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力量的詩句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2.含有"力"的詩句,表達意義好的,多來幾句
1、李世民《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
綺峰含翠霧,照日蕊紅林。鏤丹霞錦岫,殘素雪斑岑。
拂浪堤垂柳,嬌花鳥續吟。連甍豈一拱,眾干如千尋。
明非獨材力,終藉棟梁深。彌懷矜樂志,更懼戒盈心。
愧制勞居逸,方規十產金。2、李忱《重陽錫宴群臣》款塞旋征騎,和戎委廟賢。
傾心方倚注,葉力共安邊。3、武則天《從駕幸少林寺》陪鑾游禁苑,侍賞出蘭闈。
云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旗。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巖扉。
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
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花臺無半影,蓮塔有全輝。
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慈緣興福緒,于此罄歸依。
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4、李祎《石橋》二教無先后,一相平而直。
冀茲捐俗心,永懷依妙力。5、李煜《病中書事》病身堅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靜居唯搗藥,門扃幽院只來禽。庸醫懶聽詞何取,小婢將行力未禁。
賴問空門知氣味,不然煩惱萬涂侵。6、李衍《過白衛嶺和韓昭》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后憑巫峽鎖烽煙。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7、包佶《宿廬山,贈白鶴觀劉尊師》蒼蒼五老霧中壇,杳杳三山洞里官。
手護昆侖象牙簡,心推霹靂棗枝盤。春飛雪粉如毫潤,曉漱瓊膏冰齒寒。
漸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8、包佶《近獲風痹之疾,題寄所懷》病夫將已矣,無可答君恩。
衾枕同羈客,圖書委外孫。久來從吏道,常欲奉空門。
疾走機先息,欹行力漸煩。無醫能卻老,有變是游魂。
鳥宿還依伴,蓬飄莫問根。寓形齊指馬,觀境制心猿。
唯借南榮地,清晨暫負暄。9、蘇颋《夜發三泉即事》暗發三泉山,窮秋聽騷屑。
北林夜鳴雨,南望曉成雪。只詠北風涼,詎知南土熱。
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滅。宛若銀磧橫,復如瑤臺結。
指程賦所戀,遇虞不遑歇。重纊濡莫解,懸旌凍猶揭。
下奔泥棧榰,上覯云梯設。搏頰羸馬頓,回眸惴人跌。
憧憧往復還,心注思逾切。冉冉年將病,力困衰怠竭。
天彭信方隅,地勢誠斗絕。忝曳尚書履,叨兼使臣節。
京坻有歲饒,亭障無邊孽。歸奏丹墀左,騫能俟來哲。
10、蘇颋《奉和圣制春臺望應制》壯麗天之府,神明王者宅。大君乘飛龍,登彼復懷昔。
圓闕朱光焰,橫山翠微積。河汧流作表,縣聚開成陌。
即舊在皇家,維新具物華。云連所上居恒屬,日更時中望不斜。
三月滄池搖積水,萬年青樹綴新花。暴嬴國此嘗圖霸,霸業后仁先以詐。
東破諸侯西入秦,咸陽北阪南渭津。詩書焚爇散學士,高閣奢逾嬌美人。
事往覆輈經遠喻,春還按蹕憑高賦。戎觀愛力深惟省,越厭陳方何足務。
清吹遙遙發帝臺,宸文耿耿照天回。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聲成鳳鳥來。
11、蘇颋《奉和圣制至長春宮登樓望稼穡之作》帝跡奚其遠,皇符之所崇。敬時堯務作,盡力禹稱功。
赫赫惟元后,經營自左馮。變蕪粳稻實,流惡水泉通。
國阜猶前豹,人疲詎昔熊。黃圖巡沃野,清吹入離宮。
是閱京坻富,仍觀都邑雄。憑軒一何綺,積溜寫晴空。
禮節家安外,和平俗在中。見龍垂渭北,辭雁指河東。
睿思方居鎬,宸游若飲豐。寧夸子云從,只為獵扶風。
12、蘇颋《敬和崔尚書大明朝堂雨后望終南山見示之作》奕奕輕車至,清晨朝未央。未央在霄極,中路視咸陽。
委曲漢京近,周回秦塞長。日華動涇渭,天翠合岐梁。
五丈旌旗色,百層枌橑光。東連歸馬地,南指斗雞場。
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珰。由余窺霸國,蕭相奉興王。
功役隱不見,頌聲存復揚。權宜珍構絕,圣作寶圖昌。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湯。冢卿才順美,多士賦成章。
價重三臺俊,名超百郡良。焉知掖垣下,陳力自迷方。
13、杜甫《古柏行》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14、劉晏《詠王大娘戴竿》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15、牛僧孺《樂天夢得有歲夜詩聊以奉和》惜歲歲今盡,少年應不知。凄涼數流輩,歡喜見孫兒。
暗減一身力,潛添滿鬢絲。莫愁花笑老,花自幾多時。
16、李逢吉《再赴襄陽,辱宣武相公貽詩,今用奉酬》解韍辭丹禁,揚旌去赤墀。自驚非素望,何力及清時。
又據三公席,多慚四老祠。峴山風已遠,棠樹事難追。
江漢饒春色,荊蠻足夢思。唯憐吐鳳句,相示鑿龍期。
17、李逢吉《送令狐秀才赴舉》子有雄文藻思繁,齠年射策向金門。前隨鸞鶴登霄漢,卻望風沙走塞垣。
獨憶忘機陪出處,自憐何力繼飛翻。那堪兩地生離緒,蓬戶長扃行旅喧。
18、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9、裴度《喜遇劉二十八偶書兩韻聯句》病來佳興少,老去舊游稀。笑語縱橫作,杯。
3.形容決策的詞語
畫沙聚米 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谷,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出處:清·錢謙益《李秀東六十壽序》:“[余]與之規輿圖,講戰守,畫沙聚米,方略井然。”
回籌轉策 運籌決策。
出處:《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聚米為谷 比喻指劃形勢,運籌決策。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決斷如流 決策、斷事猶如流水。形容決策迅速、順暢。
出處:《周書·裴漢傳》:“漢善尺牘,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決斷如流。”
運籌決策 籌劃情況,擬訂作戰策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所以當水陸軍提督者……猶備有參佐數員,常與運籌決策,以資歷練而審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