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老年人的古詩詞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
紅顏未老恩先斷,獨倚熏籠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辛棄疾
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韋莊
除夜對酒贈少章
宋·陳師道
晚歲身何托,燈前客未空。
半生憂患里,一夢有無中。
發短愁催白,衰顏借酒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發少年狂,----辛棄疾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
縱筆·蘇軾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
縱筆·蘇軾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淚滿纓。----韋莊
莫道人生五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2.形容老年人的詩詞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寫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其實,這滿頭稀疏的白發是詩人憂愁勞心所 致。
杜甫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然而卻眼睜睜看著摯愛的國家一步步沉淪,這無疑是對他最沉痛、最殘忍的打擊。春來,祖國的大好河山依 舊,只是戰亂之火卻無情地蔓延,國破家亡,哀鴻遍野,連花鳥都讓人觸目驚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親人境況如何,不得而知。當時杜甫年僅46歲,本不應該有太多的白發,因為憂愁而生白發,因為憂慮而致白發脫落,以至越來越稀疏了,幾乎連簪子都插不住了。
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通過 “搔”這一個動作,把內心的焦慮彷徨和痛苦之情,極其有力地表達出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白發蒼蒼,憂愁郁悶的老人形象。“塵滿面,鬢如霜” 蘇軾在寫《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時,不過四十歲,卻已經“塵滿面,鬢如霜”了。
“塵滿面,鬢如霜”,簡單質樸的六個字,把作者飽經 風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來。詩人陳師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對酒贈少章》一詩中感慨道:“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
說自己備受無情的現實之摧 殘,以至頭發脫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顯現紅光。這里說“發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實寫,“顏衰酒借紅”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詩人此時不過三十出 頭,本不應該有白發衰顏,只不過是借此表達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艱辛罷了。據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于曾鞏,得到器重。
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 史,但朝廷以陳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曾鞏去世后,陳師道雖先后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在這樣的人生遭際中,詩人怎不“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呢。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詩,詩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安閑的老翁形象。“涼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處的背景,他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十分“安閑”。
“安閑”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欲的形象。“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兩句,寫老翁就寢的 情景,也是“安閑”的一個具體體現。
“臥遲”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聲中“睡美”。燈滅之后,聞著窗外淅瀝的秋雨聲入眠,他的心中是 靜美的,連夢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閑的——“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烘瓶里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可他還要添香,打算 繼續躺著,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末兩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以景作結,寫出老翁淡泊清凈的內心。
此時,詩人白居易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儼然“安閑一老翁”,再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自然特別淡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寫《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這首詩時,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烏桓,正躊躇滿志,充滿樂觀自信的情調。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歷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作者認為神龜雖然可以活幾千年,最終仍難免一死,騰蛇雖能乘云駕 霧,最終仍不免成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詩人卻唱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高歌。