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春節有關的故事.俗語.詩歌有些什么呢
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 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 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 共說此年豐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 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 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 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 只與東君偏故舊俗語拜年的話--好聽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日期故事 一、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
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
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
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
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三、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
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
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
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四、桃符的傳說 宋代王。
2.形容城市繁華景象的句子
北京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筑,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里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筑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白天繁華的一切都隨著夜幕的的拉下沉淀出些許難得的安靜。路旁落下的枯葉隨著風沿著馬路牙子時斷時續的滾動。
北風,路燈,偶爾疾駛而過的汽笛聲:似乎無處不彌漫著夜的味道。到處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空氣傳來一陣陣的喧鬧聲。
高樓拔地而起,整齊如一。熙熙攘攘的人群,神色匆匆。
城市的晚上,是多姿多彩的,既有熱鬧、喧囂的一面,也有輕快、恬靜的一面。難怪外來的游客,都羨慕香港的夜生活呢。
當我憑欄俯瞰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美麗的城市盡收眼底;整整齊齊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十字街頭,工整的廠房,林立的煙囪。 每當夜幕降臨,整個攀鋼一片燈火輝煌,就像天上閃爍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好看,還要富有吸引力。
紅的,綠的,藍的,黃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著燦爛光華的鮮花。燈光一閃一閃的,更像建設者們智慧的眼睛。
我仰望高樓大廈的時候,心想這鋼筋水泥和有機玻璃的間隙和反復折射的幻象中,是否有一雙眼睛在悄悄看著我,是否有一種節奏,向心跳一樣,從容地起搏,成為這石頭森林中唯一可以稱為一種相對靜止和永恒的東西。 小城的燈像遠飛的螢火蟲,忽閃忽閃地越來越昏暗,整個城市像籠罩在夢幻中。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幽靜代替了喧鬧。在十幢大樓的中心有一座大花壇,花壇里開著美麗的鮮花,長著嫩綠的小草,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早晨,人們騎著自行車,迎著第一縷晨曦,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去開始新的一天的生活。
這個城市總是蘇醒得太過于早。昨夜的浮塵還未來得及平定,甫暗下的路燈似是仍有昏黃色的燈光要透出來,細看時卻是晨曦的折射。
并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樣的場景。年輕的白領裹著風衣在街邊等待公車,妝容精致卻遮不住滿臉沉重的倦意。
轎車一輛又一輛呼嘯著過去。里面乘坐著的是這個城市里略微富裕但是依舊每天疲于奔命的中產階級們。
而這個點上,通常不太會出現“上層人士”的影子。更多的,是牽著孩子的母親,玩命似的一路狂奔的害怕遲到的公司小職員,騎著電摩打算出門辦貨的大叔,等等等等的小角色。
路邊的早餐店永遠人滿為患,呼喊聲此起彼伏,所幸老板娘早練就過耳不忘的神奇本領。其實哪里不是人滿為患。
公車站、地鐵、超市。各種的交通路線像蜘蛛網一樣覆蓋到城市每個角落。
一批又一批的人像貨物一樣被裝卸著。整個城市有如一個繁忙的空殼。
大家都在奔忙。奔忙著各自艱難的生活。
夜晚的上海要美麗得多,就像是濃妝淡抹的現代美女,時尚而炫目。各色閃亮的霓虹燈讓整個城市流光溢彩、神采飛揚。
那些高檔酒店燈火通明,里面一定有人在推杯換盞,意在不醉不休。那些寫字樓的玻璃幕墻變成了巨大的顯示屏,切換著不同的廣告畫面與標語。
燈光的影子映進黃浦江,是一種迷亂的效果——江水,你也在這燈紅酒綠的都市里迷醉了么?太多的回憶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太多…停留了好多地方,古老的云崗,唯美的金陵,繁華的外灘,厚重的古鎮,還有那個生我養我的家… 當熬夜變成一種習慣,當睡眠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艱苦的日子里,讓我們走的更近,更近。而今,回到熟悉又陌生的都市里,星巴克的咖啡依然香醇,燈火通明的高架橋環繞著這個越來越光怪陸離的城市。
保持著80 的時速,看著腳下繁華美麗的常州,卻有種空空的難過。喝著咖啡,看著腳下形色匆匆的路人,或是街道上的車水馬龍,是習慣么?我這樣問著自己。
萊蒙都會,南大街,新天地….略帶些迷茫。哈根達斯,星巴克,棒約翰….說不出的感覺。
生活越來越忙碌,很多時間我都無暇去回顧,也許這就是生活。可是很多個夜晚我都午夜夢回,一切仿佛昨天,微笑掛在我的嘴角。
呈現在我眼前的,確是一幅奇景。無邊無際的燈海,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地方。
分不清哪是市區,哪是北暗;哪是嘉陵江,哪是長江。但見有些燈光,結成一團,成為一個巨大的燈球;有些燈光,聯在一起,像一條狹長的銀鏈;有些燈光,則是若斷若續,似明似暗飄蕩著,似有無限詩情,無限畫意。
廣州的標志是“五羊”。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中國歷史上最悠久、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商店剛開門,人們便像開了閘的潮水一樣,把商店擠得滿滿堂堂的。
在這里,春節熱鬧火爆的氣氛總是比別處要來得早些。顧客們抱著大包小包擠出柜臺,個個臉上掛著笑,心里淌著蜜。
售貨員呢,從貨架上拿這又拿那,手腳忙個不迭,臉上沁出汗珠,心窩里笑出聲兒。經過他們的手,這些琳瑯滿目的貨物將要流向多少鄉村城市,流向多少家庭,給大家增添。
3.古代詩句,描寫夏天的詩,采蓮折梅這兩種意向能用在里面嗎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釣魚灣 儲光羲 垂釣綠灣春,
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
