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湯圓的詩句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
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宜水煮,水煮湯圓滑而不膩,口感更佳。而且吃湯圓的時候可以喝少量湯圓湯,有“原湯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湯中的營養不致浪費。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湯圓可能聞著比較香,但是也會導致油脂、熱量的過多攝入,不利于健康。
湯圓,別稱“元宵”“湯團”“浮元子”,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團。然而,湯團象征合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柜床燈的后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有誰告訴我有沒有關于湯圓的的詩,最好答案一起告訴
正月十五打圓霄,
五仁餡心楞塊削。
撈出漿粉里滾跳,
如此數趟售客包。
南國不似此法做,
象是北方包水餃。
我想水鄉村落小,
集上湯圓現煮燒。
湯圓從宋朝時才有。北宋時已有“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宋代《吳氏中饋錄》曾記載了當時一種圓子的制法:“煮沙團、沙糖入赤豆或綠豆煮成沙團,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團、蒸或滾湯內煮亦可。”這就是那時豆沙團子的制作,南宋時就直接稱為“湯團”。
自古以來,詩人墨客贊頌過湯圓,許多湯圓詩歌世代相傳。在民間,人們在品嘗風味小吃中的湯圓后,以歌謠的形式流傳下來,不少歌謠至今仍在吟唱。
南宋詩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坐間或四韻》中曰:“今日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其中“珠浮”即湯圓,作者點明了元宵吃圓子是全家福之意。宋代詩人姜白石也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也就是湯圓。
民間以詩歌形式贊湯圓的也不少。我國臺灣有首《賣豆圓》民歌是這樣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這首民歌既象征團圓吉祥之意,更蘊含著我國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親。它和唐代詩人王維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類似詩意。湯圓飄在碗里,像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亮,碗里湯圓,家人團圓。
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圓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只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諺語、詩詞、俗語
一、吃湯圓的諺語:
1、烏老二翻田坎 ———— 湯圓兒下水 。
2、土地爺吃湯圓 ———— 難吞難咽 。
3、土地佬吃湯圓 ———— 神不愣神;神不能神 。
4、土地老爺吃湯圓 ———— 吞不下去。
5、水底撈湯圓 ———— 糊涂到底 。
6、黍桿夾湯圓 ———— 光棍遇上玻璃蛋 。
7、屎殼郎掉面缸 ———— 真當自己是個大湯圓兒 。
8、傻小子吃湯圓 ———— 囫圇吞 。
9、肉鍋里煮湯圓 ———— 昏蛋 。
10、盲佬吃湯圓 ———— 心中有數。
二、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1、《水調歌頭·冬至子之半》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陽。
壺中別有天地,轉覺日增長。
一樣金章紫服,一樣朱顏綠發,翁季儼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將。
玉生煙,蘭競秀,彩成行。
翁無他智,只把一念答蒼蒼。今
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莊。
要數義方訓,不說竇家郎。
2、《水調歌頭·冬至子之半》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陽。
壺中別有天地,轉覺日增長。
一樣金章紫服,一樣朱顏綠發,翁季儼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將。
玉生煙,蘭競秀,彩成行。
翁無他智,只把一念答蒼蒼。
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莊。
要數義方訓,不說竇家郎。
三、冬至吃湯圓的俗語:
1、吃了冬至圓,每人大一歲。
2、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3、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有關湯圓的好詞好句
描寫湯圓的句子:
不一會兒,湯圓開鍋了,我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饞得我直流口水。快快先給我盛一碗,細看熟透的湯圓,晶瑩透明,捎帶褐色。裹在里面的豬油、芝麻、白糖隱約可見。我想象著;用小勺舀起一個湯圓放進嘴里,輕輕一咬,香噴噴、甜滋滋的餡就流出來了······
湯圓小巧玲瓏,做工精致,個頭圓圓的,像十五的滿月,模樣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里面裝著香噴噴的豬油芝麻餡,它不僅外形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讓人回味無窮。吃起來滑爽細膩,伴著一股濃濃的豬油香,別有一番滋味在口中.
今天,晚上媽媽從店里回來,給我們帶了“三全凌湯圓”,雪白的湯圓就跳到我的眼簾。它是用糯米粉做的,一個個被搓得滾圓滾圓,特別惹人喜愛,我真想一口把它吃掉。
只見老爸熟練地揪起一團面,搓圓、拍成餅狀,老媽在面餅上放一小團芝麻餡,老爸用面將餡裹起,搓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誕生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關于湯圓好吃的詩句,關于湯圓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