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歌朗誦技巧
詩歌朗誦技巧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于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象,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象,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后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拓展資料1、熟讀詩——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對詩篇的創作理念及構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詩:「解詩」并不是照著字面上的意義分析一下就夠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礎,努力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動機.進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個字的內在意義.不僅這樣,而且要把詩內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漸變成自己思想情感的沖動,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說的時候,再開始朗誦. 3、掌握基調:「基調」就是朗誦時整首詩的「主題意識」、「主題呈現」的整體方式.詩的基調可能是憂傷的、愉快的、勵志的、哀慟的等等,4、入詩:首先入詩的應是朗誦者.朗誦者因著深刻理解詩句而深受詩意感動,而后藉由豐富且適切的聲情表達方式,感動了自己,最后感動了聽者,雙雙進入詩境之中.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詩歌朗誦。
2.古詩怎樣朗讀
古詩文朗讀節奏劃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⒈故人具雞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
例⒉誰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劃分為:誰家╱新燕╱啄╱春泥。 二、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⒈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誤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解析:"妻子"是兩個單音詞,朗讀時它們之間應有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要誤讀為: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三、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解析:"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例⒉蓋大蘇泛赤壁云。
解析:"蓋"是句首語氣詞,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蓋╱大蘇╱泛赤壁云 四、根據古代文化常識,正確劃分節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句話的節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職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后應停頓。 例如,余聞之也久。
解析: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余聞之╱也久"。
六、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這句話的主語,"庸夫之怒"作謂語,因此,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誤讀為:此庸夫╱之怒也。 七、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解析:這是一個非四字駢字句,可按意義劃分節奏,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八、根據文意確定停頓。 例⒈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解析:"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根據文意,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解析:前一個"樂",用作動詞,以┄┅為樂;后一個"樂",名詞,樂趣、快樂。"樂其樂"就是以其樂為樂。
據此,這句話可以這樣劃分節奏: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而不能劃分為: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飾動詞"作",即"像狗一樣"。
因此,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劃分為:其一犬╱坐于前。具體介紹:。
3.適合朗誦的古詩文,不要常見的,三四分鐘左右
適合朗誦的古詩文列舉如下: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白話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遺憾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2、綺羅香·詠春雨 宋 史達祖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
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翦燈深夜語。
白話譯文 春雨挾著冷氣,欺凌早開的花朵,霧氣漫著煙縷,困疲垂拂的柳樹,千里煙雨暗暗地催促著晚春的遲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憂愁滿腹,想要飄飛又忽然停住。
蝴蝶吃驚自己的翅膀濕重,落在西園棲息;春燕喜歡用濕潤的春泥筑巢,飛來飛去。最無奈,是道路的泥濘,妨礙了風流男女的約會佳期,使他們華麗的車輛到不了杜陵路。
極目眺望,江面上煙霧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難以找到官家的渡口。
遠山全都隱隱約約,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臨近殘斷的河岸,可見綠綠的水波漲起,使水面上漂著片片落紅,帶著幽愁漂流向東。
