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雪這首詩的地點
《江雪》這首詩的地點是永州,是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擴展資料:
《江雪》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江雪》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江雪
2.江雪這首詩的后兩句寫的是什么場景
《江雪》這首詩的后兩句寫的是: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的場景。
原詩: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擴展資料: 此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
險惡的環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
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仿佛看到,湘江風雪彌漫,風雪蒼茫中一條小船,船上端坐一位披蓑戴笠的漁翁,剛毅之嘴角,睥睨之眼神,他兀傲風雪,不畏荒寒,雪中垂釣,俯仰古今歷史之長河,凜然不可侵犯又令人肅然起敬。
這時的漁翁毋庸評價其勝負,他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已橫掃一切,戰勝一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絕句)。
3.江雪這首詩的地點
《江雪》這首詩的地點是永州,是詩人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借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擴展資料: 《江雪》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
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江雪》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江雪。
4.江雪這首詩的主人公是誰,地點是什么
《江雪》這首詩作于柳宗元謫居今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區)期間。
詩中漁翁是詩人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所以可以說主人公是柳宗元,地點是湖南省永州(今零陵區)。 原詩: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擴展資料: 此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公元805年—815年)。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險惡的環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
他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雪”字籠罩全詩。
“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當然也都是雪。
可是作者并沒有把這些景物同“雪”明顯地聯系在一起。相反,在這個畫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當然不會存雪,不會被雪蓋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會變成水。然而作者卻偏偏用了“寒江雪”三個字,把“江”和“雪”這兩個關系最遠的形象聯系到一起,這就給人以一種比較空蒙、比較遙遠、比較縮小了的感覺,這就形成了遠距離的鏡頭。
這就使得詩中主要描寫的對象更集中、更靈巧、更突出。因為連江里都仿佛下滿了雪,連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滿了雪,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的情形完全寫出來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蒼茫一片的氣氛也完全烘托出來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個“寒”字,固然是為了點明氣候;但詩人的主觀意圖卻是在想不動聲色地寫出漁翁的精神世界。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雪 (唐代柳宗元五言絕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永州 (湖南省地級市)。
5.江雪 柳宗元這首詩地點是哪里
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是在永州創作的。
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制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于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險惡的環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原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出自:唐 柳宗元《江雪》
擴展資料
詩中運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選擇千山萬徑,人鳥絕跡這種最能表現山野嚴寒的典型景物,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借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
詩人成就:
柳宗元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于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斗爭的一種手段。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宋八大家”,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葉,柳宗元和韓愈在文壇上發起和領導了一場古文運動。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和文學主張。在文章內容上,針對駢文不重內容、空洞無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6.江雪古詩原文是在那個地方,風景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
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官署里沒有他的住處,不得不在和尚廟——龍興寺的西廂里安身。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7.江雪這首詩中描寫的四個景色分別是什么
《江雪》這首詩中描寫的四個景色分別是:飛鳥遠遁,行人絕跡,寒江獨釣的漁翁,漫天大雪。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擴展資料:
《江雪》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他在任所名為司馬,實際上是毫無實權而受地方官員監視的“罪犯”。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著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江雪》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祖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學作品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江雪
8.江雪古詩發原地在什么地方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于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于孤獨,過于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畫: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這樣一些內容: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實,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當時那個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會而創造出來的一個幻想境界,比起陶淵明《桃花源記》里的人物,恐怕還要顯得虛無縹緲,遠離塵世。詩人所要具體描寫的本極簡單,不過是一條小船,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漁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釣魚,如此而已。可是,為了突出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寫它的背景,而且使這個背景盡量廣大寥廓,幾乎到了浩瀚無邊的程度。背景越廣大,主要的描寫對象就越顯得突出。首先,詩人用“千山”、“萬徑”這兩個詞,目的是為了給下面兩句的“孤舟”和“獨釣”的畫面作陪襯。沒有“千”、“萬”兩字,下面的“孤”、“獨”兩字也就平淡無奇,沒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鳥飛,路上的人蹤,這本來是極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詩人卻把它們放在“千山”、“萬徑”的下面,再加上一個“絕”和一個“滅”字,這就把最常見的、最一般化的動態,一下子給變成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形成一種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兩句原來是屬于靜態的描寫,由于擺在這種絕對幽靜、絕對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顯得玲瓏剔透,有了生氣,在畫面上浮動起來、活躍起來了。也可以這樣說,前兩句本來是陪襯的遠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個輪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費很大氣力去精雕細刻。可是,詩人卻恰好不這樣處理。這好象拍電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寫鏡頭,把屬于背景范圍的每一個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寫得越具體細致,就越顯得概括夸張。而后面的兩句,本來是詩人有心要突出描寫的對象,結果卻使用了遠距離的鏡頭,反而把它縮小了多少倍,給讀者一種空靈剔透、可見而不可即的感覺。只有這樣寫,才能表達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這種遠距離感覺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個“雪”字放在全詩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連起來所產生的效果。
9.古詩江雪后兩句寫的是什么場景
古詩江雪后兩句寫的是: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的場景。
出自:《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于永州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803年,30歲的柳宗元任監察御史一職,與官場上層人物交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
公元805年,順宗繼位,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但由于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王叔文被削職。
同年八月,順宗被迫讓位,永貞革新宣告失敗。憲宗即位,王叔文被賜死,王叔文政治集團遭到嚴重的打壓。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并且沒有官署可住,他不得不在龍興寺安身。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
他于是就借描寫山水景物,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這首《江雪》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
賞析:
《江雪》這首詩中的冰天雪地,何嘗不是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作者的心境。作者聯想到自己的處境,觸景生情,以景寓意,從“鳥飛絕”、“人蹤滅”,可想象到雪花翻卷。
鋪天蓋地,寒冷到了極致。在這極寒的雪天,應該無人在外了。然而接下來卻寫了不怕寒冷的漁翁,即便是寒雪連江,他依然能夠在一葉孤舟上獨自垂釣。
不論是實景寫照,還是創作有意而為,作者通過對人物描寫,都極大的豐富了詩的內涵,在空曠寂寥的白山黑水間,雪的冷漠與漁翁的執著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處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孤立無助,那份執著是不屈服的精神,是不垮的毅力。他覺得自己就像那個漁翁一樣,無論環境多么惡劣,都能戰勝,
這頗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也有一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暗示。表達了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絕句在于少中見多,用精煉的文字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意涵,《江雪》這首詩只有二十字,可謂語言簡潔凝練,意蘊豐富。
作者介紹: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東”、“河東先生”。
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 “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
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10.古詩《江雪》描述的是什么美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 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的畫面。
《江雪》這首詩展示出來的 最表層的美,是視覺上雪景的構圖。詩人頗具匠心,他以畫家的眼光、作畫的方法, 準確地表現了景物間的存在對應關系:大與小,虛與實,背景與中心。
然后,構成了 一幅令人叫絕的雪景畫面——寒江釣雪。前兩句是畫面的背景,是寫“大”景和“虛” 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兩句中,沒有一個“雪”字,但寫出了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的壯觀境界,具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韻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江雪詩句描寫的是什么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