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的詩有什么
描寫"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的詩:
《枉凝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枉凝眉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譯文:
一個是閬苑仙葩【林黛玉絳珠仙草轉世】
一個是美玉無瑕【賈寶玉神瑛侍者轉世】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誰知公子無緣,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一個枉自嗟呀【黛玉轉世為還淚】
一個空勞牽掛【寶玉常慨嘆月不常圓,花不常開】。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水月鏡花,虛無飄渺,終是一場空】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正應絳珠還淚之說】
注釋:
1. 閬苑(làng yuàn 浪院):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2. 仙葩(pā趴):仙花。“閬苑仙葩”自然指絳珠仙子林黛玉。
3. 瑕:玉的疵斑。“美玉無瑕”指賈寶玉,賈寶玉本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瓊瑛瑛瑤皆謂美玉),“瑛”即美玉。
4. 須化:成空,化為烏有。戚序本誤作“虛花”,變動詞為名詞;程式乙本改作“虛話”,變心事為明言;甲戌本經涂改作程乙本的“虛話”,但仔細辨認可看出“須”字,今從周汝昌校本。
5. 枉凝眉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一個常因寶玉而流淚(指黛玉),一個常因黛玉而感嘆(指寶玉)。很顯然這里說的就是正文以及脂批所提示的寶玉對黛玉訴肺腑等事。年年歲歲風刀霜劍打擊是促使黛玉殞命的主要原因。
6. 嗟呀,因悲傷而嘆息。牽掛,在情況不明時對人的懸念。它與前面晴雯判詞中“多情公子空牽念”的“牽念”以及后面寫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牽連”的“牽連”意思相同。
7. 水中月、鏡中花:都是虛幻的景象。說寶玉與黛玉的愛情理想雖則美好,終于如鏡花水月一樣不能成為現實。
8. 想眼中: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證前緣》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寫黛玉“淚盡夭亡”。從多方面線索確知,“賈府事敗”、“樹倒猢猻散”的變故發生在秋天,所謂“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林黛玉因寶玉的獲罪而慟哭,自秋至冬、自冬歷春,她的病勢迅速加重。
9.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還沒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淚水報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實現了眼淚還債的諾言。故曲中所寫“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
10. “秋流到冬盡”,程式乙本無“盡”字,為后人所刪。有人以為此處無“盡”字更妥,筆者以為不然。即使從句式的音節上看,亦當有。
2.用一首詩來描寫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并且要有題目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二百多年來一直激動著人們的心弦。
早在曹雪芹還沒有完全脫稿的時候,這部小說就在人們手中傳抄流行,其中的故事,已成為人們熱烈談論的話題。當時流行一句話,叫做“開談不講《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
清代陳其元的《庸閑齋筆記》和鄒弢的《三借廬筆談》還分別談到了兩則動人的故事:一個是杭州的一位姑娘,因為讀《紅樓夢》,自感身世,積郁成疾,后來悲痛而死;一個是蘇州一位姓金的男子,讀《紅樓夢》,悲悼黛玉的命運,終于成為瘋子。曹雪芹在《紅樓夢》里譜寫了一曲關于愛情和理想的動人心弦的樂章,它使封建社會里遭受禮教殘酷壓制的廣大青年男女因為愛情上的痛苦和不幸命運而產生共鳴,也喚醒了他(她)們為幸福和自由的戀愛、婚姻的追求。
