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先學會做人再做事的古詩詞有哪些
1、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3、
己亥雜詩·其五
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
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
不第后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關于為人處事的格言或詩句
原發布者:維旺(精選)
關于為人處事的名言關于為人處事的名言1、做人要講是非,但不要太計較利害;做事要講利害,但不要太害怕是非。對人,要往好處想,往長處看;對事,要往遠處想,往大處看。2、做人:一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二要謙和為美,多讓少爭。三要與人為善,切忌驕橫。四要仗義疏財,扶危濟貧。五要誠信待人,遠離是非。3、做人要內外一如,處事要知行合一;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無欺。4、比賽,有勝有負;地位,有上有下;際遇,有好有壞;人生,有得有失。做人要盡力而為,處事要隨遇而安!5、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要懂禮儀,懂得尊重人,懂得鄙人者人恒鄙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甜言慰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禮。知者不博,博者不說,妙語精言,不多為貴!7、動之以情,待之以禮,立身以德,施眾以義。為人以誠,律己以嚴,處事以恒,助人以愛。做人須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難服于力!8、大海的浪花靠風吹起,生活的浪花靠人鼓起。做人應積極進取,挑戰人生,使人格完美,使真情永恒!9、人以待已為是非,我以待人為對錯;人以利已為恩怨,我以利人為取舍;人以得失為得失,我以善惡為善惡;人以地位升浮為親疏,我以感情真假為遠近。14、好話,能引起別人善心;壞話,會激起別人惡念。多說一句好話,多添一分和氣。為人就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結好緣。19、做事寧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錯誤;做人寧可笨些,不
3.描寫做人的詩句
□聰明睿知,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富貴,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
歡樂,悲之漸也。 □只是常有懼心,退一步做,見益而思損,持滿而思溢,則免于禍。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
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根做人。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殃咎之來,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
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
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潔冰清,襟抱如光風霽月,氣概如喬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書有末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
操守要嚴明,不可激烈。 □聰明者戒太察,剛強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唐荊川云:“須要刻刻檢點自家病痛,蓋所惡于人許多病痛處,若真知反己,則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事事難上難,舉足常虞失墜。件件想一想,渾身都是過差。
□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
邵康節詩云:‘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親切有味。”
□精細者,無苛察之心。光明者,無淺露之病。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足恭偽態,禮之賊也。
苛察歧疑,智之賊也。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必有容,德乃大。
必有忍,事乃濟。 □呂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須審勢擇人。
‘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蓋群情多暗于遠識,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
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白香山詩云:“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劉念臺云:“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煉事法。
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 陸 游 此詩揭示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原理。
學習書本知識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唐) 李 賀 詩中嘲諷了脫離實際、華而不實的文章毫無用處,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并指導實踐,那種不為實踐服務的認識毫無意義。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消盡國魂空。 (清) 梁啟超 此詩說明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能促進事物的發展,反之,則阻礙事物的發展。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唐) 羅 隱 香州長徑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唐) 陸龜蒙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唐) 自居易 這組詩包含了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如果只停留在現象上,認識就會流于膚淺和片面。前兩首說明,吳王夫差窮奢極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國,把吳亡歸罪或歸功于西施的認識,是片面膚淺、有失公允的。
第三首說明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偽,就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 吾聞池中魚,不識海水深。
吾聞桑下女,不識華堂陰。 (唐) 于 賁。
4.寫做人的詩句
1、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出自先秦佚名的《小明》原詩節選 《小明》嗟爾君子,無恒安處。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谷以女。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譯文 長嘆息你們這些君子,莫貪圖安逸坐享福分。應恭謹從事忠于職守,交正直之士親近賢人。
神靈就會聽到這一切,從而賜你們福祉鴻運。長嘆息你們這些君子,莫貪圖安逸碌碌無為。
應恭謹從事忠于職守,與正直之士親近伴隨。神靈就會聽到這一切,從而賜你們洪福祥瑞。
2、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于明神。出自兩漢班昭的《東征賦》原文節選 《東征賦》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
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興。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于明神。庶靈祇之鑒照兮,佑貞良而輔信。
譯文 人世間只有美德永垂不朽啊!身軀埋葬了還有名望長存。典范的著作里贊美不絕啊,人們敬重的是美德和仁賢。
吳國公子季扎說過:“衛國君子多而無患”,他的話不但可信而且還很靈驗。后來的衰落導致了患難不斷,于是那里衰敗,再也沒有興盛。
我懂得上天主宰著人的命運,從此就身體力行接近仁賢。勉勵自己實行高尚的言行,對人應盡忠孝、善于寬恕。
親善正直而無怨無悔,讓神明知道我的精誠。愿神靈審查并監察我的言行,保佑我真誠善良的輔佐之心。
3、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出自先秦詩人屈原的《卜居》原詩節選 《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譯文 “是寧愿憑力氣除草耕作呢,還是游說于達官貴人之中來成就名聲呢?是寧愿直言不諱來使自身危殆呢,還是跟從習俗和富貴者來偷生呢?是寧愿超然脫俗來保全(自己的)純真呢,還是阿諛逢迎戰戰兢兢,咿咿喔喔(語無倫次地諂言獻媚)來巴結婦人呢?是寧愿廉潔正直來使自己清白呢,還是圓滑求全,像脂肪(一樣滑)如熟皮(一樣軟),來諂媚阿諛呢?4、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出自宋代詩人周敦頤的《愛蓮說》原詩 《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出自先秦時期屈原的《離騷》原詩節選 《離騷》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譯文 違背是非標準追求邪曲,爭著茍合取悅作為法則。
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么艱難。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干。
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寧愿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保持清白節操死于直道,這本為古代圣賢所稱贊。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形容做事先做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