄寫月光。
鏡圓珠溜徹,弦滿箭波長。 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李嶠【彈】 俠客持蘇合,佳游滿帝鄉。
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
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銀】 思婦屏輝掩,游人燭影長。
玉壺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
靈山有珍甕,仙闕薦君王。 【床】 傳聞有象床,疇昔獻君王。
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妝。 桂筵含柏馥,蘭席拂沉香。
愿奉羅帷夜,長乘秋月光。 長孫正隱【上元夜效小庾體同用春字】 薄晚嘯游人,車馬亂驅塵。
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 煙云迷北闕,簫管識南鄰。
洛城終不閉,更出小平津。 蘇颋【奉和七夕宴兩儀殿應制】靈媛乘秋發,仙裝警夜催。
月光窺欲渡,河色辨應來。機石天文寫,針樓御賞開。
竊觀棲鳥至,疑向鵲橋回。 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閑居日清靜,修竹自檀欒。
嫩節留馀籜,新業出舊闌。 細枝風響亂,疏影月光寒。
樂府裁龍笛,漁家伐釣竿。 何如道門里,青翠拂仙壇。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懷謝脁,水澹望長安。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鳷鵲月光寒。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歡。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長門怨二首】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上清寶鼎詩】 我居清空表,君處紅埃中。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咽服十二環,奄有仙人房。
暮騎紫麟去,海氣侵肌涼。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杜甫【江月】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王建【水精】 映水色不別,向月光還度。傾在荷葉中,有時看是露。
張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白居易 【酬夢得暮秋晴夜對月相憶】 霽月光如練,盈庭復滿池。秋深無熱后,夜淺未寒時。
露葉團荒菊,風枝落病梨。相思懶相訪,應是各年衰。
李商隱【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齊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虛堂閉復開。卻離燈影去,待得月光來。
落葉逢巢住,飛螢值我回。天明拂經案,一炷白檀灰。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
9.描寫鄉村月色的詩句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歸 園 田 居(其三)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
雖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么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使得“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
這里的“愿”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
“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
“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過 故 人 莊 《過故人莊》寫的是詩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認識,體現了他悠然閑適的詩風。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寫朋友邀我做客。
“具雞黍”“至田家”,樸樸實實的敘述,表現了老朋友之間真摯的感情,洋溢著愉悅的田家情趣。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寫山村風光。綠樹環抱著村莊,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遠景。
由近漸遠,景色越來越開闊,一派清幽恬靜的氣氛。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寫把酒閑話。窗子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圃,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喝著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這田園風光簡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寫詩人告訴朋友: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朋友間那種融洽的感情、詩人對田園的喜愛溢于言表。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創設深邃高遠的意境,《過故人莊》很能表現他的這一風格。
值得強調的是,孟浩然的田園情趣畢竟是封建文人的閑適恬淡之情,與勞動者的田園情趣有本質區別。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詩人春游西湖,從孤山寺北到賈公亭西,遠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臨水面,像要探足水中濯洗一般。春天來了,西湖水漲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詩人一路行來,偶爾可見早來的黃鶯爭搶著飛上向陽枝頭唱歌兒,它們還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誰家的一雙小燕子從水邊銜了泥飛回去筑巢。
春到西湖,鳥兒們開始活躍起來。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詩人看到路畔野花似開未開,但看勢頭不久就會開得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已是綠草如茵,但草地還不夠深,騎馬走過,馬蹄剛剛被它埋沒起來。西湖之春,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最后,詩人來到綠柳成陰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于是贊嘆地說:這才是我最喜愛的地方呢! 這首歌詠西湖的詩,旨趣不在于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要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為此,作者采取了兩種寫法:一、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開始從孤山寺寫到賈公亭,結尾又寫到東湖白沙堤,詩人足跡遍及大半個西湖;二、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四句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鶯、燕是禽鳥,屬動物,花和草是植物,這樣的選擇組合,獨具匠心。
詩人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詩中寫水、寫云,寫鶯、寫燕,寫花、寫草,無不如此。
試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才能”兩個字眼,是多么富于動態,表現著亂花和淺草的勃勃生機。 前面六句中,詩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繪得十分美好,在結尾處則說自己“最愛”湖東的白沙堤,至于這里怎樣可愛,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憑讀者根據前面的描寫發揮聯想和想象,從而取得了“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效果。
詩貴含蓄。這樣含蓄的結尾,更是難能可貴。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對于他的政績,歷史對他褒貶不一,但是對于他的文學成就無不交口稱贊。他的許多詩文都寫得別具一格,既具有高超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帶比喻描寫月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