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級第一課的教案古詩詞三首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的教學設計一、設計思想古詩詞教學應該提倡“三要”:詩句要反復誦讀;詩意要大致了解;詩篇需熟練背誦。
首先,古詩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只有出聲誦讀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妙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誦讀還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其次,要閱歷膚淺的現代兒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詩人在特定情境中表達的情感志趣,實在是勉為其難,所以了解大概詩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再次,教材中選編的古詩都是古詩中的精品,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經典性。
不僅需要熟練背誦,而且應該在以后任何時候都能脫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詩教學中,我把誦讀貫穿始終,并且層層推進,第一個層次要求“會讀”,第二個層次要求“讀懂”第三個層次要求“吟誦”。
在誦讀中讀熟詩句,在誦讀中理解詩意,在誦讀中體會詩韻,在誦讀中感悟詩境。二、教材分析《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絕句。
“靜”是全詩的血脈,“獨”是全詩的詩眼。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地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
我靜靜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整首詩中流露出了詩人孤寂的心聲。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篇。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的山水風貌。
詩句充滿了語言美和韻律美。但是對學生來說,詩中有些字詞難免有些深奧,如“相和”、“白銀盤”、“青螺”,對于一個閱歷尚淺的小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如何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句描寫的意境、領悟詩句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江南好”,“好”在哪兒呢?并不是“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三、學情分析根據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
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像畫面,體會意境。
四、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庭”“螺”“諳”“潭”等五個生字。,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理解古詩大意,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五、重點難點重點:能通過想象和朗讀理解古詩大意。
難點:感悟古詩意境和詩人的感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六、教學策略和手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的熏陶。
七、課前準備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古詩的資料。2、多媒體課件八、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
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
《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評析:[上課伊始,教師通過和學生聊李白,背誦李白的詩歌,讓學生認識了一個豐富的,豐滿的李白,同時也為學好新課打下了基礎。]二、會讀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是古詩百花園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
誰來讀一讀題目?(生讀)1、學寫“亭”字師:這個“亭”字是我們今天要求寫的字。看到過亭子嗎?跟我們的這個字有沒有聯系呢?(生答)師邊簡筆畫亭,邊說“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
2.描寫秋天的古詩四年級5課
人教版: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大成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3.四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的意思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廬山是雄奇的大嶺,側看則是陡峭的高峰,隨著視線的轉移,從高處、低處、遠處、近處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迷惑不能認識廬山的真正面目,只因為自己身處廬山之中。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①,豐年留客足雞豚②。山重水復疑無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4.小學四年級五年級古詩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我一直覺得這不是古人的詩作。
有人說是王維寫的,也有人說是清朝人的作品。 鋤禾 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詩的原題為《憫農》。
這是其一。90年代以來的三年級課本收有其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詩的原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
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后面還有四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幾句有些難,怎么能教給二年級的兒童呢? 第五冊有兩首古詩。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第六冊有兩首古詩,但沒學。
登鸛鵲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四年級開學發的課本是四省市合編教材。第七冊教材收的古詩是《登鸛鵲樓》和《江上漁者》。
第八冊收的是《早發白帝城》和《絕句》。我只上了3個星期四年級,就去讀五年級了,還是沒有學《登鸛鵲樓》和《江上漁者》。
第九冊有7首古詩。 第16課《古詩三首》因為大班已經在四年級學過,不再講,我們小班隨著他們,也沒學。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三首古詩真是太美妙了!不經意間早已熟讀成誦了,不過“沒學”總讓人有些遺憾。 第34課是《古詩四首》。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十七日觀潮 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對我們小班來說,那是時隔一年才學古詩。
《浪淘沙》是我們上學以來學的第七首古詩。因為除了課本,沒有機會讀到更多古詩,每個人都是十分欣喜。
第十冊有8首古詩。 第6課《古詩四首》。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第31課是《古詩四首》。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橫溪堂春曉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 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 白鷺飛來無處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5.四年級第一課的教案古詩詞三首
【內容】: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釋義】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簡單的意思: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日出時,江邊的紅花顏色鮮艷勝過火焰,春天來了,江水綠如藍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譯 :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中的滾浪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憶江南①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四五年紀的古詩詞如何上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