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吸取教訓”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蕭伯納
2、笨蛋只會從自己的錯誤吸取教訓,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俾斯麥
3、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都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4、人類數千年得到的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高曉松
5、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吧。——瑞茲
6、統治的秘訣就是既要相信自己永遠正確,又要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喬治·奧威爾
7、經歷一次磨折,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才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教訓,所謂人生或社會的教育就是這么回事。——傅雷
8、意識有三種方向度,它從過去吸取教訓,為現在建立一個思維方向,還能預見未來。——瓦西列夫
9、要多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畢竟你沒那么長壽,不可能把自己所有錯誤都犯一遍。——馬修·薩伊德
10、相信傻瓜才會犯錯的人,其可悲之處在于:他們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不會從中吸取教訓。——卡羅爾·塔夫里斯,艾略特·阿倫森
11、如果你想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愛情或婚姻,你就必須設法讓舊創痊愈,并從這段經驗中吸取教訓。——陶思璇
12、我們丟失的東西永不會再回到我們身邊。這塊土地永遠無法痊愈——因為太多的血債。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向從前吸取教訓并帶著它創造和平。——安東尼·明格拉
13、研究生活的人才能從生活中得到教訓。——克柳切夫斯基
2.用成語或詩句形容,通過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故,讓朋友借此吸取教訓
我是你的(前車之鑒)啊.我的事情,你要(引以為戒)啊.懲前毖后 懲:警戒;毖:謹慎。
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后謹慎些,不致再犯。出處:《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后患。”
蹈襲覆轍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出處:《宋史·米芾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軋轍。” 反面教員 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
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出處:李嫻娟等《血染的愛》:“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員,我們的黨可以從這場血淋淋的慘痛的教訓中汲取教益。”
豐屋之戒 指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引以為戒。出處:《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
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復蹈前轍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
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出處:《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覆車之鑒 覆:傾覆;鑒:鏡子。
把翻車作為鏡子。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
出處:《三國志·蜀志·后主傳》注引王隱《蜀記》:“隗器憑隴而亡,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覆車之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
出處:《晉書·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矣。” 覆舟之戒 推翻船的教訓。
比喻失敗的教訓。出處:明·陳子龍《陳涉論》:“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后車之戒 對后面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可以作為以后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五十二回:“秦王道:‘孤當初不聽先生們之諫,致有此難,將來后車之戒,孤當謹重。’”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出處: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稽古振今,士風一奮。” 鑒前毖后 指把過去的錯誤引為借鑒,以后謹慎行事,避免重犯。
鑒往知來 鑒:審察或引為教訓;往:過去;來:未來。根據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樣發生變化。
出處:《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前車可鑒 鑒:引申為教訓。
指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出處:《清史稿·劉韻珂傳》:“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后,滋擾不休,反覆性成,前車可鑒。”
前車之鑒 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出處:《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出處: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前危后則 前人的危亡,后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前轍可鑒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同“前車之鑒”。
以人為鏡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出處:《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于水而鏡於人。
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以往鑒來 用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后辦事的借鑒。
出處:《三國志·魏書·楊阜傳》:“愿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殷鑒不遠 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
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出處:《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引古證今 用古代的經驗教訓,證明現實中的事情。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于學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鎖相襲。”
引以為戒 引:用;戒:鑒戒。指把過去犯錯誤的教訓拿來作為警戒,避免重犯。
出處:《國語·楚語下》:“人之求多聞善敗,以鑒戒也。” 知往鑒今 鑒:借鑒。
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重蹈覆轍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出處:《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酌古御今 指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強志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御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觀今宜鑒古 宜:應該;鑒:鏡子。
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出處:《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失敗為成功之母 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后取得勝利。
