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律的含義
詩詞的韻律 談到詩詞的韻律,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詩中得到廣泛應用,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
二是對偶,在韻文特別是格律詩中,對對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較嚴的,詩詞中一般是句對,在賦和八股文中還有多句對和段對。三是押韻,指同韻的字在適當的地方(一般是停頓的地方),有規律地重復出現。
這三個方面都來自于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占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呈現韻律美;運用的不好,用得過多過濫,就會給人以生拼硬湊之感,甚至以文害義,六朝到初唐的駢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這是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2.古詩詞里的格、律、韻各指什么意思
詩詞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韻、平仄、對仗、字數。
格式:字數,對仗等。
律:音韻、平仄等。
韻:押韻。
古詩詞韻律,是指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后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 規定的位置上。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稱韻腳。
3.詩詞的韻和律是什么意思,我有一首,但不
詩和詞都是沿用古代的作法:韻就是韻腳。 如: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涯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韻腳:難,閑,丸,暖,寒,顏。一般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律,是格律,格律詩要講究平仄,對偶,都有具體明確要求,不得隨意突破,另外填詞都按詞牌子填!如:《卜算子》 ,《蝶戀花》,《沁園春》,《滿江紅》,《漁家傲》,《十六字令》……都是有固定字數,固定格式的!所以叫格律!平仄也是現代人不太容易理解的,不光是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古時有入聲字,它有點像現代的輕聲,短觸而輕,這要查古籍專用工具書,一半句還真說不清楚!
如:五言絕句,如果是平起,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七言平起: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律詩韻與律的幾個問題
1.拗律(違反平仄常格的律詩);拗救(律詩的拗句,須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為病);拗字(律詩中不合常格的字)2.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3.
第一,“冬部”的主元音是o,“東部”的主元音是u。后來逐漸不分了。
第二,“冬”“東”的區別在韻母而不在聲母,所以,二者的區別不是陰平與陽平的區別,因為聲調陰陽的區別主要在于聲母的清濁。(當然也有其他情況,譬如西南官話入聲歸陽平,但與此問題無關)
第三,漢語中ü這個音是明朝才開始有的,來自古遇攝三等字,到元代表現為復合元音iu,到明末,見系、精組的遇攝三等字讀成了單元音ü;知章組則讀京劇湖廣音中的那種“舌尖、后、高、圓唇元音”,就是u拖個尾巴的那個國際音標符號。這個音到了清代以后,在北方、西南,讀為了u,在武漢長沙等地則讀為ü。
“比較濁”的說法不對。因為這是個元音,與聲母無關,也就說不上什么清濁的問題。 現在能這么深入研究中國文學的人不多了!!樓主不簡單啊!!!!先贊一個!!
5.什么叫做律我搞不明白,合轍押韻中的轍與韻還有律它們之間三個人的
首先,要澄清一個問題,韻樂律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內容是不同的。
節奏是指一個標準化的格式寫的詩,也被稱為節奏。例如,你說唐詩,通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五字或七字韻之間的聯盟和聯盟的四倍一般收費水平的音韻和所謂的“赫哲族”的句字平仄對應的每一個環節,說:字,中間的兩個通常的對立面治療頸聯(鏈接)必須對仗,平仄規范五言仄起法,一般情況下,買不起韻。
所有這些都需要經上寫的一首詩,長度赫哲意大利車轍車轍之間的兩個輪子,軸滿足后,車轍寬度,穩定和順利開車前寫了一首詩行的格式規范。
寫了一首詩,是在同一個句子中澤斷詞,標點,你需要閱讀的音節會很容易閱讀,順耳。韻押韻的詞,指的是兩個在結尾的詞,因此,閱讀和唱歌,直到郎朗上口的。
今天,韻音標元音(截至字母)指的是相同的,也可以算作一個押韻的近似決賽,ENG和Ong,時期的古詩詞,語言發音押韻憑借的感覺不同的方言發音習慣,所以一些方言詞押韻,押韻的,但是有沒有其他的。隋唐科舉制度的國家產生了全國統一的韻書,近詩歌作為一個統一的開發規范的“AQUA”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一直沿用至今。
韻,所有的詩歌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不同規格的韻時間的變化。赫哲。
所以,你不能合轍押韻的唐代標準的研究詩歌體裁。學習的基本要求是韻詩韻的一部分。
