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祖孫的詩句
1.
竇鞏
【奉使薊門】
自從身屬富人侯,蟬噪槐花已四秋。今日一莖新白發,懶騎官馬到幽州。
2.
楊凝
【送客入蜀】
劍閣迢迢夢想間,行人歸路繞梁山。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
3.
張籍
【送蕭遠弟】
街北槐花傍馬垂,病身相送出門遲。與君別后秋風夜,作得新詩說向誰。
4.
白居易
【暮立】
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
5.
白居易
【秘省后廳】
槐花雨潤新秋地,桐葉風翻欲夜天。盡日后廳無一事,白頭老監枕書眠。
6.
鮑溶
【漢宮詞二首】
月映東窗似玉輪,未央前殿絕聲塵。宮槐花落西風起,鸚鵡驚寒夜喚人。
7.
姚合
【聞新蟬寄李馀】
往年六月蟬應到,每到聞時骨欲驚。今日槐花還似發,卻愁聽盡更無聲。
8.
朱慶馀
【都門晚望】
綠槐花墮御溝邊,步出都門雨后天。日暮野人耕種罷,烽樓原上一條煙。
9.
許渾
【夏日寄江上親友】
雨過前山日未斜,清蟬嘒嘒落槐花。車輪南北已無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10.
趙嘏
【宣州送判官】
來時健筆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橋。誰見尊前此惆悵,一聲歌盡路迢迢。
11.
李頻
【述懷】
望月疑無得桂緣,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開與槐花落,愁去愁來過幾年。
12.
韋莊
【驚秋】
不向煙波狎釣舟,強親文墨事儒丘。長安十二槐花陌,曾負秋風多少秋。
13.
黃滔
【出京別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歸去煙濤浦口村。雖恨別離還有意,槐花黃日出青門。
14.
李中
【夕陽】
影未沈山水面紅,遙天雨過促征鴻。魂銷舉子不回首,閑照槐花驛路中。
15.
子蘭
【太平坊尋裴郎中故宅】
不語凄涼無限情,荒階行盡又重行。昔年住此何人在,滿地槐花秋草生。
16.
子蘭
【長安早秋】
風舞槐花落御溝,終南山色入城秋。門門走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樓。
17.
齊己
【答長沙丁秀才書】
月月便車奔帝闕,年年貢士過荊臺。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見故人攜卷來。
祖父、祖母和孫子、孫女或者,外祖父、外祖母和外孫、外孫女的關系。
祖孫指一種親屬關系。
祖,意思有:
1.父親的上一輩: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2.稱與祖父同輩的人:外祖父。外祖母。
3.先代:祖宗。祖業。祖制。祖祭。祖國。
4.初,開始:鼻祖。
5.某種事業或派別的創始人:祖師。
6.出行時祭路神,引申為送行:"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餞。
這里我們取第一和二種解釋。
史料記載,其來源于:
吾祖死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與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孫,為"會意字"。從子,從系,續也。金文,象用繩索捆綁小孩子,意為少年俘虜。本義:兒子的兒子
史料有證:
孫,子之子曰孫。――《說文》
孫謂祖后者。――《禮記·雜記》注
子子孫孫引無極也。――《爾雅》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有孫母未出,出入無完裙。――唐·杜甫《石壕吏》
因此,祖孫是一個詞組,表示了一種親屬關系,描述了父親的上一輩和父親的下一輩的關系的一種稱謂。
2.描寫“祖孫”的詩句有哪些
1、《永遇樂(重明節)》年代: 宋代 作者:趙師俠
金昊行秋,季商回律,天氣佳處。瑞應皇家,祥開圣旦,寶歷綿基祚。瑤池人祝,鈞天樂奏,湛露宴均寰宇,萬花覆、千官盡醉,盛事頓超今古。 中興天統,四三傳序,揖遜自歸明主。黃屋非心,蘿圖有永,還付當今主。希夷高蹈,壽康長保,五世祖孫歡聚。尊之至,千秋令節,萬年圣父。
2、《水調歌頭(代壽昌州守叔祖)》年代: 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三蜀最佳處,昌是海棠州。清香燕寢閑暇,人與地風流。十萬人家壽域,六七十翁兒狀,眉壽祝公侯。誰為語廊廟,且許寇恂留。 過書云,才幾日,紀千秋。祖孫卮酒相賀,慶事襲箕裘。自有詩書萬卷,安用田園千頃,松菊足優游。持以壽公者,梅萼半清修。
3、《贈許從道之子祖孫》年代: 宋 作者: 劉過
祖孫今年幾年齒,兩髻紞紞垂到耳。讀書要以六經先,次第漢唐十七史。老夫見之竊不然,別有一說為舉似。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風塵起。腐儒酸寒作何用,國家所欠奇偉士。丈夫立身兩字盡,臣子忠孝而已矣。吾觀汝相頭面闊,顏色粗厚黑而紫。汝翁七十鬢發轉,汝父科第遲如此。與生生死蠹文字。土田官人村夫子。不如左彎右挾弓,肉食封侯差快耳。
4、《曾文昭肇時寒帖贊》年代: 宋 作者: 岳珂
祖孫百年,兄弟一世。歸乎其全,抑有公議。遺墨散軼,得自名裔。人其監茲,豈必名位。
