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朽木不可雕也整首詩
出自
《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①也!于予與②何誅③?”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注釋
①圬(Wū):粉刷。② 與:語氣詞,同“歟”,下文“于予與改是”中的“與”同義。③誅:責 備。④于予與改是: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代詞。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用垃圾筑成的墻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孔子又說:“起初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我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說的話,我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2.朽木不可雕也成語
朽木難雕
解釋:腐爛的木頭很難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情無法挽救。
出處:《論語·公長治》:“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例句:在班主任的教育和幫助下,被大家公認為朽木難雕的學生成了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優秀生。
近義詞:朽木不雕、無可救藥、朽棘不雕、不可救藥
反義詞:孺子可教、璞玉渾金、棟梁之材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教訓人。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宰予很會說漂亮話,起初孔子很喜歡他,以為他一定會有出息。可是不久孔子就發現他經常不來上課,派人去找,發現他躲在房間睡大覺,孔子知道后很傷感地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
3.朽木不可雕也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
人們便用“朽木不可雕”來形容一個人始終無法改造或品質敗壞到極點,無藥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敗勢已定,無可挽回。
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
典故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
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派弟子去找。
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里睡大覺。 孔子聽了傷感地說: “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
最初我聽到別人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一定與他說的一樣;現在我聽別人的話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為。就從宰予起,我改變了態度。
4.形容愚蠢的詩句
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第五章第十句
譯文: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
2、孺子不可教也。——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譯文:小孩子愚頓,不能舉一反三,所以給他講道理也是對牛彈琴。
3、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墻不回頭。——佚名《名人名言大全》
譯文:比喻某人的行為固執,聽不進不同意見。
4、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
周瑜做主保媒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將劉備弄到東吳,想軟禁他,以控制蜀,結果被諸葛亮識破,派趙云把劉備弄回去了,周瑜派去攔截的兵也被趙云打敗。此為三氣周瑜的第二氣,現在形容做事情不但沒做成還虧了。
5、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春秋孔子《論語》
譯文: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人朽木不可雕也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