記得當日,正是因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門。正是因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燭談心。
3、擊鼓 先秦 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白話譯文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
(人們)留在國內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
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
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4、沁園春·雪 近代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白話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
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
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5、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白話譯文 空空蕩蕩無主張,冷冷清清好凄涼,悲悲慘慘好心傷。
一時覺暖一時覺涼,身子如何得休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不認當年舊同鄉。菊花委地盡枯黃,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守著窗前挨時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
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4.怎樣朗讀好詩句
【1.選好作品深理解】: 詩歌。
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即格律詩和自由式。格律詩,也叫舊體詩,廣義上還包括詞,統稱古詩詞。
自由詩又叫新詩,在我國,新詩主要是從五四運動以后,隨著白話文的興起和西方詩歌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不管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作為專業考試朗誦之用,首先就要選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為不是所有的詩歌都適合朗誦。選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感情摯烈,具有一定的變化幅度和對比。
第二,語言要瑯瑯上口,詩作本身韻律感強,有較鮮明的節奏起伏變化,形象生動,容易產生一定的沖擊力。 第三,作品內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奧難懂。
看著都費解的,朗誦出來效果也不會好。 第四,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別人推薦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誦者本人沒感覺,調動不起朗誦的愿望,那也不適合來朗誦。
第五,篇幅適中,不宜太短或太長,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選擇節選片段的作品。
選好了作品,還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還要了解作品產生的年代和寫作背景,還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創作和他其他相關的作品,而不能簡單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場朗誦。
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的,往往表面淺顯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意義,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體會不到的。深入理解有一點就是準確把握詩所反映的特定時代的情緒并加以準確表達,如果不對以上那些背景的東西加深了解認識,表達出來就可能是一種當下時代的情緒,這就不準確了。
【2.感受意境有真情】: 意境是指詩歌等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不管是格律詩還是自由詩,如果沒有意境就很難說是好詩,朗誦者表達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誦。
無意境的朗誦,情浮意淺,聲音形式怎樣變化多端,也彌補不了這根本上的缺欠。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緊緊抓住具體而微妙的構思與變化。
同時,要在此基礎上,引發濃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 第一,詩歌往往充滿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從意境感受著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繚亂,如墮入云里霧中,不得要領。 第二,詩的語言較為凝練的特性,在詩作中顯現出萬千氣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詩昧就無從表現。
第三,詩的語言又具有跳躍性,更增加了詩歌的容量。朗誦者如果表達不出詩的跳躍中的內在程序,把一個個句子平擺浮擱地讀出,意境也就無從表達了。
第四,因境抒情,從全詩的整體出發,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發,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為例。
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對利誘而不惑,豪情壯志、氣貫長虹。 人的身軀與狗洞,"自由"與永生,簡潔鮮明的對比,造成了恢宏高遠的意境。
