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戴綠帽子”的詩句有哪些
1.《游園不值》
年代: 宋 作者: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馮延巳
春到青門柳色黃,
一梢紅杏出低墻。
鶯窗人起未梳妝。
繡帳已闌離別夢,
玉爐空裊寂寥香。
閨中紅日奈何長。
3.《點絳唇·紅杏飄香》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4.《浪淘沙·昨日出東城》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墻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東君用意不辭辛。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5.《洞仙歌·年年青眼》
年代: 宋 作者: 晁補之
年年青眼。為江梅腸斷。一句新詩思無限。向碧瓊枝上,白玉葩中、春猶淺。一點龍香清遠。誰拋傾國艷。昨夜前村,都恐東皇未曾見。正倚墻紅杏,芳意濃時,驚千片。何許飄零仙館。待冰雪叢中看奇姿,乍一笑能回,上林冬暖。
2.“戴綠帽”這個詞語是怎樣得來的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里做點
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徠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
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
寞難耐,終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
候,他們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煎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臥室,準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臟了頭發,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于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3.形容戴綠帽子的成語
不安于室 紅杏出墻 拈花惹草楊花水性珠胎暗結 不安于室 [ bù ān yú shì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系。
紅杏出墻 [hóng xìng chū qiáng]:原意指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喻意妻子有外遇。
拈花惹草 [ niān huā rě cǎo ]: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女子。比喻到處留情,多指男女間的挑逗引誘。
楊花水性 [ yáng huā shuǐ xìng]:柳絮飄揚,水性流動,因以“楊花水性”比喻輕薄女子等用情不專。珠胎暗結 [ zhū tāi àn jié ]:原意為男女姻緣或兩家通婚,今多指使女性受孕。
現多為男女茍合之事或男女(多為未婚男女)因偷情而懷孕。參考資料百度漢語:/s?wd=%E7%8F%A0%E8%83%8E%E6%9A%97%E7%BB%93&from=zici。
4.綠帽子一詞是怎么來的
起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員,他們的規定服飾就必須是綠色的頭巾.好象朱元璋對這有明確規定.
在郎英所著《七類修稿》中有這樣的記述:“……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錄》中也寫道:“教訪司伶人制,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話反映恐懼》更全面:
「綠頭巾」、「綠帽子」、「戴綠帽」,自明清以來,都用以指那個妻子出軌的丈夫。這種稱呼不僅散見於小說里,更是庶民用語之一。除此之外,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也頗不少。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論文集里指出過,許多笑話它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藉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制之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墻的恐懼癥。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制的作用。
因此,「綠頭巾」的稱呼應起於明代,明代的樂戶乃是一種半妓半伶的低賤職業,規定她們只能戴綠色的頭巾,因而「綠頭巾」遂成了低賤的娼妓式記號。老婆養漢,當然也就相當於這種戴了「綠頭巾」的行業。
不過,將「綠頭巾」認為起源於明代,其實并不十分正確。因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規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兒。娼妓之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代的所為顯然繼承了元制。
不過,若對中國古代的服裝、顏色,以及身分階級的區隔稍加研究,則可發現到元朝的「綠頭巾」并非向壁虛構而來。在更早的時代,「巾」和「綠」就一直是低賤者的專利。
以「巾」而論,它雖起源甚早,但直到東漢,它都是平民或賤民們的專屬冠飾,由「巾」并發展出類似的冠飾,如漢代的「幘」、唐代的「è頭」等。清代翟灝在《通俗編》卷十二里指出,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別貴賤」。足見「綠頭巾」之早。漢代有了由「巾」變過來的「幘」。唐代顏師古在注解《漢書》(東方朔傳)里所提到的「綠幘」時,亦曰:「綠幘,賤人之服也。」
因此,東漢以前,士大夫階級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於平民或賤民,當時的「綠頭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專屬。義大利近代符號學家艾柯(Umberto Eco)曾經對西方的色彩系統做過研究,認為每個時代雖然用同樣的顏色字詞,但這些字詞所指的顏色卻不可能一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綠和近代的綠不可能相同。
這種情況在中國亦然,以前所謂的「綠」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綠,它可能是一種青青寡寡,被水漂白過,有點營養不足的綠色,難怪它會成為賤民階級專用的顏色。漢代的奴仆階級被稱為「蒼頭」,原因即在於他們所戴的「巾」也是這種綠色。這種情況在歐洲亦然。
中古時的藍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種苔蘚式的顏色、修道院的石質墻壁即這種顏色,因而近代遂稱為「修道士藍」。
因此,「綠」在中國古代的顏色評等上,乃是最低級的顏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級最低者也是「綠」色。唐代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
也正因為「綠頭巾」為低賤之裝束,唐代李封在當延陵令時,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定日數」。
基於以上之論證,已可看出「綠頭巾」長期以來,即一直是賤民隸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裝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開始,遂日益成為娼妓之家男子們之裝束。將妻有淫行者稱為「綠頭巾」、「綠帽子」或「戴綠帽子」,乃是這種服色傳統一脈相承之后的終極結果。「綠頭巾」和「綠帽子」,也因此而從一種服裝旳記號語言,升格成日常用語。
5.綠帽照火塵是誰的詩句
詠古
清 田雯
誰教玉體兩橫陳,
粉黛香消馬上塵。
劉項看來稱敵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田雯(1635—1704),清初大臣,詩人。字紫綸,一字子綸,亦字綸霞,號漪亭,自號山姜子,晚號蒙齋。山東德州人,田緒宗之子。康熙三年(1664)殿試二甲第四名進士。授中書舍人,十九年(1680)提督江南學政,二十六年(1687)為江蘇巡撫,三十八年(1699)奉旨督修淮安高安堰河工。以病辭職歸里。詩與王士禛、施閏章同具盛名。著有《山姜詩選》、《古歡堂集》、《古歡堂集》、《黔書》、《長河志籍考》等。
6.“戴綠帽”這個詞的起源
唐朝一女子在家偷漢,不料丈夫突然回家。情急中將奸夫藏于床底。丈夫見妻神色有異,心中生疑,環目四顧。妻心虛,假言田頭秧苗缺水,要丈夫立即下地澆灌,以支走親夫。由于害怕親夫看見床底露出之奸-夫衣角,便借口外面日頭毒辣,將半個西瓜皮扣于親夫頭上充當遮陽草帽,以蒙住親夫眼睛。丈夫出門逢人嘆息曰:“今日倒霉,被老婆戴了綠帽子了。”知情者無不掩口竊笑。
可能來源:
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員,他們的規定服飾就必須是綠色的頭巾。好像朱元璋對這有明確規定。
在郎英所著《七類修稿》中有這樣的記述:“……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錄》中也寫道:“教訪司伶人制,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之服。”
7.人們常說的“帶綠帽子”是什么意思,這個詞怎么來的
戴綠帽子的由來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
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里做點針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徠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
終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
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臥室,準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臟頭發。
而且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
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
于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