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鐸題青陽山莊五律十首請提供詩句內容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
號十樵,號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
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于景山。 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
滿清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于順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稱制等待為東閣大學士。
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鐸博學好古,工詩文。
畫山水宗荊、并、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 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
間作蘭、竹、梅、石,灑然有物外趣。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鐘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順治三年(1646)作《漁舟蕭閑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順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順治八年(1651)罷官歸里,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鑒》。
順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歲,謚文安。 王鐸書法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
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鐸善于畫山水和梅蘭竹石,他的畫主要繼承了五代的靳浩和關同的風格,王鐸的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
同時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
王鐸的人物畫極少見,而且畫法比較簡略、寫意。 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
梁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清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
近世對日本國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王維五言詩卷》,書于崇楨十六年(1643年),綾本,楷書、草書。
凡32行,其中楷書13行,草書19行,每行字數不一。縱21厘米,橫165。
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
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詩卷前半部分,無論是字的大小、結體、字畫、字距,皆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
詩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鐸作品中則不乏見,章法變化豐富,行筆能縱能斂,整體感強,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復雜,線條枯實互應,故其成就被人給予很高評價。 王鐸(?―八八四)字昭范,宰相播昆弟子。
會昌初年擢進士第,咸通中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司徒,封晉國公,終義成節度使。 工書,咸通三年(八六二)畢誠所撰唐白敏中碑,為其所書。
《唐書本傳》、《金石略》 。
2.唐詩宋詞十八首 王洛賓
駱賓王(約619—?),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
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
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
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
3.古詩十九首迢迢天牛星的下一首古詩十八首是哪一首
《行行重行行》之一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題目也作“行行復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會》之四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坎軻長苦辛。《西北有高樓》之五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涉江采芙蓉》之六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庭中有奇樹》之九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迢迢牽牛星》之十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回車駕言邁》之十一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東城高且長》之十二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驅車上東門》之十三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去者日以疏》之十四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生年不滿百》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凜凜歲云暮》之十六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游子寒無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愿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孟冬寒氣至》之十七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注釋】 三五:農歷十五日。四五:農歷二十日。
三歲:三年。滅:消失。
區區:指相愛之情。《客從遠方來》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求古詩18首
春的: 《春曉》 作者 :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夏的: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秋的: 《望洞庭 》
劉禹錫 朝代: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冬:《守歲》【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東:觀滄海
[魏晉]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忽忽。累死了。你自己也去百度知道里查查吧。可以查到的哦。
5.唐詩宋詞十八首 王洛賓
駱賓王(約619—?),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
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
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
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