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記(學古詩的感受)1—6上的古詩
學生周記(二)古詩通級 自從孫老師教我們班語文課以來,她就特別注重同學們的古詩學習情況。
記得有一次上語文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我們要好好學習古詩,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能幫助同學們更深一步地去了解每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我們要做到會讀、會默、會理解,以后還要進行統計通級考試。”
聽完這話后,我心里暗暗想:這有什么難的,對我來說就是太easy.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我根本沒有把古詩通級放在心上。每到星期一通級的時候姬川灌沸弒度鬼砂邯棘,我總是通不過去,不是錯字太多,就是根本不會默寫內容,漸漸的我已經被同學們遠遠的落在了后面,看著同學們一級一級地通過了,我的心也著急起來:“這怎么能成呀,我要抓緊時間趕上他們,不要讓同學們看我的笑話”想到這里我暗暗下定決心,緊握了握拳頭:“我一定能行,看我的”于是我每天一回到家,吃過飯后,第一件事就是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通級上,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個星期的努力,我終于以最快、最準確的速度趕上大家,孫老師看到我這樣努力,也高興地表揚了我。
通過這次古詩通級,使我感覺到了:學習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來不得半點含糊,他沒有捷徑,只要我們努力刻苦地學習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2.急求一篇關于古詩賞析的周記,四五百字左右、要快,很需要啊、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并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愿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調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鳳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并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后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愿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構,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外,三聯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3.周記我與唐詩有約會
正在做功課,隔壁忽然響起了吼聲,我知道麗麗又在被她的媽媽挨罵了。
白米飯吃昏了你的頭
次次都考那么低的分數,還想不想讀書了你啊!
我真的想過去對麗麗的媽媽說:小孩也有自尊心的,哎!我真為麗麗可憐啊!
麗麗的媽媽從小就對麗麗很嚴格,每天就知道叫麗麗學習,也不讓麗麗出去玩。
有一次,老師說今天不用做作業了,我回到家里就要出去玩了。這時麗麗的媽
媽來了我家問我是不是老師真的說了不用做作業叫你們玩一玩了是不?我回答是的,
麗麗的媽媽才半信半疑的走了,我在也沒有心情去玩了。我來到麗麗的家,看見麗
麗正在做她的媽媽給她布置的數學題呢。好可憐啊!就連老師叫我們玩的時候麗麗
也要不停的做作業,她們這些大人就是這樣整天都對自己的孩子左又說分數。右又
說分數。分數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多么榮幸我的媽媽是為老師啊!
4.唐詩30字作文
唐詩如酒
有人說,唐詩是一幅工筆的花鳥,寫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畫卷,靈氣而耐看,將氣質的華麗隱于樸素的文字之后,簡約的表達,勾勒著耐人尋味的意境。
但我要說,唐詩是一罐酒,引天上來的黃河水,采楚國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華,貫天山云海之氣勢,醮幾滴邊塞征人的離淚,切幾片少婦回首時眼波的憂愁,讓貴妃素雅的纖手封裝,包裹上宮廷的霓裳玉衣,然后灑上千樹萬樹的梨花,埋在時間的塵土之下
千年后的今天,詩香熏得飲詩的人,酣睡不起。
歷史遠去了刀光劍影,時間銷蝕著一切繁華,盛唐氣象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華美的詩句閃爍著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詩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訴說興衰哀樂。在緊張的塵世生活中,選一個古典的黃昏或浪漫的春夜,獨處僻靜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氳煙氣和書香之中,傾聽那自遠古而來卻清晰的聲音,讓心也隨同它飛越時間的溝壑。我們可以看到唐詩在馬驛坡下的長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飄揚,在長安酒家的杯盞中出售豪情,在潯陽江頭琵琶女傷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華中掠過,在哀鴻遍野的戰場上空徘徊,在勢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結成細細的霜……唐詩是歷史火化后珍貴的舍利子,閃放著那一時代的強光。沒有唐詩就沒有盛唐,就沒有中華詩詞最亮麗的瑰寶。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了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鐘聲將淡泊索然;如果沒有了杜牧“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徹心扉的憂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傷感;沒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將失去動人的想象;同樣,若沒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放和“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懷”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與水的混合;若沒有了杜甫顛沛流離中“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吶喊,草堂就失去了廣闊的胸襟和沉郁頓挫的風韻。唐詩是詩化的中國,讀唐詩恰似與古人的一次情感對話,一次穿越時空的綠色交流,在詩句壘起的世界里尋找生命的真諦。
世事滄桑,時間的距離阻隔不了詩香的漫延。張繼的寒山寺雖然寄托著他個人科舉挫敗和羈旅生活的凄涼,但今天的人們依然在寒山寺的鐘聲里,感受到憂傷在空氣中平平仄仄地飛翔;秦淮河在詩人筆下是繁華掩蓋不住的蒼老,是歌舞升平中掩蓋不住的時事哀怨,是一個時代留給知識分子心靈的傷痛,但今天的人們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織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繼著關于繁華與衰亡的憂患與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纏綿;走進草堂,就走進了唐朝最偉大而貧寒的殿堂,一個瘦弱的身軀撐起了唐詩的半壁江山,一顆偉大的胸襟,一聲震撼千年的“嗚呼……”,在今天依然哺育著文化的成長。詩是不變的,唐詩的明月光依然寒徹著中華游子的心靈,讓整整一個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維的清泉,岑參的早雪,杜甫的傷別,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齡的秦漢明月……依然在文化里發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詩是酒。邊塞詩是白酒,田園詩是米酒,愛情詩是香檳,婉約詩是茅臺,豪放詩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別詩是五糧液、寫景詩是啤酒、詠史詩是二鍋頭、詠物詩是雞尾酒……
飲詩之后,就踏上了與古人溝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詩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境是重要的文化驛站,溫柔地啜,或是細細地品,或是豪爽地飲……醉了,就讓心靈在李白的山水邊或是王維孟浩然的田園中,感受著遠古而浪漫的寧靜與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覺、做夢。
“自古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多飲些唐詩,多儲蓄些醉人的意境,在平平仄仄的命運中,會多一些灑脫,多一些情致。
5.寫古詩的作文300字
依依滿別情
唐天寶十四年的一天早晨,溫暖的陽光灑滿汪家小樓。大詩人李白被窗前小鳥的叫聲驚醒,他戴好紗帽,穿好紅衫,來到樓下,向桃花潭走去。風光旖旎的桃花潭鑲嵌在群峰之中,水質清澈,波平如鏡。從桃花潭到上游的玉屏山,沿途長滿了桃樹。現在正是三月仲春,桃花盛開,姹紫嫣紅,將潭水映得一片火紅。在旭日的照耀下,水花相映,似紅霞繚繞,又如彩練舞空……李白看到這里,不禁心曠神怡,深深陶醉于這獨特秀美的山野風光中……
吃早餐了,主人汪倫特地為李白端來了百年陳釀桃花潭酒。
李白小抿一口,紅暈頓時涌在臉上,他輕捋胡須,連連贊道:“好酒,好酒啊!”
