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我們的青蔥歲月”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關于“我們的青蔥歲月”的好詞好句有:
1、人生苦短,真愛綿長,在珍惜當下幸福的同時,亦可回望和擷取青蔥歲月的甘甜回憶,釀成清澈香醇的醉人美酒,絲絲密密、點點滴滴,來把生命的干涸稍稍滋潤、漸漸補足。
2、小學時學的思想品德,初中時學的政治,都是讓同學們做一個志存高遠的先鋒少年和有為青年,卻從來沒有針對各型各色差生的只言片語,沒人告誡這些天資一般、才氣兩無的差生如何安然度過青蔥歲月這段人生的危險期,沒人教導他們如何做一個庸常普通的守法公民,在始終高八度的調門中和一再升華的境界中,任其青春之花過早地凋零、淪為污泥。
3、在夢里,Sullivan依然如當年青蔥歲月時的明眸如水、淺笑盈盈。亦煌坐在吊籃秋千上,手中一杯紅茶,升騰出裊裊薄煙。鄉間別墅樸拙、寧靜,成片的鮮花叢錯落有致地綻放著……
4、輕輕回屋,默默看著安詳如天使的妻子,想著那些青蔥歲月和在歲月中逐漸模糊的熟悉臉龐,亦煌在心底哼吟起一首老歌:無論在眼前在天邊,真心地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
5、我還記得,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青蔥歲月。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青蔥歲月,似一匹在草原上馳騁的駿馬,放蕩不羈;似那在沙漠里燃燒的火焰,熱情奔放;似那高掛在夜空的明月,干凈純潔;似那抹和熙的陽光……
●“我們的青蔥歲月”讀音:wǒ men de qīng cōng suì yuè
●釋義:蔥又可引申為匆忙的匆,含來去匆匆、歲月如歌的意思。 也因此,常有文學作品用“青蔥歲月”來形容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的那段時期。
●造句:
1、在我們的青蔥歲月,我們要珍惜時間,多學知識。
2、又到艷陽高照的六月,高考結束的學生們向天空拋起書包,帶著笑和高中生活說再見。即將各奔前程的大四學生戴上了學士帽,含著眼淚和大學校園說再見。笑中有淚的離別,我們在歌聲中回味那段“青蔥”歲月。
3、曾經年少,特立獨行,叛逆不羈。如今站在青蔥歲月的盡頭,看離別搖曳生姿,過往漸行漸遠。
4、每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都曾有過一段激情似火的青蔥歲月,相伴似水年。
5、親一親青春的歌謠,回憶青蔥歲月;親一親火紅的玫瑰,感受熾熱真愛;親一親潔白的雪花,觸摸唯美的圣潔;親一親紫色的藤蘿,蔓延真純的思念。親一親,愿你的生活五彩繽紛。
2.形容歲月蔥蔥的哲理名句
1. 人生一夢,白云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
2.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人事變遷,驀然回首,一切好像都變得太快,許多人,聚了又散了;許多事,來了又去了。
3. 在歲月的長河里,我擺一葉輕舟,從我生命的源頭起航。河的兩岸,有桃紅柳綠的蔥籠簇擁,互爭艷麗;也有骨牌樓宇的森林,穿插在其間;更有暗礁潛伏在激流當中,讓我的旅途充滿崎嶇和不安。——沙巴·馮
4. 原來我早就不愛了,我愛的只是那段青蔥的歲月,放不下的是那個年少的自己。——李宮俊《李宮俊的詩》
5. 歲月這廝是屠戶,說給你一刀就給你一刀。你要是躲不過,就只能認栽了。——宋小君《我覺得我會永遠生猛下去》
6. 曾經的離別,或許是再見的氤氳,可那漫長的花季,早已遍布,我的心,再也等不過青蔥歲月。
7. 青蔥歲月,總有一天會無聲無息地深埋心海,那些青春里可愛的人也得揮手別過。而有一天,當我們不再留戀和相信時,每個人都開始自顧自地奔向未來。——陳亞豪《你不必逞強,時間會為你療傷》
8. 人的痛苦卻時時在發生,但生活卻永遠是美好的。生活不是一場林黛玉似的憔悴和憂傷,而是需要在這青蔥歲月里,去適應生活,去升華生命,活出生活的那份超然,你能感知幸福,它就是幸福。——恒愚法師《學會幸福的活著》
9.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0.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劉慈欣《三體》
11. 小,我們是還小。 但蔥蔥歲月 又豈能安好。
12. 愿歲月無可回頭,愿人生無可辜負。
13. 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三毛《歲月》
14. 天真歲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負你。——郭敬明《時間煮雨》
15. 所謂成熟,只不過是被歲月積壓后的無言以對。
3.贊美同學情誼的詩句
原發布者:下蛋后的春天