不同的風格韻赫哲族適當的規范,韻,詩的格律詩的節奏的歌曲,所謂的字,被稱為的“旋律”元曲元曲節奏的樂曲。 氣質,也被稱為樂法。
具體是指在音頻和標準體系,在音樂里。檢查沒有有一定的音樂或詩歌流派的格式規范,但有些類型的音樂系統設置,提高標準和的畢達哥拉斯方法,所有的音樂基礎。
例如,現代的音樂自然聲音樂系統的7個自然的聲音CDEFGAB首先確定256HZ的振動頻率間距C聲的發音,然后使用比為2:3純粹是為了給出生到五度的G,D,A ,E,B,然后用3:2的比例下完美的第五誕生的F音。 這口氣是完美的第五間距設置音畢達哥拉斯被稱為第五度的方法,也被稱為五度相法,今天絕大多數的弦樂隊樂律,使這組音。
鍵盤樂器如鋼琴,使用了相同的氣質,也被稱為的程序法的12畢達哥拉斯的方法A1鍵的鋼琴鍵盤球場上的規定,它的的聲音振動頻率是440赫茲,還規定,每個相鄰半音的頻率比12 √2 = 1。 059463,(解釋:這意味著“十二動力”),根據這一規定,可以得出,每個鍵的鋼琴聲音的頻率。
如右側的相鄰的中,a1#A1的頻率為440*1。059463 = 466。
16372Hz;頻率的進一步493。088321Hz B1;頻率c2的523。
25099 。
同樣地,在相鄰左和a1#g1的頻率440÷1。
059463 = 415。030473赫茲。
給定的聲音是“純律,除了這些,有三分之一的利潤和損失的各種原料法律。中國古代的民間音樂,阿拉伯音樂,所以,存在相等的氣質。
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法律上的區別在他們的音樂。談論的節奏和音調,節奏的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聲音時,法律的變化音時,所謂的音樂,它是一個延續的,一方面,在水平的間距的變化,命令的時間的變化的變化的值的長度的長度的法律時間價值和其他音樂訂購音,這個音的節奏,也稱為跳動。
現代節拍的音樂,其重要性有時比的旋律,的旋律不能離開電影,有時打一個單獨的旋律,鼓打幾乎所有的速度變化,任何的旋律,和離開幾乎不看比原來的存在。“調整,通俗地理解,可以理解為一個中心主題,音,聽音樂,通常指的調整,這是說,音音(主音)在一個特定的音調核心,然后展開的樂曲自然調整,例如,上面提到的7自然的聲音cdefgab的,中間的半音#C(BD), BG,它的聲音C BA,BB,BC,作為一個歌唱者,形成一個可調節的每個音調的歌手,音調從低到高順序排列CDEFGAB,這樣的安排,調式音階的七個音,然后從C聲音循環C調低音E(級音)和F(第四級的灰度級)的聲音,和B(第七級規模)以上升高半音,高音高音關系,相鄰的兩個音之間的半音,全音(低音需要兩個半音高音高音形成的關系)。
音規模,以滿足這樣的關系是很自然的C大調自然為主調,C自然大也表示,天然的C風格的主要關鍵,如形成的D類音頻聲自然調自然大調,D音音的安排成為:DE,F和C#C#FGAB使用變音(SHARP)第四聲水平,能夠滿足第三個聲音說,七年級的歌手半音之間的關系形態。 調整的基本概念。
6.詩和詞的在聲、律、韻方面有什么不同
總體而言,詞比詩更寬泛。
四聲上,詞里有以入代平的現象,比律詩稍微靈活。但個別地方,又有明確的去聲或上聲的要求。比如領字格通常用一個去聲字。律詩里面仄聲一般不分上、去、入
詞律是由詞譜限定的,每一個詞牌都有特定的平仄要求。詩律則單一固定的多,基本格只有四種。當然,詩律允許拗救,詞里不講拗救
用韻上,詞林正韻是對平水韻的一種合理的合并,拋開入聲,已經很接近新韻。律詩只能押平韻且不可換韻,詞韻根據詞牌的不同要求,押平、仄韻的都有,有的如虞美人也要換韻。部分詞牌如滿江紅雨鈴霖,例用入聲韻。
當然,通常的“詩律”是針對律詩而言。古體詩除押韻外幾乎百無禁忌,又比詞要寬泛的多
(手打望采納)
7.詩與詞的輒,韻,律,不懂,有句請各路高手指明錯弊,原因,盡量詳
恕我不量: 從詩體講:嘆碎松遼冰原鐵 古道千年月 這本應該是是一句。
不知道白雪兄為什么非要分成兩句呢?如果上下句指的是一句的上下句,那我沒疑問了。 詩對輒韻的要求較高,詩又分很多種,且格式嚴格, 比如說七言絕句是七律的一半,而七律要求四聯中,第二聯和第三聯是對偶。
因此,絕句如果取上半,則三四兩句要對偶;如果取下半,則一二句要對偶。 詞則不盡然,我本人比較喜歡詞的。
因為詞不像詩那樣對輒韻要求嚴格。寫情寫意,寫心中所想,寫靈魂之思。
豪放而不失氣度。 本人才學粗淺,但還愿和白雪兄探討一下: 嘆碎松遼冰原鐵 古道千年月 首句“嘆”字啟全詩,下句“古道千年月”又能襯托上句“‘嘆’碎松遼冰原鐵”。
全句,上下意思連貫,文能達意,很好啊。 寄冰松原鐵,看古道寒月,思千古之。
就這意境,恕我真言,失戀后,羊腸小道邊寫的吧,說笑的。 回到正題: 看此文不敢言錯弊, 如是現代漢語教師看此文,則會告訴你,這是病句。
以我們之心態,以詩詞論,則雅好。 但是,如果嚴格來說,詩,不可以一句。
一句不能成詩,因為自古以來,詩都是成章的。單句不能達到合輒壓韻,承上啟下的。
以上,所以是詞的話,非常好,不必問了,沒有問題,隨緣隨意既可。不必強求格式。
詩則不然。若在詩言:“千年月”怎能對上“冰原鐵” ?(實是不明) 應該讀讀韻率啟蒙了。
天對地,雨對風,南北對西東。千對萬,綠對紅,下降對高升。
呵。 該多看看了。
8.古體詩與律體詩的區別,請舉例細分析
1、詩的分類法。
唐后詩分為:1、古體詩與 2、今體詩兩大類。 古體詩分:1、五言古詩 2、七言古詩兩類。
五言古詩每句五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
此外還有一種雜言詩,詩中夾雜著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歸入七言古詩一類。古體詩也叫古風。
今體詩分:1、律詩 2、排律 3、絕句三類。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
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共八句。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共八句。