“觀潭景,沐潭水,飲潭酒,此桃花潭三樂也!”汪倫笑道。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樓。'老弟呀,虧你想得出,給我寫這封信,騙我過來。”
“不如此,安能請你大詩人駕到?”
“十里桃花,是村十里之外的桃花渡口也;萬家酒樓竟是姓萬的人家開的酒樓。老弟你……”
“你后悔了?”汪倫揚起臉龐,狡黠地眨了眨眼。
李白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水好,酒好,人更好,不虛此行,不虛此行也,哈哈……”
飯后,李白開始上網了。在網上發現了一份電子郵件:
老兄:
明兒黃山,不見不散! 豆腐
“豆腐……豆……腐……杜甫!”李白默讀了幾遍。不禁啞然失笑,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子美兄今天也開起了玩笑。你別說,也只有杜甫才想得出這押韻的順口溜呢!
李白收拾行李,匆匆來到樓下。他不忍當面向汪倫告別,想不辭而別。
來到桃花潭渡口,天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潭水泛起點點碎碎的微波,岸邊的樹木隨風搖擺,好像伸出長長的臂膀也在挽留李白似的。站在船頭,李白環視四周,一股淡淡的悵意涌上心頭,汪倫會不會……
突然,從來的路上傳來隱隱約約的歌聲。李白側耳細聽,好像是幾個人合唱,很有聲勢。歌聲高昂時,徹遏云天,低沉時,纏綿悱惻。“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李白嘆道。他踮起腳,向岸上望去。來人近了,打頭的那個不是汪倫嗎?戴幞頭,穿麻布衣,后面跟著一大群村民。他們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合著節拍,急匆匆地向渡船走來……
李白眼睛一熱,失聲叫道:“汪倫老弟……”再也說不出話來。
人群來到岸邊,停了下來,但他們的腳還在踏地,手還在不停地打著拍子……
“李兄,我率眾鄉親特來相送。”好大會兒,歌聲戛然而止,汪倫對著李白,雙手抱拳,舉過頭頂。
李白用手拭了一下眼淚,好半天才說:“汪倫老弟,你可愿與我同游黃山?”
汪倫沒有回答,突然他開口朗聲唱道:“長亭外,古道邊……”一時間,眾鄉親以腳踏地,一齊和著汪倫的調子唱起……
李白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潸然淚下,他整了整斗篷,頭扭向一邊,向船家揮了揮手。船緩緩地開了……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歌聲繼續著。望著岸上的眾鄉親和深深的桃花潭水,李白似乎在想著什么……
汪倫回到家里,打開電腦發現一份李白發來的郵件“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看了,自言自語道:“李兄真不愧是文壇奇才,詩中豪杰啊!我哪能同他相提并論呢?”
6.關于古詩作文450字左右就可以了
詩,文學領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顆華彩四射的瑰寶。她有著耐人尋味又綺麗獨特的風格——詩的灑脫,詩的含蓄,詩的飄逸,詩的沉郁,詩的豪放,詩的婉約……詩是文學的精華,是生活的縮影。
詩言志。因詩本身 重在反映詩人的品格、志向,則詩的品位更取決于詩所言志的價值。無論是曹操的《短歌行》,還是陸游的《書憤》,或是反映曹操為實現統一中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心情,或表達作者重新立誓報國的情感。無怪乎朱自清先生譽“詩言志”為我們詩壇“開山的綱領”。
詩緣情而綺靡,詩常寄深情于詩境,正所謂“詩以情為主,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無論是杜甫的《登高》還是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前者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獨的復雜感情,后者表明了詩人開風氣之先的樂觀思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詩的本職應在抒情”。
讀詩,常人皆愛之。而讀詩重在悟詩,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脫俗的詩韻!
題目:詩韻
7.唐詩中的美麗與哀愁 400字周記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關于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異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凄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景離鄉,李月也曾吟誦到“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強烈,鋪案寫下這傳頌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時才能夠再會,自然心生不舍,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絲毫不會哭哭啼啼作兒女態,揮豪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而面對離別,王維卻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山陽關無故人。”以敘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仿佛經歷了一次旅游,沉醉共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