在朗誦時,必須提挈全篇,以具體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傳達出意境的可感性,發揮意境的感染力。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誦最忌諱脫離整體意境感受去圖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詩歌的朗誦有貌無神。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在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知,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待著, 地下的烈火升騰, 讓我和這活棺材, 一齊燒掉。 我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比如,"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是詩人轉述自己的所聽所感,而并不是由一個說客出面,所以,在表達中充滿了憎惡、否定的態度感情,從而也更增添了詩人赤誠的內心。
如果朗誦者忽然以敵人的語氣,甚至某種怪腔怪調表達,那意境便頓然消失。還比如,"我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本是表達詩人的熱烈期望,深沉內在,自勵自勉,如果朗誦者為加重語氣分量,采用上揚語勢,像是在發出號召,就會破壞應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須從整體把握,避免落人圖解式的歧途。【3.把握基調重節律】: 基調是指全篇總體的思想感情運動顯露出來的色彩和分量,是總的態度、感情的傾向,節律就是指詩歌及其朗誦的節奏和韻律。
基調是全局性、整體性的問題,既要注意總體的色彩,即基本的態度、基本的感情,基調總的色彩制約著每個具體的句、段、行的表達色彩;同時,還要注意總體的分量,即態度的輕重程度,感情的濃淡程度。把握準了基調,也就把準了朗誦的總的色彩和分量,即總的傾向、方向和意向。
基調的確定,特別強調對文字作品的整體感受,然后細化為群體和個體的具體感受。最終形成整體對個體的統攝關照,個體對整體的呼應。
基調的聲音表現,雖然離不開音高、音長、音強,但更強調音色的變化,如明暗、松緊、抑揚、頓挫的自如彈動,鮮活鋪陳。 把握準了基調,朗誦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會偏離基本的方向。
節律是詩的生命,也是詩歌朗誦成功的關鍵。 格律詩由于字數一定,在朗誦時應體現出這一特點,使聽者感覺出這一點,這很重要。
停連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亂重新安排,也就是說,文字語言中的標點符號同朗誦時停頓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顯出字數似乎不一定的樣子來。 另外,格律詩還應體現出語節一定。
語節含有音步、節奏的意思。語節一定,在詩的格律上表現為句中詞的疏密度大體相近。
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語節安排,。
5.古詩文朗誦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
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 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 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平述,以讀古文的方式,輕重音加準,吐字要清楚,具體把握非一日之功,一時說不清楚,我后面給你的示范,你聽一下。
(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以敘事口氣讀這幾句,沒有悲涼的感覺,只有到“舉酒欲飲”之后略停,“無管弦”三字要讀出遺憾的語氣。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 這兩句承上面,讀出一種失落感。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 這里語氣突轉,略快,讀出驚喜。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彈者誰要讀出疑問的語氣,欲語遲則須語氣凝重;重開宴一句有興致重回的感覺,略有喜色;千呼萬喚要強調,重,慢;半遮面,略輕,慢,有羞澀感。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 三兩聲讀得要有跳動感,接下來一句則是要讀出感慨。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這幾句是描述的語氣,告訴人家當時的情形,語氣長而平和,你平時要說這幾句話什么語氣就是什么語氣。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 這幾句最叫功夫。前面兩句用語氣模仿動作產生的聲音,但不可以失了詩本身的節奏,注意裳和么的發音;大弦一句重而急,小弦一句輕而緩;接下來的兩句你也來個輕重緩急錯雜,落玉盤要輕脆;花底滑輕高,水下灘低緩。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重緩,后句個字頓動,給人水流艱難停頓的感覺。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 嘆息的語氣,句后略長停頓。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突然,加急,讀得要猛烈,句尾語氣急收。記住,發力要突然,聽的就是這幾句。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 突然變緩,慢悠悠的語氣送出這兩句,我象電影的空鏡頭一樣,描寫靜態,要有為電影配話外音的感覺。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 這一長段,無大起伏,只須重整語氣,越讀越悲,最后一句,語帶梗咽。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前兩句長嘆,低些,后兩句轉高,感慨,語調激動。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 雖也是敘事,語氣要比前面高些,作者此時已有激動的情緒。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讀出悲苦不如意的感覺,嘔啞一句要讀出難聽的感覺。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 突轉興奮,節奏轉快。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 良久立要低沉緩慢,后一句語氣變緊挑高。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 轉悲,梗咽 [座中泣下誰最多,] 誰語氣加重上揚,有疑問語氣。 [江州司馬青衫濕!] 司馬之后長停,但音斷意不可斷;后三字雖輕出,但一字一拖,語意相連。
費了我很長時間,不知能領悟多少。不過不必過求,只需掌握三四成,即會收到良好效果。
下面這個地址是我很久以前的錄音,沒有加細,在麥上錄的,有些粗糙,給你當個參考。參考資料:。
