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享受詩詞文化作文開頭
中國五千年悠久文化,產生了許多的文字與文體,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煉的便是詩歌,一首詩,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古詩散發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王維的詩中有畫,明明只是讀詩,眼前卻常常表現一幅幅畫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并沒有新奇的結構,奇特的想象,絢麗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話的語言,可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讀去品。其實,做人何嘗不是這樣呢?追求名利,跟隨潮流,讓自己金光閃閃,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罷了。
一個真正自信的,有才華的人并不需要這些外在的修飾,他僅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種讓人折服的氣場。“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內而外的。
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內蘊的人吧!讀詩,讓你成為一個灑脫的人。
時光易逝,一生幾十年仿佛一眨眼就過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滄海之一粟,有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傷懷。這時去讀一讀李白,蘇軾的詩,去品味詩中的灑脫人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他們活得隨性,沒有為世俗所累,難道不是這樣嗎?人生短短數十載,如果不能活得充實灑脫盡興,豈不可惜?讓我們做一個灑脫的人吧!讀詩,讓你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現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決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堅持,多了一份溜須拍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的博愛,多了一份自私的貪心。
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古詩,就像茶一樣,初入口只覺苦澀,但卻有綿長的回味,期中蘊含了無數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的魅力吧!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里低回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凄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后,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
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誰不曾陶醉于詩詞的天籟中?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弦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小學時,我們背著手,昂著頭,搖晃著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著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于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
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喜歡詩詞,喜歡陶醉于詩詞的意境。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向往荒居野處的古人,攜一張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嘯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樂垂釣。與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變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
喜歡陶淵明式的隱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淡觀天邊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維的山水田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更流連于蘇軾“水風清,晚霞明”的初晴鳳凰山,“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畔……詩詞如畫,展現了自然萬物的奇妙瑰麗,我只愿做一個畫中人,永遠陶醉在詩詞的意境中。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詩經》起,一直到今天,古詩詞以其廣泛的內容,深邃的內涵,真摯的情感,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古詩詞正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是經過篩選出來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