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敗的教訓,小心謹慎,免得再失事。出處: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七:“仁廟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猶或時失足。
漢顧趙曰:‘前人失腳,后人把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師:借鑒。
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出處:《戰國策·趙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師。”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3.關于“吸取教訓”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教訓如被人接受,此經驗可貴十倍(俄羅斯)2、痛苦的經驗總是最有力的教訓(拉丁美洲)3、燙傷過口腔的人把湯吹一吹地喝(德國)4、過去的錯誤就是將來的智慧和成功(英國)5、教訓是一盞心坎上永不熄滅的路燈6、一只狐貍不能以同一的陷阱捉它兩次(英國)7、驢子絕不會在同樣的地點摔倒兩次(英國)8、只有傻瓜才會第二次跌進同一個池塘(土耳其)9、聰明人絕不會兩次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俄羅斯)10、誰讓同一個人騙過兩次,誰就該毀滅(英國)11、從勝利學得少,從失敗學得多(日本)12、導致成功的最大問題,是我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歐洲)13、不會在失敗中找出經驗教訓的人,他通向成功的路是遙遠的(法國)14、如果沒有人向我們提供失敗的教訓,我們將一事無成。
我們思考的軌道是在正確和錯誤之間二者擇一,而且錯誤的選擇和正確的選擇的頻率相等(劉易斯·托馬斯)15、沒有失敗經驗的人,不可能成功(英國)16、沒有在沙漠里挨過干渴的人,不會知道水的價值(俄羅斯)17、不在哪兒摔跤,不知哪兒路滑18、絆三跤方知天高地厚19、受了傷的人最知道自己的傷處在哪里(歐洲)20、經驗就是犯錯誤的總和(俄羅斯)21、任何教訓都是學問(土耳其)22、小趔趄可防跌大跤(英國)吸取 xīqǔ用不同方法吸收采用,采取;得到吸取教訓參考資料百科:/item/%E5%90%B8%E5%8F%96/5180674。
4.寫要不斷讀書,汲取知識的詩句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古代名人的讀書詩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
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
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下面是一組名人名言,請欣賞: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
臧克家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里斯提卜 ●僅次于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別林斯基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伊薩克·巴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高爾基論青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并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得著,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34333266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
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 --《奧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學問對人們要求最大的緊張和最大的熱情。 巴甫洛夫 ●……科學是到處為家的,棗不過任何不播種的地方,它是不會使其豐收的。
--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
5.描寫經驗教訓的成語
【重蹈覆轍】蹈:踏;復: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懲前毖后】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后謹慎些,不致再犯。
【覆車之轍】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后車之戒】對后面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可以作為以后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
【好了瘡疤忘了痛】比喻情況好轉后就忘了過去的困難或失敗的教訓。
【鑒往知來】鑒:審察或引為教訓;往:過去;來:未來。根據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樣發生變化。
【前車之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后取得勝利。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小懲大誡】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引古證今】用古代的經驗教訓,證明現實中的事情。
【殷鑒不遠】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以往鑒來】用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后辦事的借鑒。
【引以為戒】引:用;戒:鑒戒。指把過去犯錯誤的教訓拿來作為警戒,避免重犯。
【九折成醫】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若要好,問三老】如果想辦好事情,就要先請教幾位有經驗的老人。
【生吞活剝】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6.形容“吸取別人的經驗以便取長補短”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互通有無[hù tōng yǒu wú]
【釋義】:拿出自己多余的東西給對方主,與之進行交換,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造句】:可是不是個個都懂仁性,都知道互通有無,不善而改。
2、取長補短[qǔ cháng bǔ duǎn]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造句】: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后與部下商議,取長補短。
3、斷長續短[duàn cháng xù duǎn]
【釋義】: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造句】:王先生與之交手險勝,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的可貴之處正是斷長續短。
4、揚長避短[yáng cháng bì duǎn]
【釋義】:發揮或發揚優點或有利條件,克服或回避缺點或不利條件。
【造句】:不盲從是揚長避短,擇善而從。
5、擇善而從[zé shàn ér cóng]
【釋義】: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造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自尊自愛,擇善而從。
6、舍短取長[shě duǎn qǔ cháng]
【釋義】: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
【造句】: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做人上我們都應舍短取長。
7、裁長補短[cái cháng bǔ duǎn]
【釋義】:指吸收別人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造句】: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多聽別人的建議,裁長補短,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8、酌盈劑虛[zhuó yíng jì xū]
【釋義】:拿多余的彌補不足的或虧損的。
【造句】:酌盈劑虛,是超越了所有的代價。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吸取過去經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