5、《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堯舜同時已甚都,祖孫四世古今無。誰將寫日摹天手,畫作皇王盛事圖。
3.形容“祖孫”的詩詞有哪些
1. 《題畫竹》
年代: 宋 作者: 仇遠
直節老欲枯,初篁瘦而勁。
祖孫知幾傳,不改君子性。
2. 《聞車駕幸金陵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郭印
暫駐金陵蹕,乘時更北轅。
六軍思電擊,萬騎聳云屯。
運協中天數,人欣太祖孫。
重恢文武境,披莽立乾坤。
3. 《水調歌頭·三蜀最佳處》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三蜀最佳處,昌是海棠州。清香燕寢閑暇,人與地風流。十萬人家壽域,六七十翁兒狀,眉壽祝公侯。誰為語廊廟,且許寇恂留。
過書云,才幾日,紀千秋。祖孫卮酒相賀,慶事襲箕裘。自有詩書萬卷,安用田園千頃,松菊足優游。持以壽公者,梅萼半清修。
4. 《勞坑入前城》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刀坑石如刀,勞坑人馬勞。
窈窕篁竹陰,是常主逋逃。
白狐跳梁去,豪豬森怒嘷。
云黃覺日瘦,木落知風饕。
輕軒息源口,飯羹煮溪毛。
山農驚長吏,出拜家騷騷。
借問淡食民,祖孫甘哺糟。
賴官得鹽吃,正苦無錢刀。
5. 《贈許從道之子祖孫》
年代: 宋 作者: 劉過
祖孫今年幾年齒,兩髻紞紞垂到耳。
讀書要以六經先,次第漢唐十七史。
老夫見之竊不然,別有一說為舉似。
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風塵起。
腐儒酸寒作何用,國家所欠奇偉士。
丈夫立身兩字盡,臣子忠孝而已矣。
吾觀汝相頭面闊,顏色粗厚黑而紫。
汝翁七十鬢發轉,汝父科第遲如此。
與生生死蠹文字。土田官人村夫子。
不如左彎右挾弓,肉食封侯差快耳。
4.關于“祖孫親情”的詩詞有哪些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木蘭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歸家》——【唐】杜牧解釋:兒子拉著衣服問我,為什么我那么遲回來?我和誰在爭奪歲月,贏得了雙鬢邊上的銀發?賞析:前兩句寫出了稚子的天真與可愛,用來襯托后兩句詩人的嚴肅的沉思。后兩句其實是詩人的自問,自己在官場沉浮,去爭生活,爭名利,不知不覺人已漸漸老去,雙鬢漸染。
詩人抒發了淡淡的對日薄西山的感嘆。“贏得”二字更是刻畫了詩人一種安詳之中略帶苦笑的神情。
這首五絕詩描述了一個令人傷感的事實,即仕途不暢,宦海多險,以致愁白了頭。但詩中不直述其事,而以兒童發問的方式,抒發自己悲苦的心情——稚子拉著我的衣服問,你為什么回來的這樣遲,在外邊和誰爭搶歲月,贏得兩鬢白發?童稚的天真好奇,與詩人內心的傷感,形成強烈的對比。
發問奇特,又很尖銳,以致被問者張口結舌,無以為答,竟至尷尬。發問背后,蘊藏著詩人深深的悲苦和辛酸。
5.形容“祖孫情”的詞語有哪些
1、含飴弄孫
【拼音】: hán yí nòng sūn
【解釋】: 飴:麥芽糖。含著糖逗小孫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樂趣。
【出處】: 《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白話譯文:如果以后陰陽協調,邊防無事,然后執行你的打算。我就只含著糖逗小孫子玩,不能再關心朝政了。
【舉例造句】: 佳兒佳婦,吾將含飴弄孫,不復理家政矣。
2、慈孫孝子
【拼音】: cí sūn xiào zǐ
【解釋】: 慈、孝:孝敬奉養。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 《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白話譯文:即使有孝子及孫子,歷百世也改變不了。
【舉例造句】: 朕疏郡縣以君諸臣之母,欲以稱慈孫孝子之心。
3、老子長孫
【拼音】: lǎo zǐ zhǎng sūn
【解釋】: 養育子孫,使之長大成人。
【出處】: 宋·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人在戰地,各自為家,養生送死,老子長孫,未嘗有闕。”白話譯文: 人的一生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養育子孫,使之長大成人。
4、孝子賢孫
【拼音】: xiào zǐ xián sūn
【解釋】: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現比喻忠實繼承某種主張或舊傳統思想的人
【出處】: 《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白話譯文:即使有孝子及孫子,歷百世也改變不了。
【舉例造句】: 我死后別無遺言,惟屬后世子孫,千萬莫把綠林習氣改了,那才是孝子賢孫哩。
5、飴含抱孫
【拼音】: yí hán bào sūn
【解釋】: 含著飴糖逗小孫子。形容老人自娛晚年,不問他事的樂趣。同“含飴弄孫”。
【出處】: 清·龔玉晨《紫姬小傳》:“飴含抱孫,亦止孝先一人。”白話譯文: 含著飴糖逗小孫子,也不要只孝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