而這其中的哲理與美韻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積淀。那么,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使學生領悟蘊涵在古詩詞中的各種美,從而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呢?一、吟——古詩詞聲律之美吟,即“吟詠”。
古詩詞教學,我認為“吟詠”是第一位。所謂“吟詠”,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說“吟詠”是第一位,這是古詩詞這一特定文學形式所決定的。作為古詩詞,其語言本身就是有音響、節奏、旋律的,是抑揚頓挫的,是音樂性的。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指出“聲轉于吻,玲玲如振玉;辭靡于耳,累累如貫珠。”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感悟古詩詞,還是要從“吟詠”開始。
當然,就現階段而言,我們不可能向學生灌輸有關古詩詞聲律方面的知識。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用“吟詠”的方式來讓古詩詞呈現其特有的聲律之美韻。
就拿程顥的《春日偶成》來說吧。全詩的內容是這樣的:“云淡風輕近午天,旁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而全詩的主題是:通過描寫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詩人春日郊游的愉悅心情,表達了對春天。
2.作文開頭怎么寫才能吸引人
文章的開頭,就是文章從哪兒“起筆”,從什么問題寫起,它是全篇的第一步,與全文密切相關.我們常講“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開好了頭,不僅能帶動全篇,使文章寫作思路流暢順利展開,而且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那么究竟如何巧寫作文開頭呢?這里談談我對作文開頭的幾種見解.1、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就是直截了當的落筆扣題,總領全篇,綱舉目張.文章直截了當的開頭,直接進入主題,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讀者讀起來也容易抓住要領,掌握內容,深刻了解主題.2、景物描寫開頭法 用景物描寫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可以鋪墊情節,導出下文.3、詩詞、歌詞、格言等引用開頭法 巧妙的引用與文章相關的詩詞、歌詞、格言等作為自己文章的開頭,能使文章生動活潑,讀來令人親切,吸引讀者.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詞,詩詞開頭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4、抒情式開頭法 這種開頭的語言常常抒發某種感情、或贊美、或悲痛、或激動、或歡樂……在抒情過程中,也常常運用許多修辭手法.5、吸引讀者設問法 作文開頭,提出疑問,既能總起下文,又能吸引讀者,激起讀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讀下文.這樣的設問式開頭,簡潔、明快,下文順理成章,從不同角度進行表達,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讀者.文章的開頭寫法是多種多樣的,巧寫作文開頭,因人而異,因篇而異,在實際的作文中,究竟該怎樣的開頭,要從文章整體構思出發,要從中心思想出發,去選擇最恰當的開頭,讓自己的作文踏上成功的第一步.。
3.有韻味的的作文開頭優美詩詞
開篇最忌諱的是一下筆就給人離題的感覺,它直白地告訴閱卷老師作者沒有審準題意,作文評分就會大打折扣.請看2004年廣東高考幾篇作文的開頭. 例1《由語言與溝通想起》:“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陽光,透露了夏日的氣息;盛夏繁茂的綠裝,昭示著秋日的豐收;金秋累累的果實,昭示著冬日的蕭瑟.四季輪回,秋去冬來,自然界萬事萬物各自演繹精彩.倘若沒有經過嚴冬的洗禮,又怎能盼來初春的希望?我們的人類社會也好比自然界,沒有了語言的聯系,沒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搭起溝通的橋梁?”這個開頭比喻失當,前面的比喻部分沒有在相似點上進行很好地鋪墊.為什么這樣說?語言與溝通是前提和結果的關系,而“綠裝”與“豐收”、“果實”與“蕭瑟”哪里存在這種關系呢?特別是“倘若沒有經過嚴冬的洗禮,又怎能盼來初春的希望”一句反問更是無法接近話題. 例2《心靈互動》:“大樹從不譏笑小草的弱小,小草雖然弱小,卻增添了草原的蒼綠;牡丹從不譏笑野花的樸素,野花雖然樸素,卻帶給大地無限生機.大樹與小草,牡丹與野花之所以能夠和諧共處,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有了互相的溝通,有了心靈互動.”這個開頭在往話題上靠攏的時候,同樣沒有找準相似點,顯得牽強附會. 例3《語言與溝通》:“語言是一棵小草,溝通則是一片綠陰;語言是一朵白云,溝通則是一片云彩;語言是一朵鮮花,溝通則是一片花海.”這個開頭將“語言”與“溝通”處理成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同樣是沒有理解兩者之間的聯系. 以上三例都是為了增加文采而通過比喻的方式切入話題的寫法,這也是許多考生的慣常寫法.如果考生對于話題題意沒有準確的把握,一開篇就上了岔道,就會嚴重影響得分.下面這個例子就比較準確、形象地說明了語言的作用. 例4《溝通從語言開始》:“語言是橋梁,溝通此岸與彼岸;語言是瀑布,溝通溪流與深潭;語言是彩虹,溝通天空與大地.只有語言得到準確的表達,溝通才能成功.如果語言失誤,那就可能造成無法預料的后果.那怎樣才能使語言得到準確的表達,促進溝通成功呢?” 