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三百首賞析
古詩《靜夜思》作品信息 【名稱】《靜夜思》[1]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3] 注釋譯文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床:有五種說法。⑴指井臺。
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靜夜思>詩意圖》。
⑵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
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
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說,講得即是臥具。⑸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 一種坐具)。
[4] (3)疑:懷疑,以為。 (4)舉頭:抬頭。
【譯文】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那床前明月,低頭不禁又思鄉聯翩。
[5] 版本說明 明代版本: 這一版本是我國廣為流傳的版本。該版本雖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個別字詞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國流傳廣泛,并被收錄于各版本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宋代版本: 這個一版本與人們常說的“床前明月光”明顯不一致,其實并非是錯誤,而是流傳版本不同。一般認為,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學者認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
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匯》,也是如此。
宋人一直推崇唐詩,其收錄編輯甚有規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該是可靠準確的;在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威刊本《全唐詩》中,也并沒有受到前面同時代不同刊本的影響而對此詩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靜夜思》已傳入日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冊),因日本人對唐詩崇尚,在后世流傳過程中并未對其作出任何修改。
但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靜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沒有變化。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
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詩三百首》問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欽定的《全唐詩》中的《靜夜思》就是與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后來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沿用著這一表述。[6] 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
經過“改動”了的《靜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國民間更受歡迎的原因。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新疆師范大學教授薛天緯先生在《漫說<靜夜思>》(《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一文中專門對兩個版本的差異發表了如下看法:仔細體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間嵌進一個動詞,語氣稍顯滯重;再說,“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會錯當成“霜”了。
而說“明月光”,則似不經意間月光映入眼簾,下句逗出“疑”字,便覺得很自然;何況,“明”字還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較之“望山月”不但擺脫了地理環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說法不免帶點文人氣——文人詩中,往往將月亮區分為“山月”“海月”等,“明月”則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
所謂“篡改說”、“山寨說”實在是言過其實。有學者認為,“《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原本’。
我們現在熟知的。
2.宋詞三百首
唐詩、宋詞、元曲各擅一代文學之勝,形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詞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新體抒情詩,產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兩宋。
詞又稱“詩馀”、“長短句”有固定的詞牌。風格獨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詩之意闊,詞之言長”。
宋詞的發展,經歷了以晏殊、歐陽修為領袖的北宋時期,以蘇軾為代表的南宋時期。風格流派以婉約、豪放二派為主。婉約派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悵;豪放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宋詞三百首》為詞學大師朱孝臧(又號強村)選編,是流傳最廣的、影響最大的宋詞選本。初版于民國甲子年(1924年),錄詞人88家詞300首,后唐圭璋箋注本)(1934年)刪詞人6家詞28首,另增11首,只存詞283首,后又增補2首,共為285首。本書提供了三個版本為《宋詞三百首》之全本
3.《宋詞三百首》收錄哪些內容
《宋詞三百首》是一部精簡的宋詞選 集。
編者朱孝臧(1857~1931年),一名祖 謀,字古微,號漚尹,又號疆村,浙江歸 安人。他歷任侍講學士、禮部侍郎、廣東學 政,后辭官游覽名山大川,吟詠自遣。
朱孝 臧早年以詩名,終棄詩而專攻詞,著有詞 集《疆村語業》2卷,收人《疆村遺書》。《宋詞三百首》是他纂輯的一部不朽的詞 集,共選兩宋79家詞人283首詞,而且兩宋 并重。
所選詞人不局限于名家,只要文筆出 眾,即使是無名小卒亦能人選。故而,該集 幾乎涵蓋了宋代所有著名詞作家,其中選詞 10首以上的是:吳文英25首、周邦彥22首、姜夔17首、晏幾道15首、辛棄疾12首、晏殊 11首、賀鑄11首、蘇軾10首。
作者對這些詞作家按帝王、文士、女流編排,以天然渾成 為主旨,尤為精粹。這部詞集所選詞作的難 易程度有一定梯度,便于初學者理解和提高。
4.宋詞三百首 原序譯文
詞學最盛于兩宋,讀宋人詞應當在格調、神致之間尋求的,而格調尤為重要在神致。用完整的一個區域為學人必須前往的程境,更有進到完整的,要不是可以踐踏而來,這關系到學習能力的原因。神把從性靈出,就本體格的最美,積發而為清暉芳氣而不可掩蓋的了。近年來小聰明側艷為詞,把這道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輩子,沒有看到宋賢門經,有什么論堂奧?沒聽說有人了,以神圣與古代會,而準備選擇其中最精,為來學習同行的表示的。強邨先生曾入選《宋代詞三百首》,為小阮逸馨誦讀的資。大要求的格調、神致,以混沌為主要宗旨。那完整沒有馬上到極點,能沿著道路車輛在三百首中的防守,一定能取精用閎于三百首的外,更加奇妙的變化在詞之外尋找的,那么格調、神致間尤其有無形的欣合,自然之妙造,再進到完整,關鍵也不為止境。如果沒有止境的學,可不能夠端正自己開始吧?那么強邨現在選,在聲音的宜人設置一個編了。中元甲子燕九天,臨桂何況周頤。
(來自百度翻譯。滿意請采納)
5.唐詩宋詞三百首的基本簡介
作者:邱文偉 主編
ISBN:10位[7807142030] 13位[9787807142034]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本書所選圖畫,以符合詩詞的意境為準則。右代畫家常取人文詩詞意作畫。我們從浩潮的畫海中選出這些畫。其他詩詞作,或選意境吻合之畫,或選意象相同之作,我們希望借助畫這種更為直觀的藝術形式,提供一種契機和可能,來激活、增強讀者的感受力,使讀者更好地領會詩詞的意境。
在體例編排上,采用了原文、注釋、賞析和按作者分類、以時間為序的編排方式:前者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析用;后者有助于讀者閱讀并達到對詩詞發展脈絡的整體認訓。 唐詩三百首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宋詞三百首
北宋
南宋
6.宋詞鑒賞的宋詞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詞選本,由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孝臧于1924年編定,共收宋代詞人八十八家,宋詞三百首。編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謀,字古微,好漚尹,又號強村、上強村民,浙江歸安人,其選錄標準,以混成為主旨,并求之體格、神致。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宋詞三百首》旨在以通俗、簡潔、精要的方式介紹作者精選的三百首宋詞作品,注釋力求簡明,疏通詞義;白話譯解,力求以直譯者方式準確傳達原詞意蘊,力求譯者文化優美暢達,盡量體現原詞的藝術風味;品析則力求以簡練、精要的藝術分析,闡釋詞作的意象、情蘊和表現技法,為宋詞愛好者領會、品鑒宋詞藝術,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