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托物喻志的古詩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 “顏淫溢而將罷兮,柯仿佛而萎黃。”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古詩十九首》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青青棱上柏,磊磊澗中石。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云日相輝映,空水公澄鮮。
石淺水潺爰, (爰-加水旁) 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 哀禽相叫嘯。
池塘生春草,原柳變禽鳴。 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
野礦河岸靜,天高秋月明。 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空蒙如薄霧,散漫似輕埃……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佳期悵如許,淚下如流霰。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
……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來還相亂。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
荷花驚沐鳥,橋影聚行魚。日落含山氣,云歸帶雨余。
溯洄沿流,或漁或商。 感遺物之如故,痛爾身之獨亡,愁端坐而無聊,心戚戚而不寧,步廣廈而踟躕,覽萱草於 中庭,悲風蕭其夜起,秋氣憯以厲情,仰瞻天而太息,聞別鳥之哀鳴。
風蕭瑟而并兮,天慘慘而無色。 揚波于萬里之間,漂沫于扶桑之外,……映曉云而色暗,照落景而俱紅。
臨浙江以北眷,壯滄海之橫流。水無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
天悠悠而彌高,霧郁郁 而四幕。夜綿邈而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流水本就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 云飛送斷雁,月上凈疏林。
滴瀝露枝響,空蒙煙壑深。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望變霞。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名月共潮生。瀲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白云一片云悠悠,青風浦上不勝愁。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出。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野礦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罄音。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浩海樓。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芯商量細細開。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映階碧草自草色,隔夜黃鸝空好音。
日暮倉山遠,風雪夜歸人。 獨憐幽草澗邊生,只有黃鸝深樹鳴。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風得意馬蹄疾,……回頭看盡長安花。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蟬。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粉霞紅授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上高城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半波風雨半波清,漁曲飄秋野調清。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菊,凍雷驚筍欲抽芽。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千里澄江靜如練,翠綠如簇。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茫然不懂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 如何今。
2.有關托物喻志的古詩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顏淫溢而將罷兮,柯仿佛而萎黃。”“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古詩十九首》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青青棱上柏,磊磊澗中石。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云日相輝映,空水公澄鮮。
石淺水潺爰, (爰-加水旁) 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 哀禽相叫嘯。
池塘生春草,原柳變禽鳴。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
野礦河岸靜,天高秋月明。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空蒙如薄霧,散漫似輕埃……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佳期悵如許,淚下如流霰。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
……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來還相亂。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 。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
荷花驚沐鳥,橋影聚行魚。日落含山氣,云歸帶雨余。
溯洄沿流,或漁或商。感遺物之如故,痛爾身之獨亡,愁端坐而無聊,心戚戚而不寧,步廣廈而踟躕,覽萱草於中庭,悲風蕭其夜起,秋氣憯以厲情,仰瞻天而太息,聞別鳥之哀鳴。
風蕭瑟而并兮,天慘慘而無色。揚波于萬里之間,漂沫于扶桑之外,……映曉云而色暗,照落景而俱紅。
臨浙江以北眷,壯滄海之橫流。水無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
天悠悠而彌高,霧郁郁而四幕。夜綿邈而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流水本就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云飛送斷雁,月上凈疏林。
滴瀝露枝響,空蒙煙壑深。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山雨初含霽,江云欲望變霞。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名月共潮生。瀲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白云一片云悠悠,青風浦上不勝愁。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野礦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罄音。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浩海樓。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芯商量細細開。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映階碧草自草色,隔夜黃鸝空好音。
日暮倉山遠,風雪夜歸人。獨憐幽草澗邊生,只有黃鸝深樹鳴。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風得意馬蹄疾,……回頭看盡長安花。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蟬。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粉霞紅授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上高城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半波風雨半波清,漁曲飄秋野調清。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菊,凍雷驚筍欲抽芽。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千里澄江靜如練,翠綠如簇。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茫然不懂身何處,水色天光共蔚藍。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
3.求借物喻志的古詩4首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西風中
4.關于托物言志的詩句有那些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 石頭是經過千萬次錘打才從深山里開采出來 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間 簡單的意思: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用烈火焚燒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平常事一樣。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
“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
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頭的顏色作比,也就是現在的“清白”的意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釋 【詩文解釋】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詞語解釋】 迥:遠。
傍:靠。 發:開放。
經冬:過冬。 銷:這里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 全詩即在于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
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
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
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并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齊已】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臺。 注釋 【詩文解釋】 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干將被摧折。
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
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只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臺來。
【詞語解釋】 望春臺: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 【詩文賞析】 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
幾年后,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后,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
5.托物言志的詩句
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詩,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呢?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窮。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詩三四兩句化用朱淑貞“寧可抱頭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詩句,精心刻畫了菊花寧帶著清香枯死枝頭,決不向北風屈服飄零落地的頑強精神,絕好地體現其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這里的“北風”一語雙關,字面上指大自然凜冽呼嘯的北風,實際上隱喻來自北方的元朝統治者。他們雖憑借強大的武力滅亡了南宋,但去無法征服像詩人這樣的孤臣義士。詩人以詠菊為題,運用擬人手法詠菊寫人,通過贊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云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于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一振,耳目為之一新。
6.關于托物言志的詩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唐)虞世南《詠蟬》
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唐)李商隱《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唐)李賀《南國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
(唐)來鵠《云》
千形萬象還成空,影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宋)鄭思肖《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感遇?江南有丹橘
張九齡
??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7.關于托物言志的古詩
石灰吟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
菊花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百花”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思想深刻,想象奇特、設喻新穎、辭采壯麗、意境闊大。 畫菊南宋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
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窮。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8.托物言志的古詩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
托物言志的古詩
顧炎武《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
托物言志的古詩
《秋夜望單飛雁》庚信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復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用。
四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古詩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
四首借物育人,托物言志的古詩 急需!!!!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
默寫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詩
【蓮】 唐·唐彥謙 新蓮映多浦,迢遞綠塘東。 靜影搖波月,寒香映水風。 金塵飄落蕊,玉露洗殘紅。。
含有托物言志的古詩
就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古詩及文言文
《秋夜望單飛雁》庚信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復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不知道你問的是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