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天山的詩句有哪些
1、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唐代:駱賓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
釋義: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遠眺,心緒愁悶,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麗的自然景色。天山上云層舒展,讓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濃密的樹葉,那飄揚的雪花恰似長安護城河中隨波蕩漾的落花。行軍途中常常慨嘆軍營離京城十分遙遠,因為嘆息、憂慮,我的衣帶都變得松弛不少。
交河水流向遠處,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著流動的細沙。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樣漂泊不定,遙想離任滿交接回歸的日子還長著呢。這種生活令人心思斷絕,每當夜里聽到那悲涼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淚下。
2、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獨不見》唐代:李白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釋義: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
那是風吹動寒梭發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3、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梅花落》唐代: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臺。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釋義:
梅嶺花朵盛開的時候,天山還未開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開滿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邊緣處又像是落了一層積雪。因著風兒的吹拂片片梅花飛入舞女的廣袖中,又混雜著脂粉飄向女兒家的妝臺。幾萬里廣袤荒涼的匈奴之地籠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還無從知曉。
4、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從軍北征》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釋義: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從青海湖刮來的風更添寒冷。行軍途中,戰士吹起笛曲《行路難》。聽到這悲傷的別離曲,駐守邊關的三十萬將士,都抬起頭來望著東升的月亮。
5、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釋義: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紛飛,只有凜冽的寒風,根本看不見盛放的鮮花。聽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著家鄉已是春色滿園,而在這里,還未曾見到春色。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枕著馬鞍睡覺。但愿能夠發揮自己的本領,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6、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唐代:岑參
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交河城邊鳥飛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釋義:
天山上的云雪終年不開,巍巍千山萬嶺白雪皚皚。夜來北風卷過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間大雪更厚。雪光和著月光照映銀山,雪花追著北風飛過鐵關。交河城邊飛鳥早已斷絕,輪臺路上戰馬難以走過。寒云昏暗凝結萬里天空,山崖陡峭懸掛千丈堅冰。
將軍皮袍久臥不覺溫暖,都護寶刀凍得像要折斷。天山正是大雪紛飛之時,送別為友走馬歸還京師。冰雪之中怎將心意表示,只有贈您青青松柏樹枝!
2.有哪些描寫“天山”的詩句
1. 唐 陳羽《從軍行》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2.唐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3.唐 李白 《關月山》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4. 唐 白敏中 《賀收復秦原諸州詩》
河水九盤收數曲,天山千里鎖諸關。
5.唐 岑參《北庭貽宗學士道別》
四月猶自寒,天山雪濛濛。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歐亞大陸腹地,天山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全長2500公里,南北平均寬250-350公里,最寬處達800公里以上。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天山同時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3.描寫天山的5言絕句(或者七言絕句)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駱賓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華。云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
行嘆戎麾遠,坐憐衣帶賒。交河浮絕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
滅胡曲(岑參)
都護新滅胡,士馬氣亦粗。蕭條虜塵凈,突兀天山孤。
醉里送裴子赴鎮西(岑參)
醉后未能別,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云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山題壁》:
疊嶂摩空玉色寒,人隨飛鳥入云端。
蜿蜒地干秦關遠,突兀天梯蜀道難。
龍守南山冰萬古,馬來西極石千盤。
艱辛銷盡輪蹄鐵,東指伊州一笑看。
4.描寫天山天池的句子
一 描寫天山天池的句子
1 天池水清澈碧透,四周群山環抱,峰巒挺拔,幽谷深壑。
2 走近池邊一看,池水表層是藍色的,與大海的顏色一樣。而深處的池水卻藍中透綠,仿佛一塊巨大的綠寶石靜臥再水底。
二 描寫天山天池的詩句
1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2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3 詠天池
元邱處機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橫陳繞澗盤;
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
巖深可避刀兵害,水眾能滋稼穡干;
名鎮北方為第一,無人寫向畫圖看.
4 天山題壁
清鄧廷楨
迭嶂摩空玉色寒,人隨飛鳥入云端.
蜿蜒地干秦關遠,突兀天梯蜀道難.
龍守南山冰萬古,馬來西極石千盤.
艱辛銷盡輪蹄鐵,東指伊州一笑看.
5 天池
清紀曉嵐
亂山侄影碧沉沉,十里龍湫萬丈.
一自沉牛答云雨,飛流不斷到如今.
=========
5.描寫新疆的詩句文字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塞下曲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 八月蕭關道①。
出塞入塞寒, 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②,皆共塵沙老。
莫學游俠兒, 矜夸紫騮好⑧。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夜游宮·記夢 寄師伯渾陸 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②。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古詩 《天山月》的詩句是什么
關山月
[作者]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于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并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于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閑雅。”如果把“閑雅”理解為不局促于一時一事,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那么,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并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