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唐初“四杰”在詩史上的貢獻有哪些
王勃:
滕王古閣,一序傳千秋。在《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里,我們能讀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文句。并且這篇文章,給中國語言寶庫留下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萍水相逢”、“漁舟唱晚”等二十多個成語。閣以文傳,文以閣名,王勃的名字永久地與滕王閣聯系在一起。就是這篇文章,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大家地位。此后的李白于黃鶴樓賦詩、范仲淹為岳陽樓作記,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王勃的影響。后來的韓愈為此閣再次重建著文時稱,“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韓愈都對能與王勃同作賦文都感到自豪。
楊炯:
曾經呈獻過一篇很有影響的《公卿以下冕服議》,也有過諸如《從軍行》、《戰城南》、《紫騮馬》等慷慨激昂、風骨遒勁的詩歌著作,聲名響于當世。
盧照鄰:
當時唐朝的長安,是世界一流的繁華大都市。戰爭陰云散去,生產與創業,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在文人筆下,開始自覺地展示和流露出大唐復興的富庶景象。《長安古意》開唐代長篇詩章先河的,將帝京之都的生活情狀寫得跌宕起伏,妙趣橫生。尤其是從長安城里散發出來的、自上而下的、開放包容的人文空間,為適應民眾精神世界的拓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愛情崇高,百物皆虛,這一聲自由的吶喊,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言,他“放開了粗豪而圓潤的嗓子”,“對于時人那虛弱的感情,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盧照鄰文才高古,自號幽憂子,所作之文,筆力雄厚,“時人莫能評其得失”。鄧王對他愛重有加,常常對人說,這是其府中的司馬相如。
駱賓王:
駱賓王的正直和節氣是值得請配的。從《詠鵝》到《在獄詠蟬》,再到《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從天才神童到階下囚,再到義軍文藝首領,他的一生,恰如一只潔白無瑕的天鵝,始終懷著理想與激情,為自由的生活,為人間的正義,曲項對天,放聲歌唱.
2.關于語文文學常識1.“初唐四杰、2.三瘦”詞人、3.樂府雙
“初唐四杰”是指我國唐代初期四位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2。
三瘦詞人:李清照 3。“樂府雙璧”:即《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的合稱 4。
《史記》和《資治通鑒》。5。
《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6。 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7。
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8。《西廂記》《桃花扇》《牡丹亭》《長生殿》9。
梅、蘭、竹、菊 10。蝶、鶯、燕、蜂 11。
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 12。 李清照 13。
蔡琰(文姬) 14。《山海經》15。
資治通鑒 16。《漢書》(又稱《前漢書》)。
17。《孫子》又稱《孫子兵書》18。
晏子春秋 19。孔雀東南飛 20。
文心雕龍 21。徐霞客游記 22。
夢溪筆談 23。狂人日記 24。
包身工 25。 老舍 26。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和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 27。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 28。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29。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廌 30。
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 31。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32。
洪升和孔尚任。
3.詩詞曲的文學常識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一 它源于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于勞動。詩最本質的特征是抒情美。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詞、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
曲,元曲的簡稱,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體裁之一。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 提到曲,人們一般都認為就是指元曲,實際上的曲是廣義的戲曲。戲曲藝術在中國文學史上乃至整個中華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遜于詩、詞和賦。
古人根據不同的內容表達需要,創造了詩、詞、曲這三類詩歌體式,并在各自體式中擁有不同的樣式種類,可謂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詩歌是任何一個民族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我國也是如此。從《詩經》算起,詩歌發展歷史已有幾千年,詩歌的形式也難以言計。大而言之,詩可分為不大講格律的古體詩和講究格律的近體詩。古體詩中又有詩經體、楚辭體、樂府體(古樂府、新樂府)、民歌體、七言古詩、五言古詩等。這種區分,除了時間上的不同外,在表達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們總的特色是古樸、凝重,反映現實比較直接,表達形式自由。近體詩包括五、七言律詩和五、七言絕句,它們總的特色是精練、優美、含蓄,反映現實間接,格律嚴整,詩句間跳躍性大,絕句更強調蘊藉空靈的韻味。 唐宋后,詞這一新的詩歌樣式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與詩并駕齊驅。詞由于要和樂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會上歌唱,因而比詩更講究含蓄蘊藉、形式精巧、音調和諧。詞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小令精巧輕盈,空靈蘊藉,韻味悠長;中調與七言近體詩規模相近,分為上下兩闕,但講究變化,曉暢中見蘊藉,分隔中見整體;長調因其歌唱時一般節拍舒緩、篇幅較長,故又稱慢詞。由于長調篇幅長,容量大(最長的《鶯啼序》,256字),因此詞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敘事、抒情、寫景、議理從容展開,結構上講究轉折變化,渾成統一。 元代興起的曲(元曲分為劇曲、散曲,前者指雜劇中的唱詞,這里指后者),雖有配樂歌唱,承詞而發展,但又別有風味。 詩詞曲的不同體式,就如人們不同的服飾,以適應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再來閱讀,不能不讓后人佩服古人創造不同詩體的聰明才智。對于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認識到,作過不少論述。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國維認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有的過于直觀,如王士禎以晏殊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與湯顯祖《牡丹亭》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為例說明詞、曲的不同;有的過于簡單,如李漁認為詞“上不似詩,下不類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其實,三者之間不同的特色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手法、形式等諸方面。
4.唐宋文化1.初唐四杰指的是
1.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 駱賓王 楊炯 盧照鄰2.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是?盛唐邊塞詩歌的代表詩人是?3.唐傳奇是小說的一種,其代表作有陳鴻的( 長恨歌傳 )、元稹的( 《鶯鶯傳》 )、( 李朝威 )的《柳毅傳》以及( 白行簡 )的《李娃傳》.4.唐代草書大家張旭何懷素未草書而絕,世謂“( 狂草 )”.5.玄宗時的畫家吳道子善畫人物,他的人物畫用暈染法,衣袋飄揚猶如風動,人們稱之為“( 吳帶當風 )”,他兼善山水畫,重在寫意,人稱“( 疏體 )”.6.《史通》是誰寫的?劉知幾7.唐代“古文運動”的發起人是( 韓愈 )和( 柳宗元 ).8.詞是隋唐時星期的一種樂可歌、詞式長短不齊的新詩體.因為詞本來是配樂歌唱的,所以又稱“曲詞”、(曲子詞 )、( 歌余 ).另外,詞的句子一般都長短不齊,所以又叫“( 長短句)”.。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唐詩宋詞選讀文學常識1.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