他說,千里馬雖然形老體 衰,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顆勃勃雄心,他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詩人以千里馬自比,表 達自己不應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樂觀奮發,積極進取,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這四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氣勢豪邁,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 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蘇軾在《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則高唱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兩句,以反詰領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來,正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然而,在蘇軾看來,人的青春雖然不可再現,但人可以老當益壯,可以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往往使人煥發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樣。
這兩句振奮人心的議論,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將白發唱黃雞”,再次唱出催人奮進之曲。
人們慣用“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卻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 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3.描寫老年人的古詩詞
1、老年唯自適唐馬戴 《題鏡湖野老所居 [一作秦系詩]》2、老年如塞北唐王維 《酬慕容十一》3、老年方愛粥唐王維 《田家》4、老年疏世事唐儲光羲 《藍上茅茨期王維補闕》5、惜君方老年唐岑參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6、老年常道路唐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7、老年花似霧中看唐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8、老年疏世事唐錢起 《藍上茅茨期王維補闕》9、一似老年垂白宋程大昌 《好事近·桃柳舊根株》10、老年花似夢中看宋王之道 《浪淘沙·高髻墮香鬟》11、老年情緒為何哉宋韓淲 《浣溪沙》12、老年花似霧宋韓淲 《謁金門·行又住》13、老年有奇事宋劉克莊 《水調歌頭·老年有奇事》14、不老年年春色宋無名氏 《選冠子·憔悴江山》15、老年哭酒時唐孟郊 《吊盧殷》16、去老年更幾唐劉駕 《下第后屏居長安,書懷寄太原從事》17、去老年更幾唐李頻 《下第后屏居書懷寄張侍御》18、老年作客殊無策元王冕 《偶成 其三》19、老年樂事少關身宋陸游 《江上梅花》20、老年一飽費經營宋陸游 《秋興》21、人生當惜老年時宋陸游 《社日小飲》22、怊悵老年塵世累宋王安石 《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23、老年花似霧中看宋王安石 《即事五首》24、頗類涪翁老年筆宋艾性夫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25、白發偏工報老年宋蘇轍 《次韻毛君山房即事十首》26、老年隨分做工夫宋蔡格 《山居十三首》27、劉叟衣裝絳老年宋劉克莊 《聽蛙方君作八老詩效顰各賦一首內三題余四十》28、老年何所欲宋邵雍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29、老年軀體素溫存宋邵雍 《林下五吟》30、老年新事不知佗宋邵雍 《暮春吟》31、老年方自少年回宋邵雍 《年老逢春十三首》32、年老年逢春春莫厭宋邵雍 《年老逢春十三首》33、老年光景只如飛宋邵雍 《首尾吟》34、老年返少保千秋宋宋太宗 《逍遙詠》35、白發偏工報老年宋蘇轍 《次韻毛君山房即事十首》36、老年不似少年忙宋蘇轍 《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37、老年我作西歸計宋蘇轍 《送周思道朝議歸守漢州三絕》38、偶向康寧養老年宋席汝言 《耆英會》39、紅粉還羞著老年宋虞儔 《喜雨》40、老年生計似初年宋張載 《題北村六首》。
4.描寫老年人的詩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
宋代: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譯文:
我不相信春天會討厭老年人,老年人還能送走幾個殘春?盡情地惜春行樂吧。且不要嫌沉溺行樂太多太頻。美麗的笑容,艷情的歌曲,都特別符合我的情味。我愛花愛酒簡直要愛得發狂,也不怕你嗔怪責備。因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純真實惠。
2、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譯文:
老人七十了還在賣酒,無數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路旁的榆莢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戲題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譯文:
一位老人獨坐磯頭上垂釣,湖面的桃花隨著溪水緩緩流去。竹竿隨風輕輕擺動,煙波浩渺一望無際,不知道哪一條魚會上鉤?
4、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一邊。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5、清平樂·朱顏漸老
元代:白樸
朱顏漸老,白發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一片閑云。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譯文:
青春的容顏逐漸衰老,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發?桃李、春風就這么全都過去了,只剩下夕陽的余暉映出桑榆長長的影子。
再次來到江南,無一絲煙火之氣,自己就像是一片飄逸的閑云。我留戀這青山,不想離開,青山卻不一定能永遠留在欣賞的人。
5.古詩詞里老人比喻什么
古詩詞里“老人”所指是有多種含義的。
如:唐· 馮著 《燕銜泥》詩:“雙燕碌碌飛入屋,屋中老人喜燕歸。” 這里“老人”指的老年人。
宋·張孝祥 《鷓鴣天·平國弟生日》詞:“楚楚吾家千里駒,老人心事正關渠。” 這里“老人”指的是上了年紀的父母。
唐 ·戴叔倫 《族兄各年八十馀見招游洞》詩:“鶴發婆娑鄉里親,相邀共看往年春。擬將兒女歸來住,且是 茅山 見老人。”這里“老人”指的是 尊長。
唐·杜甫 《佐還山后寄》詩之二:“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這里“老人”則是年老長輩自稱。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比喻一個人到了老年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