6.怎樣誦讀古詩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是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讀詩歌要有一定的格律,要富有節奏感,富有音樂美,通過聲音顯示出音樂旋律的和諧美和語言的形式美,生動有力地再現詩歌的思想內容,體味古詩的情感,產生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小學階段如何進行詩歌朗讀教學?我個人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明確朗讀的作用二、注意朗讀的語調所謂語調,就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強調表達效果而在讀音上所表現出來的高低、升降的變化。要朗誦好一首古詩,首先必須理解這首詩內容,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據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語調。
三、講究朗讀的速度朗讀古詩要講究朗讀的速度,教學時,我一般先讓學生試讀后,教師加以評價,提醒學生注意讀的速度。詩歌朗讀是介于讀和唱之間的形式?吟誦,為了更好地表現出詩的韻味,朗讀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適當拖長些,從整體上表現出古詩回環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
一般地說,緊急、熱烈、愉快、興奮的內容要用快速;平靜莊重、沉郁、悲傷的內容要用慢速;說明、交代,感情沒有突出變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開頭兩句是交代,感情沒有突出變化,宜用中速;最后兩句表達詩人途中遇赦的歡快心情,讀時應加快速度,才能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四、突出朗讀的停頓朗讀古詩要抑揚頓挫,才能體會其古詩的真正意境,閱讀停頓是為了顯示語法結構,有時是為了突出某一事物,強調其特殊涵義,有時為了渲染某種思想感情或使情緒轉化,有時為了表示作品的結構。教學時,我選擇一些古詩,進行錄音后放給學生聽,再讓學生跟讀,了解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感情停頓、結構停頓等,處理停頓上的差異,掌握好朗讀停頓的要領,既可以給學生以思考回味的時間,又便于理解和接受,還可以增強朗讀的節奏感和聲音美,準確表達詩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曉》教學,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每行詩句都可以處理為三處停頓,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奏感。當然,朗讀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作出自己認為更妥當的停頓。
五,展開想象,讀出詩境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詩朗讀也不例外。因此在學生讀出詩韻、讀準詩意的基礎上,應誘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詩歌的思想情感。
要引導學生讀出詩境,首先應幫助學生獲取更多有關詩歌的背景資料,這才可能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其次要引導學生想象入境。
詩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可賦詩。詩與畫之所以能夠相通,是因為兩者都具有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等。
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幅畫。根據詩的內容去畫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總之,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讀、多練、多動手、多體會、多積累。掌握朗讀詩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學生的一種技能。
學生一定能逐漸從朗讀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形式美。
7.朗讀古詩詞的軟件有哪些
朗讀古詩詞的軟件有:一、古詩詞典這是一款拯救文藝退化癥的古詩詞應用,幫你秒懂古詩詞;在學習詩詞時可閱讀數十萬首詩詞,涵蓋各類詩詞場景,幫助你全方位掌握詩詞的注解和譯文。
二、喜馬拉雅聽書喜馬拉雅聽書是一款聽書軟件,軟件大小為13.74MB,適用于android2.2以上手機,喜馬拉雅聽書內容全、極方便、不耗流量不花錢、沒有信號也能聽。三、懶人聽書懶人聽書是由深圳市懶人在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的一款移動有聲閱讀應用,提供免費聽書、聽電臺、聽新聞等有聲數字收聽服務,用戶規模上億,是國內受歡迎的有聲閱讀應用。
四、爬梯朗讀爬梯朗讀 (Pati)是神州佳教(北京)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少兒朗讀學習產品。通過朗讀錄音并打分的形式,給朗讀帶入快樂元素,幫小朋友們提高朗讀興趣,五、掌閱掌閱成立于2008年9月,專注于數字閱讀,是移動閱讀分發平臺。
一直秉承專注、務實的企業精神,與國內國際600家優質的版權方合作,引進高質量的海量圖書數字版權,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億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圖書內容和智能化的用戶體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詩詞典百度百科-喜馬拉雅聽書百度百科-懶人聽書百度百科-爬梯朗讀百度百科-掌閱。
8.適合朗誦的著名詩歌
我覺得 再別康橋 不錯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中國海上
9.古詩詞如何吟誦
當今東南一帶吟誦所采用的調都是唐文治的唐調。
·吟誦體現了讀者與古詩之間的平等關系(有別于以前的批判、分析),容易獲得“同情之了解(陳寅恪語)”
·吟誦基于中文的音樂性:聲韻和聲調。
·郭紹虞著有《中國語調中的聲音美》。
·律詩成熟于唐代,因此吟誦應該用隋唐音。故現在只能用“擬音”( 參照標準為方言),不能用普通話(普通話源自元代)。
·《廣韻》反應了唐宋的實際語音狀況。分為206部。各部字數多少不一。后人為了寫詩方便,整理成為只有106部的《平水詩韻》。在實際的詩歌創作中,106部的某些部中字是可以與其他部中的字通用。
·平仄與聲調有關,與韻無關。現在是“平上去入”四聲,秦漢時聲調更多。
· 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字例:山、川、船、夫 →平
上聲高呼猛力強。 字例:孔、水、語、上 →仄
去聲分明哀遠道, 字例:送、意、處、會 →仄
入聲短促急疏藏。 字例:(沒講) →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