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面對困難的名人故事
杰出人才幾乎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成為生活的強者v張海迪礪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球王貝利成名后,有個記者采訪他:“您的兒子以后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斗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把困難當作動力 當作成功的"墊腳石 "。
2.關于挫折等的名言,詩句,典型事例
挫折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愛默生【美】 只有永遠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會再掉進坑里。 ——黑格爾【德】 短時期的挫折比短時間的成功好。
——畢達哥拉斯【古希臘】 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英格索爾【美】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
(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多尼》) 人總是背負著自己的祖國和自己的憎恨到處走的。——巴爾扎克《假情婦》 責任 我們的地位向上升,我們的責任心就逐步加重。
升得愈高,責任愈重。權力的擴大使責任加重。
——雨果《笑面人》 天才如果袖手旁觀,即使他優美出眾,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沒有愛的天才是種怪物。
——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論》 人類的使命在于自強不息的追求完美。——《托爾斯泰傳》 我們應該在自己身上燃起理性的火光,使蒙昧無知的人們可以看見我們。
——高爾基《母親》 為責任而責任的事,我們是從沒有干過的,干的只不過是能使人感到滿意的那種責任。——《馬克·吐溫自傳》 歌詠人心,縱使只涉及一個人,只涉及人群中最微賤的一個,也得熔冶一切歌頌英雄的詩文于一爐,制成一部優越成熟的英雄贊。
——雨果《悲慘世界》 天才理應飛向天國,真正的詩人有責任喚醒世人,慎擇那最崇高的靈境。——普希金《埃及之死》 藝術不是一種技藝,它是真實情操的表白。
——《托爾斯泰傳》愛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華羅庚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煩擾。
伊壁鳩魯 感恩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 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
——肖楚女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尼采 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慈善的行為比金錢更能解除別人的痛苦。
——盧梭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
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華羅庚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諺語 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3.有關于挫折的名言和事例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愛默生【美】 只有永遠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會再掉進坑里。 ——黑格爾【德】 短時期的挫折比短時間的成功好。
——畢達哥拉斯【古希臘】 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英格索爾【美】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 ----- 魯 迅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饒。 ----- 貝 多 芬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 愛 迪 生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并不是壞事,更不是什么恥辱,要在實踐中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 愛因斯坦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 鄭 板 橋 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 ----- 梁 啟 超 “不恥最后”。
即使慢,弛而不息,縱會落后,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 魯 迅 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 ——德國著名教育專家 舒馬赫 參考資料: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貝多芬 一個人總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會不知不覺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別人罵不倒。——郭沫若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奧斯特洛夫斯基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煉。——夏衍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張海迪 困難與折磨對于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契訶夫 開發人類智力的礦藏是少不了需要由患難來促成的。
要使火藥發火就需要壓力。 ——大仲馬 我們若已接受最壞的,就再沒有什么損失。
——卡耐基 通向人類真正偉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條——苦難的道路。——愛因斯坦 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泰戈爾 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易卜生 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丘吉爾 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
——伏爾泰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 普希金 我以為挫折、磨難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
——鄒韜奮 斗爭是掌握本領的學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橋梁。——歌德 以勇敢的胸膛面對逆境。
——賀拉斯 一切幸福都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逆境也絕非沒有希望。——培根 困難是欺軟怕硬的。
你越畏懼它,它愈威嚇你。你愈不將它放在眼里,它愈對你表示恭順。
——宣永光 ★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心喪氣。--愛迪生 ★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愛因斯坦 ★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歌德 大自然既然在人間造成不同程度的強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爭,使弱者不亞于強者。--孟德斯鳩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貝多芬 ★任何高處,未有人間所不能達者。然而欲達目的,則不可不以決心和自信為之。
--安徒生 ★頑強的毅力改變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生畏,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于此。
--卡耐基 ★所有堅忍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里鍛煉出來的。
所以才能堅硬和什么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在斗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奧斯特洛夫斯基 ★什么是路?就是說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不的。--魯迅 ★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
--** ★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苦悶,失敗了再來,前途是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徐特立 ★諺云:世上無難事,只畏有心人。
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堅午也,志堅則不畏事之不成。--** ★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魯迅 ★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啟超 ★與自己斗爭教師最最困難的斗爭,同時戰勝自己才是最偉大的勝利。
--[德]羅洛。
4.關于困難挫折的名人事例
十月底,巴伐利亞和柏林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激化,希特勒決心利用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亞邦政權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時,就向柏林進軍。
希特勒自認為時機對己有利,他執意要效仿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一年前“向羅馬進軍”奪取政權的榜樣,著手策劃“向柏林進軍”,以建立由他個人施行獨裁的專制政權。但巴伐利亞邦政府頭目優柔寡斷,無意按希特勒的意愿行事。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亞邦政府三巨頭等要員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店舉行集會,希特勒乘機率領其600名沖鋒隊員,強行沖人會場,并首先向天花板開了一槍。接著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擁下登上講臺,高聲喊叫道:“國民革命已經開始,大廳現在已被包圍,任何人不得擅離一步!”“如今巴伐利亞政府已經崩潰,我從現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領導者!”但希特勒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亞領導人搞政變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然而希特勒并沒有死心,次日,他又與被迫參與其事、一心要建立軍人專制政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商討對策,決定在慕尼黑進行示威游行以擴大宣傳和喚起士兵與居民的支持。于是希特勒與魯登道夫一起率領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從啤酒館向慕尼黑城內進發。
但他們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鎮壓,16名納粹黨徒被擊斃,希特勒則逃離了現場,但11月11日被逮捕入獄,隨后邦政府下令禁止納粹黨,封閉納粹黨報。至此希特勒苦心策劃的“向柏林進軍”的奪權嘗試,就這樣失敗了。
撰寫《我的奮斗》[編輯本段]希特勒的政變失敗了,但他卻從這次失敗中為自己和自己的政黨撈到了一筆宣傳資本。由于首席法官在“國家主義”思想上與希特勒并無原則分歧,因此最后只對希特勒判處了最輕的刑罰——監禁五年,表現好還可以酌情減刑。
