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自律的詩句
逆水行舟用力撐, 一篙不慎退千尋。 古云此日足可惜, 吾輩更應惜秒陰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附:、律呂自相召
宋
李綱
《水調歌頭·律呂自相召》
2、天律自主持
唐
盧仝
《月蝕詩》
3、自伴律僧齋
唐
賈島
《贈友人》
4、當律心自隱
宋
黃庭堅
《次韻師厚答馬著作屢贈詩》
5、青律飛灰氣自醇
宋
晁補之
《和歐陽宣德經野步》
6、尊公文律自瑰奇
宋
晁說之
《送周秀實知新昌》
7、孰知詩律自前生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督兩歐陽詩》
8、鏗然律呂自天成
宋
陳巖
《漱玉灘》
9、文律自隨星斗變
宋
鄧忠臣
《重九考罷試卷書呈同院諸公二首》
10、律諧風自艮
宋
范成大
《次韻郊祀慶成》
11、住僧自縛律
宋
洪咨夔
《山行紀事》
12、清詩學自稟繩律
宋
李流謙
《陳彥博擢第后歸拜先墓作此送之》
13、以身為律人自服
宋
李流謙
《公歸行送王顯謨》
14、吹寒固自乏暖律
宋
李流謙
《宋才夫作詩自言作縣之況以冷官為可樂戲用韻》
15、自節蕢桴諧律呂
宋
劉克莊
《乙丑元日口號十首》
16、自取眾律和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
17、陳家詩律自專門
宋
任希夷
《書故三司副使陳公詩軸后》
18、觀公詩律自前生
宋
釋寶曇
《又和歸南湖喜成》
19、音兮律兮自拍獨吹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20、婆律著人酲自解
宋
蘇籀
《酴醿一首》
21、律呂與我數自齊
宋
王禹偁
《拍板謠》
22、子自調新律
宋
葉適
《送周子靜》
23、不律不呂自中節
宋
曾豐
《南康劉尉于廳事之東開軒日清瀨蓋取其前松聲》
24、不妨自就聲律籠
宋
張镃
《陳子西投贈長句走筆次韻奉酬》
25、春回律自移
宋
張镃
《春前一日賦呈誠齋覓荊溪詩編且邀看玉照堂花》
26、怪渠詩律自江西
宋
趙蕃
《讀公擇篋中徐季益孫子進昆仲詩有懷其人因以》
27、從他歲律自崢嶸
宋
鄭剛中
《癸丑年暖閣初成》
28、非律非禪自整齊
宋
鄭剛中
《義榮見示禪月山居詩盥讀數過六根灑然但余素》
29、非律非禪自在身
宋
周必大
《德回上人寫予真求贊》
30、軍動自無律
明
羅頎
《從軍行(八首。并序)》
2.自覺自律的古文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謝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以上佳出論語.
3.形容清正廉潔光明磊落自律的詩人及詩句
于謙的《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達了詩人光明磊落的情懷與崇高清白的人格。
《石灰吟》一般認為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版本一)墨梅?王冕(元) (版本二)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 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只流清氣滿乾坤。
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蟬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⑦蟬聲唱,南冠客思深⑧。
不堪玄鬢影⑨,來對白頭吟⑩。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4.關于自律的名言警句
自律名言警句20例: 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李商隱 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3、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徐九經 4、名不可以虛求,貴不可以偽得。——《袁子正書政略》 5、以細行律身,不可以細行取人。
——魏源 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養以安魂,知廉恥以凈心,去貪欲以守節。——王澍 7、廉恥,立人之大節。
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
——陳弘謀 8、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誠生信,勤生效。——李惺 9、權似一條河,清濁看官德。
——《現代國洪河作》 10、多行不義必自毖。——《左傳》 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僅得其半。非廉無以行法,非法無以佐廉。
——陳弘謀 12、公生明,廉生威。——年富 1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14、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峻,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王夫之 15、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飛 16、大臣之廉恥,即天下之風尚。——史可法 1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備 18、對可恥的行為的追悔是對生命的挽救。——德謨克利特 19、貪污受賄,此弊不去,為患浸深。
——包拯 20、自私與貪婪相結合,會孵出許多損害別人的毒蛇。——艾青 擴展資料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遵循法紀,自我約束。
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它會讓你發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5.關于自律的名言
1、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唐 吳叔達 2、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意大利 但丁 3、自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與欲望的控制——古希臘 柏拉圖 4、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英國 莎士比亞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6、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北宋 王安石 7、一個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誠實而有節制——法國 德拉克羅瓦 8、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北宋 朱熹 9、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沈從文 10、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業精于頭上星空,心中自律——康德 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屠格涅夫1、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唐 吳叔達 2、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意大利 但丁 3、自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與欲望的控制——古希臘 柏拉圖 4、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英國 莎士比亞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6、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北宋 王安石 7、一個人一旦明白事理,首先就要做到誠實而有節制——法國 德拉克羅瓦 8、不奮發,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北宋 朱熹 9、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沈從文 10、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1、任何一種不為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為,都是自殺的行為,它對社會有害,也對自己有害——原蘇聯 馬卡連柯 12、個人勇敢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個人從屬于全體——德國 黑格爾 13、一個年輕人,心情冷下來時,頭腦會變得健全——法國 巴爾扎克 14、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德國 歌德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辱,莫大于不知恥。 —— 王通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1.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
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
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斯福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
6.關于廉潔自律的古詩
北宋包拯作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并肯定“廉者,民之表也”,斥責“貪者,民之賊也”,表達了官員只有守住直道、正氣、廉潔,為官廉政、用權為公,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愛戴。蘇軾寫下“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意指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到白居易的“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表達出做人要性情淡泊,不計較眼前得失。杜牧的“草色人心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表達的含義是:人不為世俗所累、不為外在所擾,心如平湖不起波瀾,故閑而從容,因此,是非名利就可有可無,曲肱疏食,自得其樂,是謂“得不憂,失不懼”。
辛棄疾的“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云影不留”,表達出了只有留下事業才會如芳草常在,而其他一切都是浮云……這些都表達出詩人們倡導的清廉為官的氣節和風范。因此黨員干部要終生做到:勤為徑做人、善為本做事、廉為先做官,行如碧玉潔、清廉愛人民,心同朗月明、潔身為人民。
7.自覺自律的古文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別人的優點就向他學習,希望和他一樣;看見別人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說:"(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謝的."
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強行施加在別人身上。”
以上佳出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