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黍離的詩句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1.黍:一種農作物,即糜子,子實去皮后叫黃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2.離離:繁茂貌。
3.稷:谷子,一說高粱。黍的一個變種,散穗,子實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為稷。
4.行邁:遠行。
5.靡靡:遲遲、緩慢的樣子。
6.中心:內心。
7.搖搖:心神不寧。
8.謂:說。
9.悠悠:遙遙,形容天之無際。
10.此何人哉:這(指故國淪亡的凄涼景象)是誰造成的呢?
11.實:籽粒。
12.噎:食物塞住咽喉,這里指哽咽。
2.含有雞黍的詩句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文解釋】 老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莊,四周綠樹環抱,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推開窗子,面對著打谷場和菜圃,共飲美酒,閑談農務.告別時就又盼望著快到重陽佳節,那時我還要來品嘗美酒,觀賞菊花.
【詞語解釋】 雞黍:殺雞煮黃米飯,農家待客豐盛的飯菜. 郭:外城墻. 軒:窗戶. 圃:菜園. 話桑麻:談莊稼事.
【詩文賞析】 人稱「孟襄陽」之詩無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此詩即可稱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詩用平淡之語寫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見親切. 青山綠樹、雞黍桑麻,好一派田園風光;場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間仙境,在這里,俗世名利、榮辱得失全如過眼煙云,飄然腦后.老友相聚,待以雞黍之飯,普通簡單的事情卻被詩意地表現了出來,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間.
3.詩句是什么意思昔我往矣黍稷芳華今我
“昔我往矣 黍稷芳華 今我來思 雨雪載途”出自《詩經·小雅·出車》,此句從表面上寫行軍打仗,但也從側面隱晦表達了出征將軍不想再征戰沙場,想要歸隱田野的愿望。
《出車》全文如下: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翻譯:
兵車派遣完畢,待命在那牧地。出自天子所居,讓我來到此地。召集駕車武士,為我駕車前驅。國家多事多難,戰事十萬火急。
兵車派遣完畢,集合誓師外郊。插下龜蛇大旗,樹立干旄大纛。鷹旗龜旗交錯,何不招展揮搖?心憂能否殲敵,士兵行軍辛勞。
周王傳令南仲,前往朔方筑城。兵車戰馬眾多,旗幟鮮明繽紛。周王傳令給我,前往朔方筑城。威儀不凡南仲,掃蕩玁狁獲勝。
先前我去之時,麥苗青青夏初。今日凱旋歸來,大雪落滿路途。國家多災多難,閑居那有功夫。難道我不想家?恐有緊急軍書。
草蟲咕咕鳴叫,蚱蜢蹦蹦跳跳。沒見想念的人,內心憂思縈繞。見到想念的人,心中郁悶全消。威風凜凜南仲,將那西戎打跑。
春日緩行天宇,花木豐茂蔥郁。黃鸝唧唧歌唱,女子采蒿群聚。押著俘虜審訊,高高興興回去。威風凜凜南仲,玁狁全被驅除。
4.有關武月的詩句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注釋】
5.關于誤會的詩句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譯文: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離》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擴展資料:
此詩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方式,因此這首詩具有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
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于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長歌當哭。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
此詩所提供的具象,表現出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充滿失望的呼號,就好像后世詩人”陳子昂吟出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國風·王風·黍離
6.關于誤會的詩句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譯文: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
出自:先秦佚名《黍離》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譯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
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
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
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擴展資料: 此詩作者在寫法上采用了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方式,因此這首詩具有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
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于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長歌當哭。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
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 此詩所提供的具象,表現出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充滿失望的呼號,就好像后世詩人”陳子昂吟出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王風·黍離。
7.詩經 關于水稻的詩句
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
既備乃事,以我覃耜。
俶載南畝,播厥百谷。
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云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
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
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