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多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極少。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
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共四句。七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共四句。
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
格律詩是詩的一種樣式,要求嚴格按格律來寫的。其發端于“永明體”,興盛于唐,成為中華詩文化的魂寶。
2、我們學詩如何入門?學詩入門要學格律 ,一個球員不知規則不可對能成為球星,有人因一時不懂,就反對格律,是不對的。我們從律句學起,寫七言律絕,在七言律絕里解決詩境的問題和章法。
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專業球員出手就正規。今天先講平仄這個令許多人暈的東西。
古來眾多詩人經過研究,發現我們之語音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平,一類為不平,不平叫仄,發現平仄交錯起來才好聽,又實踐,發現按一定規律交錯起來就好聽,這種規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這些就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們用便是。 大家學詩要有一個理念,就是詩不是寫的,是吟出來的,是唱的。
詩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聽,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調。 ★格律詩 格律詩有這樣幾種樣式: 1、五律:即一句五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
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 2、七律:即一句七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
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
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韻必須是整數,如十韻、三十六韻等。
4、入律的絕句:可寫五言律絕,可寫七言律絕。四句,葉平韻。
(注意: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這里說律絕)絕句特殊,分二類,一類是用律句的律絕,一類是不用律句的古絕。用律句的律絕,劃為律詩,用律句的古絕劃為古體。
大部份書上就叫絕句,不分律體古體的。 凡葉平聲韻的,一定是律絕,凡葉仄聲韻的,一定是古體。
另外,一般來說,五言絕句人們喜用古體,七言絕句人們喜用律體。 ★韻 1、什么是韻 中國字之音由聲母、韻母組成,韻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韻的字。
如:媽、麻、罵,花,沙、茶,又如、陽、養、漾、等 。詩講究音律之美、節奏之美,要好聽。
故中國的詩詞歌賦全部要押韻,順口溜都要押韻。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
流、仇押韻,不然不順口。 古人沒拼音,就選出代表字來代表,老四聲中,古人有平聲韻部、上聲韻部、去聲韻部、入聲韻部, 每個韻部中有好多個同韻字,這就是韻書了,我們可查。
注意:把同韻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韻,又叫葉韻。 2、什么是押韻 押韻又稱葉韻,是把同韻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
中國的民歌、民謠、戲曲、詩、詞等,都是葉韻的。不押韻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韻和新韻 古四聲也是不斷變化的,到了今天,我們都用普通話了我們現在說的老韻,指平水韻。新韻指普通話的韻,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對用新韻。
我個人觀點是初學者先用新韻,之后慢慢老韻就懂了。 下面說幾個常見問題: 第一、什么叫平水韻。
人口音不停地變,故韻也不停變,變到后來變成平水韻,平水韻是離我們最近的老韻,我們說老韻就指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
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于不同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肴和豪,先、鹽和咸,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參照上面)在平水韻中,其平聲部有30個韻部,為了方便記憶,人為分成上平15韻、下平15韻,象一本書分為上下二冊,沒什么特別的。
我們常見人說,限用上平第二,或說限用上平冬,就是說我們用上冊的第三個韻來寫詩。上冊有15個,下冊有15個,沒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寬韻、窄韻、險韻,一個韻部中同韻的字多叫寬韻,寬就是字多,我們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選用供選用。字少叫窄韻,路窄么就不好走。
最少的叫險韻,危險,用不好就弄錯了。 第四:什么叫韻頭、韻尾。
韻母中分韻頭、韻尾,凡韻尾相同的,也是押韻的字,韻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