所以,開篇寫得好不好,核心問題還是在審題;審好題意破題時,先求準確,再求形象.以下介紹開篇的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后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西施說:“愛情是工具.……” (《問世間情為何物》) ②在中世紀的一個教堂里,一位圣者開始了他的演講:“我之所以成為圣者,是因為我看破了錢財,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歲月,彈指一揮.在跨世紀時的一所監獄里,一個小偷開始了他的人生獨白:“我之所以會成為小偷,是因為我看破了錢財,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與小偷》) ③美學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今天,受這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啟發,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于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許多時候,我們都迷惑于問題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旋轉這只萬花筒》) 2、巧用書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后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懷著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給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為“標準”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說筆法 ①“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初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大江東去,浪花淘盡了往昔的英雄們.而曾經的蜀國的繼承人阿斗也變得“樂不思蜀”了,天下已成為“司馬氏”的天下.(《三國英雄開會》) ②梁山泊的聚義廳里,現在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百單八位好漢都齊聚在這里,大伙兒都在爭吵不休.他們在爭吵什么呢?原來梁山泊最近要評選打虎英雄.這個榮譽稱號評上就了不得,誰評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所以惹得眾好漢齊聚在此,爭論不休.(《誰是打虎英雄》) 4、巧用修辭 用修辭手法開頭,易抒寫作者心靈的感悟,引發讀者賞讀的情趣.如2002年《心靈選擇》的開頭寫道:“如果你選擇的是翅膀,你將擁抱整個藍天;如果你選擇的是鰭,你將親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選擇的是四足,你將體味莽莽綠林.而我的選擇卻是一一牢籠.”用排比句開頭,句式整齊,語勢鏗鏘,前后形成對比,既點了題又設置了懸念,促人賞讀.此外,2001年高考優秀作文《誠信一一永遠的綠卡》一文開頭寫道:“誠信如春天的第一縷陽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塊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
4.你有有韻味的的作文開頭優美詩詞
告別了姹紫嫣紅的春,送走了激情澎湃的夏,涼爽的清風伴隨著南飛的雁陣,拉開了秋的帷幕……
風猛了,卻不乏清爽;日光淡了,卻不乏溫暖;百花都凋零了,可菊花卻開得恣意風流、瀟灑倜儻……
秋,買弄著自己別具一格的美。
沒有高雅脫俗的牡丹,沒有妖艷嫵媚的芙蓉,沒有激情豪放的玫瑰,也沒有清秀的水仙、溫馨的康乃馨,惟有那微微泛黃的菊花,加上那一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香。那一縷縷濃妝淡抹的黃色,也許并不令人賞心悅目,但那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卻讓無數人神魂顛倒。伴隨著颯颯的秋風,在微微潤濕的空氣中醞釀,駐足深吸,神清氣爽……
一陣習習的秋雨,光臨了大地,四周頓時被一陣雨霧籠罩了。這雨真美,簌然而落。不像般害羞、收斂,不乏穩重;不像夏雨般滂沱、野蠻,不失幽雅卻也不乏霸氣,秋妹妹的設計,真是獨具匠心……天更高了,云更淡了,那越發深邃的天空,更令人心馳神往了。雨后的斜陽,似乎還沒有從美麗的雨幕中蘇醒,臉上還泛著一絲紅暈。落日的余輝,在縷縷白云的烘托下,顯示了獨樹一幟的秋的雨后秀景。
秋,不僅美得自然,而且美得意味深長,美得發人深省。
它擁有春的嫵媚,卻不像春般拘泥;它擁有夏的豪放與激情,卻不像夏般放蕩不羈……美而豪放,豪放卻又不乏穩重,這就是秋,成熟的秋。
我獨自一人漫步在鄉間小路,那凹凸不平的田埂,記錄著歲月的腳步。路旁的小草僅剩下一絲殘余的綠意,但就是這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卻透露著盎然的生機,似乎在告訴我:“看著吧,明年,我會更綠!”光禿禿的梧桐依舊站著魁梧的軍姿,即將歸根的梧桐樹葉,邁著華麗的舞步,投向大地的懷抱,絲毫沒有對死亡的恐懼,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堅毅地告訴我:“明年,我依舊是樹上的一片最綠的葉!”這,也許就是秋的精神吧!
一望無垠的田野,泛著金黃的漣漪,這金黃的地毯上閃耀著刺眼的光輝。成熟的稻穗了彎了腰;飽滿的橘子調皮的將樹伯伯壓地佝僂著腰,又如一盞盞精致的燈籠,顯露了豐收的喜慶;田中的棉花,經歷了一年風雨的洗禮,已是滿目創痍,油盡燈枯的身體頑強支撐著充滿信念的大腦,看見這喜人的豐收之景,他欣慰地笑了,露出了潔白的牙齒……
這美麗的秋之美韻,讓我頓生詩意,不禁自吟了一首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