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有哪些
1、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李白《橫江詞》2、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七絕·觀潮》3、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
遠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凌風添怒勢,映日作虛明。
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釋文珦《錢塘江潮》4、濤來勢轉雄,獵獵駕長風。
雷震云霓里,山飛霜雪中。——宋昱《樟亭觀潮》5、重到錢塘異昔時,潮頭東擊遠洲移。
人間莫往三千歲,滄海桑田幾許悲。——張以寧《浙江亭沙漲十里》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李廊《憶錢塘》7、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銜。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李覯《憶錢塘江》8、天邊忽地起輕雷,日耀銀戈戰陣開。二十萬人爭一瞬,群龍騰躍怒潮來。
——趙樸初《錢塘江觀潮》9、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七絕·觀潮》10、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蘇軾《觀浙江濤》11、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羅隱《錢塘江潮》12、一氣連江色,寥寥萬古清。
客心兼浪涌,時事與潮生。路轉青山出,沙空白鳥行。
幾年滄海夢,吟罷獨含情。——楊蟠《錢塘江上》13、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
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徐凝《觀浙江濤》14、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15、浪涌蓬萊,高飛撼宋家宮闕。
誰蕩激,靈胥一怒,惹冠沖發。點點征帆都卸了,海門急鼓聲初發。
似萬群風馬驟銀鞍,爭超越。——曹溶《滿江紅·錢塘觀潮》16、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師道《十七日觀潮》17、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2.誰知道古人贊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啊
《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浪濤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潮》“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催試官考較戲作》“八月十五夜, 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屋與市樓, 況我官居似蓬島。 風味堂前野桔香, 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 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 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 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 此景此行那兩得? 愿君聞此添蠟燭, 門外白袍如立鵠。"
《錢塘江潮》“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
《七絕·觀潮》“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
《觀浙江濤》“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
3.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著名詩句
1、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憶錢塘江》 宋代:李覯
譯文:當年乘醉登上歸家的帆船,看那兩岸隱隱的青山前太陽已落下一半。此時此刻,最迷人的還是返照入江,滿江一片紅光,那江面上的點點白帆,在夕陽的輝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們一齊穿上了淡紅的衣衫。
2、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酒泉子·長憶觀潮 》 宋代:潘閬
譯文:我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涌來時,仿佛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他們手里拿著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濕。此后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3、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十七日觀潮 》宋代:陳師道
譯文:一望無垠的沙灘上,潮水涌上來了,像一道白色的長虹;我猜想,是不是瑤臺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瓊漿潑向了人間,如此奔騰洶涌。澎湃的潮水中,藍天的倒影在水里顛簸搖動;夕陽西墜,浮沉出沒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4、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唐.李白《橫江詞》
譯文:好像是海神來過之后一樣,又來了一陣惡風,巨浪拍擊著天門山,打開了山門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這里的風浪嗎,浪濤像連綿的山峰噴雪而來。
5、點點征帆都卸了,海門急鼓聲初發。似萬群風馬驟銀鞍,爭超越。——清·曹溶《滿江紅·錢塘觀潮》
譯文:平日的點點船帆都已不見,入海口傳來的潮聲,如初發急鼓震得地動山搖。眼前潮頭連續涌起,像萬群載著銀鞍的馬,驟然奔馳而來,爭先恐后,你趕我超。
4.關于描寫錢塘江的詩句
【雜曲歌辭·浪淘沙】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錢塘江潮】羅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秋過錢塘江】貫休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城。
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錢塘江待潮 全宋詩-胡仲弓 潮至千艘動,濤喧萬鼓鳴。
江翻晴雪卷,海漲石塘平。 帆影林端見,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吳越,相峙兩含情。 錢塘觀潮 全宋詩-劉黻 此是東南形勝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幾點英雄淚,翻作千年憤怒濤。 雷鼓遠驚江怪蟄,雪車橫駕海門高。
吳兒視命輕猶葉,爭舞潮頭意氣豪。 憶錢塘江 全宋詩-李覯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銜。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錢塘江潮 全宋詩-釋文珦 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
遠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 凌風添怒勢,映日作虛明。
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
5.李白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
李白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是《橫江詞 其四》,原文如下: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譯文:好像是海神來過之后一樣,又來了一陣惡風,巨浪拍擊著天門山,打開了山門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這里的風浪嗎,浪濤像連綿的山峰噴雪而來。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海神”,指海潮,這里剛剛漲潮,潮還沒退,狂風又來了,浪打在天門石壁上,似乎打開了天門的大門。天門,即天門山。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浙江八月”一詞很令人費解,詩寫的是江東,寫到浙江去的原因,實際上不過是用浙江潮來說明橫江浪濤之大。農歷八月是浙江潮最為壯觀的時候,那兇險的程度非比尋常,而橫江潮后之浪可與浙江潮相匹敵。可見李白是見過浙江潮的,隨手撿來,不著痕跡。最后一句“濤似連山噴雪來”形容風起濤涌的兇險。
這首詩名為寫景,實為寫心,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悵與焦慮。全詩想象豐富奇特,意境雄偉壯闊,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擴展資料:
《橫江詞六首》的創作背景
此詩乃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初出蜀時所寫。李協民則認為這組詩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詔赴京途中所作,詩中“顯示當時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為玄宗效力,大展宏圖”,而“白浪如山”的橫江,卻阻擋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詩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寫到了十二萬分。
其中備言橫江風浪之險惡,隱含著詩人對天寶末政治形勢的隱憂。安旗則認為這組詩是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歸來南下宣城途中經橫江浦時所作,認為橫江風浪象征安祿山行將叛亂,寄寓著詩人對唐王朝危急形勢的憂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橫江詞六首》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古人描寫錢塘江大橋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