荷動知魚散。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唐代詩人高駢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
《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宋代詩人秦觀
《納涼》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里
《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4.形容“想靠近卻不敢,想離開又不能”的詩句有哪些
1、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宋·樂婉《卜算子·答施》
翻譯:離別之后痛苦的相思如滄海一樣深而無際,讓自己備受煎熬,美好的往事就像天上的云一樣,遠不可即。
2、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宋·樂婉《卜算子·答施》
翻譯:想把握住這將別的時刻,流盡了千千萬萬行的眼淚,也留不住遠行的戀人,讓我愁腸寸斷。
3、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宋·樂婉《卜算子·答施》
翻譯:我想與戀人相見卻又無法相見,想要結束這段愛情卻終究舍棄不了。
4、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宋·樂婉《卜算子·答施》
翻譯:你我如果是前生沒有緣分,那么就等待來生,再結為夫妻。
5、折花枝,恨花枝,準擬花開人共卮,開時人去時。——明·俞彥《長相思·折花枝》
翻譯:折下美麗的花枝,不覺又怨恨起花技,原來打算花開時我們一起賞花共飲,誰知花開后情人一去不返不見蹤影。
6、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明·俞彥《長相思·折花枝》
翻譯:害怕相思折磨自己,相思之情卻早愁人,到相思時卻事無辦法擺脫它,心中稍稍平靜眉頭又露幾分。
7、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唐·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翻譯:巫山神女艷遇楚王,原是夢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獨處無郎。
8、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唐·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翻譯:雖然深知沉溺相思,無益健康;我卻癡情到底,落個終身清狂。
9、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清·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翻譯: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10、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清·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翻譯: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5.描寫春天的語段
近了,近了,我傾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
燕子在呢喃,大雁掠過藍天,潺潺流水捎來了春天的訊息。不知從哪里溜來一抹新綠,接著,就像早約好似的,樹們綻開新芽,碧草綠滿山坡,到處是誘人的綠。
真的——春天來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獨自漫步在街上,不覺地感到有些口渴,便大步邁向了冷飲店。
剛走進門,我有些猶豫了,眼前的一切使我回想起······ 去年,同是陽春三月,也同是這家冷飲店,遇到的卻是使人辛酸的事。 那天,我急匆匆地走進這家冷飲店,要了一個冰淇淋,轉身欲到桌旁就坐的時候,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大人的懷里,冰淇淋弄得那人一身。
我傻了眼:“對不——”話剛出口,腿上猛感到一陣疼痛······我眼睛有些模糊了,我什么也不想說,只顧沖出門去。 轉眼一年后的今天,我居然鬼使神差地又來到了這里,、為了不惹麻煩,我大口大口地吃著冰淇淋,心里只想快些離開這里, 可越急越出麻煩。
吃完了,我隨手把空盒一扔,不巧,正扔到了一個人的褲子上了。那人一轉身,我嚇呆了,這不就是去年踢我的那個人嗎? 我閉上了眼睛,只等著被踢上幾腳,腦子里剩下一片空白。
“對——對不起!”我在喉嚨里唧咕著,因為恐懼,那聲音連我自己都聽不見。 那人看了我一眼——可我只覺得他的眼神不像以前那么兇,那么嚇人。
我只聽到一句風趣的話:“沒什么,反正褲子已臟了,正該洗又懶得洗呢,這下,真謝謝你逼著我洗了!不用害怕,哈哈哈·······” 是不是我聽錯了,這不像是夢吧! 對,這不是夢! 心里放下了那塊“石頭”,我開心地笑了。 我感到今年的春天特別美,因為今年的春天讓我真正給找著了。
春之懷古 (臺)張曉風 --------------------------------------------------------------------------------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天涯。
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呤也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若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只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紗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
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侯,他們決定將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的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只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它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于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
而風,交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春之懷古(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了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了山麓,從山麓唱到了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
一聲雷,可以無端的惹哭滿天的云;一陣杜鵑啼,可以都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
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沒邏輯,而仍可以好的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長期有如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一段故事:《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到的飛騰,一雙患痛風的腿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相告的時侯,他們決定將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