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堅持的詩句有哪些
1.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
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2.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先秦·荀子
釋義:(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進學解》唐·韓愈
釋義: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
4.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符讀書城南》唐·韓愈
釋義:實屬是勤奮才有的,不勤奮腹中是空虛無華的。
5.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雜詩》魏晉·陶淵明
釋義: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杜甫
釋義: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7.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上堂開示頌》唐·黃蘗禪師
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8.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唐·顏真卿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9.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書院》宋·劉過
釋義:努力學習就像是用力氣去耕田,勤勞、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
10.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暗》唐·白居易
年輕的時候認為讀書很苦需要勤奮,晚年悲傷流許多眼淚。
2.形容堅持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堅持的詩句有: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勸學》先秦·荀子釋義:(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進學解》唐·韓愈釋義:學業由于勤奮而專精,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符讀書城南》唐·韓愈釋義:實屬是勤奮才有的,不勤奮腹中是空虛無華的。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雜詩》魏晉·陶淵明釋義: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唐·杜甫釋義: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上堂開示頌》唐·黃蘗禪師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唐·顏真卿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書院》宋·劉過釋義:努力學習就像是用力氣去耕田,勤勞、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暗》唐·白居易年輕的時候認為讀書很苦需要勤奮,晚年悲傷流許多眼淚。
1、《冬夜讀書示子聿》是由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飽含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詩人對子女的殷切期望。
首聯詩人贊揚了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頷聯是說做學問的艱難。
詩的前兩句,贊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說明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打好扎實基礎,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入手娓娓道來,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后兩聯,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
“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詩人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于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升華。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
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本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2、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朱嘯宇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之一。
唐代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
"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并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
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
與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合稱為"唐宋八大家"。現在已經得到考證,韓愈祖籍河北昌黎縣。
3.形容“堅持不懈”的詩句有哪些
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出處:戰國時期茍子的《勸學》。
釋義:以千里馬(騏驥)的一躍,卻還不到十步,而老馬走一步沒多遠,卻不舍,相比之下,當然老馬走的更遠了。這樣比喻作學問,說明我們應該持之以恒。
2、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出處:東漢班固的《漢書·枚乘傳》。
釋義:用繩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水珠滴落,天長日久也可以把石頭滴穿。喻指只要堅持不懈,力量雖小也能守成艱難的事情。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出處:唐代詩人李白的《行路難三首》。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
4、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出處:宋代蘇軾的《稼說送張琥》。
釋義:廣博讀書而簡約審慎地取用。糧食要囤積充分,以備不時之需,每次取的時候要少取避免浪費。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噴薄而出。厚積薄發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5、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出處:秦朝李斯所著《諫逐客書》。
釋義: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意思是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棄細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們的深邃。
4.關于堅持的詩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出處】李白(唐)《行路難》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出處】劉禹錫(唐)《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釋義】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出處】陸游(宋)《冬夜讀書示子聿》
【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處】鄭燮(清)《竹石》
【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出處】杜甫(唐)《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先后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處】屈原(先秦)《離騷》
【釋義】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努力尋找心中的太陽。
7、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出處】黃蘗禪師(唐)《上堂開示頌》
【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8、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出處】陶淵明(魏晉)《讀山海經·其十》
【釋義】精衛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
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出處】荀子(先秦)《勸學》
【釋義】(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0、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出處】王勃(唐)《滕王閣序》
【釋義】年紀雖然老了,但志氣應當更加旺盛,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境遇雖然困苦,但節操應當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凌云壯志。
拓展資料:
堅持,即意志堅強,堅韌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意思是不改變不動搖,始終如一。堅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現。
生長在野地里的竹子,在生命的前四年里,總共只能長高小小的三公分,它們看起來如此弱小,如此不堪一用,仿佛是自然界毫不起眼的某種生命。
然而,從第五年開始,竹子就開始以每天30公分的速度急速成長,短短六個星期之內,就能給長到15米——一個足以傲視其他植被的高度。在常人眼里,這六個星期一定意味著重大的變化,畢竟竹子的高度正是在這段時間內,才突飛猛進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真正關鍵性的成長,恰恰是那看似不動聲色的四年。
這四年里,竹子雖然只在地表上長高了三公分,但是它的根,卻深深地扎進了泥土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根系,只是人們看不到罷了。
而這,恰恰就是堅持的意義所在。當你在堅持,你在克服那些惱人的困難,你在不斷說服自己不要放棄的同時,你的成長,可能你自己都感覺不到。等到了幾年過去,你會驚訝于自己竟然得到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只有當你堅持下去,它們才會如同金子般漸漸發光。而反過來,但凡你放棄了、挫敗了、妥協了,它們可能就不會顯現在你今后的人生里。
有句話說得很對:堅持,不一定會讓你矗立于山巔之上;可如果不愿意堅持,你連靠近山峰的機會都沒。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堅持
5.關于堅持不懈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堅持不懈的古詩有:《竹石》、《離騷》、《行路難》、《浪淘沙》、《偶成》。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本首詩的譯文是:竹子任憑風雨的打擊磨礪,依然不改堅勁本色。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一首贊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本首詩的譯文是:前面的道路啊又遠又長,我將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后半篇通過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本首詩的譯文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后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獨善一身的矛盾。正是這種無法解決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濤使組詩氣象非凡。
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又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成為后人廣為傳誦的千古名篇。4.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 《浪淘沙》本首詩的譯文是: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
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偶成》本首詩的譯文是: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
這是一首逸,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所作,姑且存以備考。
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擴展資料:堅持不懈,懈:松懈。
堅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州。”
《偉大的悲劇》:“到中午,這五個堅持不懈的人已經走了14公里。”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堅持不懈。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堅持詩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