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的兩首七絕詩
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陽采擷
玉粽襲香千舸競,
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婦把景擷。
端午節 其一
狂龍背上百夫堅,
一道浮光箭離弦。
逐浪爭先誰愿后,
銅鑼擂鼓震滔天。
端午節 其二
此欲乘龍覓屈原,
江中掠影撒魂幡。
倘若君能明我意,
真身一敘訴衷言。
端午節 其三
菖蒲桃柳彎彎月,
五色新絲葦葉菱。
誰挽汨羅千丈雪,
楚辭句句顯衷情。
端午節 其四
汨水滔滔千里奔,
粽香陣陣百家聞。
如今節假抒懷念,
屈子能知更樂群。
2.關于端午節的古詩兩句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3.關于端午節的詩句2首
端 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 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4.形容“端午節”的兩首七絕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陽采擷(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5.關于端午節的古詩
1、《浣溪沙·端午》
[ 宋 ]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云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2、《和端午》
[ 宋 ]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3、《端午三首》
[ 宋 ] 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譯文
都說作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我曾經聽說對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試著向艾人祝福啊!
明明是忠言,卻不被楚王采納,最后落得個沉江而死的下場,但是留下的文章卻像星星一樣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為屈原而擊節歌唱吧!
每年端午節都會下雨刮風,像是為屈原喊冤陳情。我想要找人談談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鵓鳩。
4、《小重山·端午》
[ 元 ] 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
到處采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
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5、《端午即事》
[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發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6.關于端午節的詩句古詩
端午復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制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百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度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問,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答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7.關于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的詩句各兩首
端午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中秋
1、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重陽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端午節的兩首古詩詞(端午節的兩首七絕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