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中秋節的古詩水調歌頭蘇軾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3] 明月什么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么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里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里,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么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愿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2.水調歌頭全詩
【詩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一: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宮。下片寫賞月后的體會與希望。
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
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
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于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注釋】: ①大曲《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
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 熙寧九年(1076)。
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⑦嬋娟:月色美好。
3.《水調歌頭》這首古詩怎么寫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之一,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的《水調歌頭·游泳》和《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南宋)·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 。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4.《水調歌頭》的全詩
例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附注:“去”與“宇”,“合”與“缺”,夾葉仄韻。
含有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例二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臺城游冶,襞箋能賦屬宮娃。
云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
樓外河橫斗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猶唱《后庭花》!
——賀鑄《水調歌頭·臺城游》
例三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蘇舜欽《水調歌頭·滄浪亭》
例四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
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