其實希特勒只服了8個月的徒刑就被赦免了,而且未被驅逐出境。就是在這僅8個月的服刑期間,他也倍受優待:除了獲準享用特別飯食,還讓他住在有兩扇窗戶、陽光充足,很為舒適的單間牢房里。
他可以自由通信,自由接待來訪親友,生日時可以接受親友的花環和祝賀,此外還享有攜帶秘書、到戶外散步和做體操的特權。中午他則在墻上掛著一面萬字旗的休息室進餐,這時他就口若懸河地大講特講。
所以當希特勒在這所看守監獄(這種監獄中的犯人名譽不受影響)中“服刑”結束時,獄中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變成了忠實篤信的納粹主義分子。 希特勒在監獄呆的這8個月,向自愿追隨他來監獄的魯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奮斗》第一卷(第二卷于兩年后出籠)。
這部著作既不是一本回憶錄,也不是一部體現希特勒世界觀的作品,實際上它是一個集國家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反猶主義和反對民主主義思潮于一體的大綜合。反猶主義是貫穿該書的一條主線。
他認為猶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優等人種,因此它有權征服和統治其他民族。該書的另一思想是鼓吹復仇主義。
希特勒聲言必須撕毀凡爾賽和約,必須同德國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敵,——法國算賬。他聲言,和約所加給德國的恥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萬男女的心坎,變成了一片彌漫的火焰。
宣傳對外擴張是該書的又一主題。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
他宣稱”將把目光投向東方的那個國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東西,就用拳頭來奪取。”希特勒還在書中攻擊議會民主制度,宣傳專制獨裁統治,反對馬克思主義,宣揚法西斯的理論。
《我的奮斗》一書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的綱領,是納粹黨的圣經。它為希特勒涂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迎合了當時廣泛存在于德國的憤懣情緒,因而在納粹政權時期它發行量很大,流傳極廣。
5.苦難名人故事
名人名言 :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 司馬遷。
大海里沒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經不住挫折成不了強者。--諺語。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法]巴爾扎克 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
[法]伏爾泰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德]貝多芬 名人故事: 逆境中奮起的張海迪 張海迪自幼就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身體可算弱的了。
可是 20 多年來,她學會了 4 門外語,翻譯了 16 萬多字的外文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炙技術,為群眾治病 1 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勇把挫折當動力的作家 19 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 15 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 16 次投稿才被接受。
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愿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
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于成名。
英國詩人拜倫 19 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 然而拜倫并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來回敬那個誹謗者。
逆境奮爭,苦斗病魔的高士其 我國科普作家高士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
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
回國以后,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
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后寫成 100 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每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 臥薪嘗膽的勾踐 吳越爭霸,越國兵敗。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
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于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里逃生回國后,臥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訓練。
最后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愿。 。
6.誰有關于磨難的名言和事例
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
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把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 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并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余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代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準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臺灣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
“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聞一多目睹“國疆崩喪,積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因擇其中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
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熱盼統一的濃烈情感立即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姓吳的青年在給編輯部的信中寫道:“余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表》、《陳情表》時,故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
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國人:“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追求統一的意志匯成不可阻擋的洪流。
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1945年,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臺灣的最后一任總督安藤利吉在臺北中山堂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臺灣從此重歸中國版圖。與此同時,廣州灣、旅順和大連也相繼回到祖國的懷抱。
祖國大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聞一多之子說:“愿父親九泉下有知,與我們同樂” 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聞一多《七子之歌·詩序》 “中華七子”命運的歷史性轉折發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這塊曾被八國聯軍燒殺擄掠的土地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幕慘痛的悲劇。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國宣布實行改革開放,國力蒸蒸日上。
強盛的社會主義中國躍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實現祖國統一的呼聲響遏行云。 “不能將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個世紀。”
中國**人代表中華民族喊出了洗雪恥辱的最強音! 1982年9月,**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明確表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指出:“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隆重舉行。
6月30日23點59分,英國藍底米字國旗和繪有皇冠獅子米字圖案的英治港旗緩緩降落,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結束;7月1日零時零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盛開著紫荊花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徐徐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交接儀式后,查爾斯王子和剛剛去職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將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駛離香港。
輪船起錨處,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陸香港的地點。 兩年之后,中華民族以又一個洗雪恥辱的時刻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1999年12月19日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內燈火通明。23時58分,綠色的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像帆一樣滑落,20日零時零分,五星紅旗和綠色帶有蓮花。
7.有關戰勝困難的名人故事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
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
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侖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
正當他準備獻給拿破侖時,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
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侖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
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并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于世。
8.關于挫折的事例和名言,簡單點
文章 《當小燕鷗無非飛翔》 從"不能飛翔的小燕鷗"身上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
名言 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