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信息傳遞的詩
1、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寄外征衣》唐代:陳玉蘭
譯文: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淚,寒氣來到你身邊的時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沒有?
2、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宋·陸游《漁家傲》
譯文:流著淚面對這空白的書信紙,心中的思念之情怎么能一張紙就能表達出來的,當書信寄出再收到的時候,這已經是明年的事情了。
3、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唐代:岑參
譯文: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4、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思》唐代:張籍
譯文: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5、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漢·無名氏《飲馬長城窟行》
譯文: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6、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明·袁凱 《京師得家書》
譯文:綿綿的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么長。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盡早回到故鄉。
2.有關書信的古詩詞并且是信息交流方式
《飲馬長城窟行》
——漢·無名氏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結素魚貽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家書后批二十八》
——唐·韓偓
四序風光總是愁,鬢毛衰颯涕橫流。
此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得家書》
——唐·杜甫
去憑游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熊兒幸無恙,驥子最憐渠。臨老羈孤極,傷時會合疏。二毛趨帳殿,一命侍鸞輿。北闕妖氛滿,西郊白露初。涼風新過雁,秋雨欲生魚。農事空山里,眷言終荷鋤。
《贈獵騎》
——唐·杜牧
已落雙雕血尚新,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漁家傲》
——宋·陸游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里。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
《端州江亭得家書》
——唐·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蝶戀花》
——宋·趙令畤
尺素重重封錦字。未盡幽閨,別后心中事。佩玉采絲文竹器。愿君一見知深意。
環玉長圓絲萬系。竹上斕斑,總是相思淚。物會見郎人永棄。心馳魂去神千里。
《蝶戀花》
——宋·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3.古代書信傳遞的古典有哪些
烽火傳軍情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黃耳傳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弄盞傳杯】:弄:酒宴中戲弄;盞:淺而小的杯子;傳:傳遞,傳送。指酒宴中互相斟酒。【青鳥傳信】:青鳥:傳說中受西王母役使的神鳥,后借指傳遞信息的使者。比喻使者傳遞信息。
【魚傳尺素】: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風箏通信 漢初楚漢相爭時,劉邦圍困項羽于垓下,韓信向漢王劉邦建議用絹帛竹木制作大型風箏,在上面裝上竹哨,于晚間放到楚營上空,發出嗚嗚的聲響,同時漢軍在地面上高唱楚歌,引發楚軍的思鄉之情,從而瓦解了楚軍的士氣,贏得了戰事的勝利。
竹筒傳書
在我國歷史上,還有用竹筒傳書的故事。
竹筒傳書的故事,得從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0年)說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紛紛發生叛亂,為了平定叛亂,穩定江山,隋文帝緊急下詔,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前去討伐。
楊素率領水軍渡江進入江南,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收復了京口、無錫等地,士氣非常旺盛。于是,楊素一鼓作氣,率領主力部隊追蹤叛軍,一直追到了海邊。面對綿延的山脈和茫茫的大海,楊素一面命令大部隊就地駐扎,一面指派行軍總管史萬歲率領軍隊兩千人,翻山越嶺穿插到叛軍的背后發動進攻。
史萬歲率部猛進,轉戰于山林溪流之間,前后打了許多勝仗,收復了大片的失地。當他想把勝利的戰況向上級匯報時,卻因交通的阻絕和信息的不暢而無法與大部隊取得聯系。一日,他站在山頂臨風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狀隨風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節竹子,把寫好的戰事報告裝了進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幾天后,有一個挑水的鄉人看到了這個竹筒,便打撈起來打開一看,發現了史萬歲封在里面的報告,便按報告上的提示將它送到了楊素手中。史萬歲一去無音訊,不知生死,為此楊素正焦急不安,忽見鄉人送來報告,大喜過望,立即把史萬歲部隊接連取得勝利的戰況向朝廷作了報告。隋文帝聽到喜報,龍顏大悅,立即提拔史萬歲為左領軍將軍。然后,楊素率領大部隊,繼續乘勝追擊反隋散兵,沒用多久,就徹底平定了叛亂。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信息傳遞書信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