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文詩歌鑒賞要怎么寫
語文:詩歌鑒賞試題答案規范格式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這一考綱規定的考點決定了詩歌鑒賞試題的命題范圍和答題指向.盡管每道試題的答案千差萬別,但并不意味著答題時毫無規律可循.答案的準確性主要決定于考生對詩歌文本的理解,決定于考生閱讀和鑒賞的經驗.而作為考試的詩歌鑒賞最終要形諸文字,這就存在一個清晰準確嚴謹表達的問題.本文以2007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答案(受篇幅限制,試題簡化,題料不錄)為例,簡說答案規范格式.考試時參照規范格式答題,可以避免下筆千言而答案卻不能到位的情況. 一、詩歌形象鑒賞類試題 這類試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兩種.詩歌畫面內容和詩歌意境營造.意象、意境是題目擬制的基礎,情景關系是題目擬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須扣住兩個基本方面:客觀環境和主觀情感.【典范答案】1.尾聯寫出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國卷Ⅱ) 試題要求回答王維《新晴野望》尾聯“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答案緊扣“無閑人”“傾家”,結合詩作準確回答了描寫的“圖景”.2.細致地描繪了水花四濺(在荷葉上),水珠圓潤晶瑩,真切地展現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上海卷)試題要求“就作品中畫線句,聯系下片內容,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寫一段鑒賞文字”.畫線句指蘇軾《阮郎歸·初夏》下片“瓊珠碎卻圓”句.試題要求“鑒賞”蘇詞下片營造的意境.答案展開想象,再現該句描繪的畫面,析出了畫面中滲透的人物的內在情愫.【規范格式】 ①運用……等意象,②描繪了……的畫面,③營造了……的氛圍,④表達了……的感情.⑤其他. 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內容都寫到,應針對問點組織答案.但關鍵是“情景”二字,即②④兩項.在形象類試題答案中,“情景關系”往往是無從回避的.是定點觀察還是移步換景?是靜止景象還是運動景象?是虛幻景物還是實在景物?是遠看之景還是近視之景?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是借景抒情還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還是托物言志?是樂景襯哀還是哀景襯樂?這些問題往往常見,應據題目要求回答.答題忌語:“意象豐富”“畫面優美”“意境深遠”等.【相關術語】 環境特點:明媚、蕭瑟、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悲涼、凄清、廖廓、遼闊等. 情感特點:喜悅、激動、哀傷、憂愁、悲苦、孤寂、消極、曠達、灑脫、悲憤等.【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結合詩中意象,分析這首詩的意境. 參考答案: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向漁人問訊的情景.“漁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聯想到“桃花源”,表達了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詩歌語言鑒賞類試題 這類試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種:探究詩眼詞眼的作用,理解重點語句的內蘊,分析語言風格的特點.試題一般關涉到下列幾個因素:事物情狀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達、修辭手法的運用、結構作用的分析.【典范答案】 1.分別是“明”和“出”.詩人在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全國卷Ⅱ) 題目要求析出王維《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兩句中“最精 煉傳神”的兩個字.答案析出了“詩眼”形容詞“明”和“出”,并結合詩句描述了詩 人營造的情境. 2.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詩人孤傲寥 落的情懷.(福建卷) . 試題要求簡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謝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對表情達 意有什么作用”.答案說明了該句描寫的具體景象,并展開聯想,闡明了詩作表 達的情懷. 3.劉詩……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吳詞……溫婉悲涼,凸顯婉約 詞的正宗風韻.趙曲……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浙江卷) 題目要求“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語言特色.”“這三篇作品”指劉禹錫,《烏 衣巷》、吳激《人月圓》、趙善慶《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關術語“含蓄深沉” “溫婉悲涼”“明快直露”,準確地回答了問題. 【規范格式】 ①采用……修辭手法,②描繪了……情狀,③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結構上起……作用.⑤語言具有……特點.⑥其他. 語言類試題涉及修辭手法,本文將其歸入表現手法一類(見下).這類試題 要針對問點作答,同樣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對詞的鑒賞,例2是對句的鑒賞, 例3是對全篇語言風格的鑒賞.答案須要言不煩,切忌空洞.答題忌語;“語言優 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承上啟下”等. . 【相關術語】 作品語言風格:清新、華麗、通俗、幽默、活潑、莊重、簡約、凝練、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體風格:樸素自然(陶淵明)、清飄俊逸(李白)、沉郁頓挫(杜甫)、朦 朧隱晦(李商隱)、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樂觀放曠(蘇軾)、纏綿悱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棄疾)、深沉悲涼(陸游)等. . 【答案示例】 雨過山村 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
2.【語文古詩詞鑒賞中表現手法有哪些
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1.烘托 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今夜鄜(lu2)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頷聯、頸聯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托了汪倫對詩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古今人們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 (1)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在皖南事變后,**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里明顯化用了曹植《七步詩》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御敵保國的決心. (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后漢政府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云.“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別于“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贊李云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健;下句謂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 (4)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求一首古詩的賞析,.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湖指杭州西湖,西子是指美女西施.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無論是淡妝,還是濃妝,都非常的漂亮怡人.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美艷迷人.“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燴灸人口的詩篇,把西湖與美人西施相比,使人們對西湖產生了無限美好的遐想.在此前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對西湖美景也往往留連忘返.他作詩云: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這兩首詩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都巧妙地展現出來.西湖宛如一位江南少女,氣質嫻雅,精神靈秀,給人一種婀娜多姿又不流于嬌柔做作的美感.。
4.古詩賞析題一般怎么答題
詩歌鑒賞技巧答題要領: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命題方式:這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命題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具體方法:解釋單個字+解釋所在詩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2.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后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具體方法:解釋詩句+分析手法+結合談情感3.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命題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當然圍繞藝術手法,也會有一些更具體的提問方式.問題越具體,相對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具體方法:說出表現手法+通過這種手法表現的情感4.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命題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沉郁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5.賞析詩歌的思想情感命題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或對于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能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壯志未酬、報國無門、閨中怨恨、念遠思家、忠貞愛國等.盤點知識一、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花草類(1)菊:隱逸、高潔、脫俗(2)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3)蘭:高潔(4)牡丹:富貴、美好(5)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6)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8)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樹木類(1)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2)黃葉:凋零、美人遲暮、新陳代謝(3)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5)竹:氣節、積極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風霜雨雪云類(1)海浪:人生的起伏(2)東風:春天、美好(3)春風:曠達、歡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陰:壓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洶涌:人生兇險、江湖詭譎(7)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8)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9)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11)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12)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動物類(1)子規:悲慘、凄慘(2)魚:自由、愜意(3)鴻鵠:理想、追求(4)猿猴:哀傷、凄厲(5)烏鴉:小人、俗客庸夫(6)沙鷗:飄零、傷感(7)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8)(瘦)馬:奔騰、追求、漂泊(9)(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10)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器物類(1)玉:高潔、脫俗(2)簪纓(冠):官位、名望顏色類(1)白:純潔無瑕、喪事(2)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3)綠:希望、活力、和平(4)藍:高雅、憂郁(5)黃:溫暖、平和(6)紫:高貴、利國利民(7)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對死者的懷念、命途的多舛其他類(1)英雄:追慕、自愧自嘆(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3)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4)草原: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6)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7)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8)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9)破曉:初現希望(10)朝陽:希望、朝氣、活力(11)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12)深夜:愁思懷舊二、詩歌的語言這部分涉及的考點有煉字、音韻、格律(押韻、對仗等)、簡繁、用典等.在這里我們把煉字以外的內容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