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愚蠢的詩句
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第五章第十句
譯文: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
2、孺子不可教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小孩子愚頓,不能舉一反三,所以給他講道理也是對牛彈琴。
3、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佚名《名人名言大全》
譯文:比喻某人的行為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
4、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
周瑜做主保媒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將劉備弄到東吳,想軟禁他,以控制蜀,結果被諸葛亮識破,派趙云把劉備弄回去了,周瑜派去攔截的兵也被趙云打敗。此為三氣周瑜的第二氣,現在形容做事情不但沒做成還虧了。
5、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春秋孔子《論語》
譯文: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 關于愚蠢的詩句
1.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2.讀一書,增一智。 3.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5.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6.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7.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8.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0.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2.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13.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16.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17.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歐洲諺語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溫固而知新,可以為師已。 學問勤中得。
學然后知不足。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志當存高遠。 有志者,事竟成。
言必信,行必果。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滿招損,謙受益。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
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天生我才必有用。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歲寒,然后知聳柏之后凋也。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寸寸山河寸寸金。 位卑未敢忘憂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利于國者愛之,胲于國者惡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sorry,我還加了勤勞、痛苦、懶惰 、快樂 、聰明的句子,將就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