1、記憶似乎停留在了過去的時光中,那種青春和朝氣又一次的來臨,這個社會有點情比紙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功利化,但今天的老同學聚會不會摻雜任何一絲利益。對于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同學們來說,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方法來自身的存在和價值。或許沒有必要去計較身份與地位的高低,也沒有必要去苛求財富的多少,只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彼此共處的時光就可以了。 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覺中校園一別已有三十多個年頭了,世間有這么一種情感,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但卻能一見如故,這就是同窗之情。忘不了三十多年前那個七月流火的日子,依稀還記得那個告別的晚會,依稀還記得宿舍樓前那些整裝待發的行李,還有那分別時的擁抱和淚水,帶著年輕的夢想,帶著和同離別的傷感揮別了學校,踏上了社會,誰知這一揮就是三十多載。3、青山在,人未老,同學情正濃;歲月增,水長流,情懷依舊深。4、世間有一種感情,雖然久不聯絡,甚或一輩子都難以再見面,卻能一見如故,那就是同學情誼。同學,尤其是同桌,意味著曾經共同擁有過的一段青蔥歲月,那是一段深刻、難忘,它已然融入了彼此的生命,必將留在人生記憶長河中永遠不會泯滅!?5、從初中到高中,從豆蔻年華到花季雨季,恰同學少年,一同飛揚青春的旋律,經歷過成長的煩惱,承受過考試的壓力,走過了叛逆的日子。?6、匆匆歲月,歲月匆匆。時間老人的年輪轉得真快,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4.有關青蔥歲月的說法
青蔥歲月是16~20歲左右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扎成兩結于頭頂把頭發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指剛成年。指二十歲。
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
《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
5.青蔥歲月指的是什么
“青蔥歲月”,指年青的沒有負擔的歲月吧,也是指年輕不復存在的時光。
蔥又可引申為匆忙的匆,含來去匆匆、歲月如歌的意思。 也因此,常有文學作品用“青蔥歲月”來形容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的那段時期。
有這樣四種較為形象的解釋:
年輕
最重要的一點,山西絕大部分方言中“chun的發音就類似與chong”所以說這個詞條來自于山西人的口音,不完全是諧音,是口音。
就是指處于成長期間的年輕,用綠色代表年輕,說明不夠成熟!
青年時代
字面意思就是像青色的蔥一樣的歲月。指的是年輕時代。
嘗試解釋一下,青春歲月,是一種時間、生理上的表述,比較正統,比較學術,比較理智。青蔥歲月既然涉及到了蔥,就一定跟它有關系。青蔥歲月,是一個更形象化的用詞,表明人生象青蔥一樣,雖不成熟卻已有味道,辛辣、刺激,但這種辛辣沒有歲月的磨礪肯定不是真正的辣、真正的痛楚,多少還是帶有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所以青蔥實際是辣中帶甜的。
青春
“青蔥”的諧音是“青春”,也許就是這么簡單。
【青蔥】字典解釋,形容植物濃綠。
青蔥應為“青驄”:
出自“謝家寶樹,偶有黃葉;青驄俊騎,小疵難免”
“謝家寶樹”的典故來自《世說新語》:早年謝安問謝玄等子侄的志向,只有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也就是希望投身報國,像馥郁的芝蘭和亭亭的玉樹一樣,既高潔又輝煌,一般指很有出息。謝家子弟確實是這樣一次次安定與挽救了東晉王朝,忠誠高潔,勇敢睿智。后以“謝家寶樹”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青驄
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 唐杜甫《高都護驄馬行》詩:“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歘然來向東。” 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駕》:“趁斜陽南山雨收,控青驄煙驛水郵。”
謝家寶樹,偶有黃葉;青驄俊騎,小疵難免
再優秀的人也是會有缺點,再好的俊騎也難免會有小毛病 所以以“寶樹”,“青璁”來比喻大有希望的年輕人。
年少懵懂的那段時光
義項出自《孔雀東南飛》形容劉蘭芝美貌的一句話: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少女十指纖纖,如同蔥根。然而經歷不多,頗為“青澀”。故名“青蔥歲月”。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青蔥歲月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