《紅樓夢》所寫的寶黛愛情悲劇有著時代的深刻的典型意義。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寫寶黛愛情有著精心的設計與布局。
這部作品有著一個復雜龐大而又精巧玲瓏的網絡結構,寶黛愛情在這個結構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和一些次要的故事和情節互相穿插,互相交織,構成了嚴密的整體。從這個愛情故事來說,第三回到第七回,黛玉、寶釵相繼進入榮國府,是這個故事的序曲,從第八回到三十二回,主要是愛情雙方這一對矛盾的內部發展和沖突。
寶釵的出現,又給這矛盾以新的復雜內容,同時又逐步展示各有關人物的思想、性格。三十二回以后,愛情的矛盾由內部轉到主要寫外部,作者從賈府這個更為廣闊的空間來展示它無比的復雜性,進一步突出它的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八十回以后,應該還有急轉直下的第三個階段,宣告這—悲劇的最后完成,悲劇人物的最后結局。可惜作者沒有完稿(或者說原稿的這—部分已經遺失)就去世了。
這—工作是由高鶚來完成的。 賈寶玉是賈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的世家子弟,是這個封建家族所期待的家業的繼承人。
但是他并沒有按照封建家庭所安排的道路走,而成了一個叛逆者和不肖子孫。在該書中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家庭充滿了腐殖質的土壤里,長出了一株具有新的活質的幼苗。
賈寶玉的家族和所在的世俗社會反而成了他認識—切罪惡淵藪的課堂。書中有一首《西江月》寫他:“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怕世誹謗。”
他成了這個社會“無才補天”的頑石,成了封建家長心目中的“混世魔王”。封建家長在這個子弟身上充滿了失望和驚慌。
賈寶玉性格的一個突出的方面就是對舊的傳統的封建文化和孔孟禮教的懷疑與批判。他說過,“除了《四書》,杜撰的也太多呢”。
他批評“混供抻,混蓋廟”的愚昧主義。他對當時一般讀書人走的八股科舉制度極端反感。
他厭惡仕途經濟,厭惡那些貪婪無行、鉆營拍馬、像賈雨村之流的官僚士人。對于封建社會標榜為文臣武將的典范的“文死諫”、“武死戰”,則大膽痛斥為“沽名釣譽”,“國賊祿鬼”,而對于在封建家庭中處于受壓迫、受侮辱地位的許多女子,則寄予贊揚和同情。
在賈寶玉身上,透露出了我國十八世紀剛剛升起地平線的民主主義思想萌芽的光芒。 林黛玉在大觀園姐妹中最了解、同情和支持寶玉,因而成為寶玉知心的—位朋友。
他們在志同道合的基礎上培植了愛情的幼苗。黛玉從來不勸寶玉關心仕途經濟,去讀書做官。
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傳統所陶冶出來的高潔才情。她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明詩工賦,在大觀園里迸射出奇光異彩。
她酷愛的不是《四書》、《列女傳》,而是那大膽表現反抗封建禮教的《西廂記》、《牡丹亭》。這些作品激發了她和寶玉的青春的覺醒,并共同為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而斗爭。
三十二回以前,我們看到愛情主題的描寫差不多是緊針密線,筆力集中。三十三回以后,雖然也寫了與這—主題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件,如寶玉挨打,釵、黛探傷,襲人被提拔,繡鴛鴦夢兆絳蕓軒,寶玉夢中大喊“木石姻緣”等等,但這條密線漸漸疏淡了下來,到三十八回以后、似乎中斷了。
曹雪芹的筆開始轉而去寫榮國府里大大小小的宴飲聚會,姑娘們的聯社賦詩,寫賈府內部復雜的矛盾斗爭,以及一系列其他事件。因為在三十二回以前,在集中筆力寫了寶黛的互相試探,然后在他們共同的思想基礎上建立了信任這個“內部”矛盾解決以后,曹雪芹需要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來揭示寶、黛愛情悲劇的典型環境和深刻的根源,需要更加深廣地寫出賈府以至整個世俗社會的腐敗、衰朽,以及大無可如何的沒落趨勢。
所以,可以說三十二回以后,寶黛愛情描寫重點從“內部”轉向了“外部”。 我們看到,在此后的章節里,寶黛的誤會、吵鬧少了。
在疏密相間的愛情描寫的發展中,林黛玉總是哀嘆在大觀園里誰是自己知冷知熱的人。三十五回,怡紅院前,探傷的親人絡繹不絕,“黛玉看后,不覺點頭,想起父母的好處來,早已淚痕滿面”。
她想起《西廂記》里的崔鶯鶯,見到新來的薛寶琴,都不由產生何處有親人的悲嘆。她脆弱的心差不多要被這沉重的心事所攪碎。
在偌大的大觀園,只有那貼身的丫環紫娟在為她分擔著自己的悲哀和歡樂。情辭試莽玉,這位好心的丫環代姑娘去考驗寶玉幾乎鬧出—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黛玉與寶玉的愛情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