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能表現陶淵明向往田園生活的文章或詩】
《桃花源詩并記》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么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后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南朝梁蕭統曾輯陶淵明的作品為《陶淵明集》8卷,北齊陽休之曾在此基礎上增補為《陶潛集》10卷,北宋宋庠曾重新刊定《陶潛集》10卷本.但上述各本均佚.現存版本主要有清代光緒年間影刻本、汲古閣藏10卷本等.注本主要有元代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清代陶澍注的《靖節先生集》、近人古直有“隅樓叢書”本,“層冰堂五種”本,后者稱為《陶靖節詩箋定本》.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筑一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并記》是他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2.陶淵明《歸園田居》用比喻手法寫出自己向往田園生活
1.陶淵明《歸園田居》用比喻手法寫出自己向往田園生活的詩句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2.《歸園田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創作的詩作。他在詩里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3.《歸園田居》【其一】——東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4.注釋:
少:指少年時代。
適俗:適應世俗。
韻:本性、氣質。
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
羈鳥:籠中之鳥。
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
守拙: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3.用自己的話去描寫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
如果僅從他的田園詩的字面上看,詩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超凡脫俗,真有著神仙般的無限風韻。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陶淵明的田園詩雖取材田園,貌似田園,其實際意義早已超出田園領域之外。
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不至于僅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現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淵明田園詩的時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探索它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4.描寫了對田園生活向往的詩句
田園詩 - 胡秉言
六絕·田園小記
(一)郭外青山郁郁,籬邊茉莉飄香;金樽敬待知己,草舍宮商繞梁。
(二)季月鳶飛燕舞,山幽綠樹紅花;游離曠野深處,路轉溪橋蝸家。
(三)倚欄靜坐天暗,收盡山亭晚風;淡月如鉤遠掛,佳人巧弄笛橫。
(四)夜半熏風暗動,驚蟲慢誦紛鳴;和衣靜眠花謝,細雨無聲潤情。
(五)夜闌星繁滿天,螢蟲閃閃飛翩;閨室宿榻依舊, 院落深深戶栓。
(六)陽春廣布德惠,萬物早生翠輝;云淡風清吻面,花鮮數朵芳菲。
(七)尋春享盡芳草,淡淡鵝黃漫搖;紫燕蹁躚勁舞,魚鴨戲水逐潮。
(八)憑風舞動心弦,奕奕逍遙欲仙;細雨沙沙普度,賢德雅馥幽蘭。
(九)草木知春早生,桃櫻欲動初紅;雜英賣弄妖秀,韭嫩萱青露瑩。
5.陶淵明的歸隱生活
作品內容
年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作品:歸園田居
內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移居二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
陶詩所描寫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過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雞犬等等,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一經陶淵明重新審視,便進入了審美的可能。如《歸園田居》(其三)表現的是陶淵明初歸田園的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勞作雖辛苦,結果雖讓人感到無奈,但這種無所拘束的田園生活卻充滿了歡樂。“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盡管勞動還不熟練,但充滿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樂的。
陶淵明還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表現隱居生活的自然、安定和閑適。“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一切都是那么新鮮和干凈,一切又是那么和諧與自然。溫汝能《陶詩匯評》說:“此篇是陶淵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謂不見斧鑿痕也。大約詩之妙以自然為造極。陶詩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議,神妙極矣。”
《移居二首》寫詩人移居南村,喜得佳鄰,與之融洽相處的情況。“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陶淵明用從容閑淡的筆調寫出鄉居生活中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其樂融融的關系。詩人內心中對和諧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成為現實,其喜悅之情如在目前,難怪清代高靜評選《看詩隨錄》中說此詩“公之和易近人,亦即于詩見之”。蔣薰說“直是口頭語,乃為絕妙詞。極平淡,極色澤”(《評卷二》)。陶詩的動人之處或說特殊的藝術魅力就在于,他以極為平淡,極自然的語言把最本質的生活和最坦蕩的心靈展示給讀者,使你無比向往那種純凈心靈和純樸生活的召喚。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陶淵明描寫向往的生活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