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三首
四年級上冊21課古詩2113三首
21.古詩三首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5261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4102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1653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夏日絕句
[宋]李清專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屬項羽,
不肯過江東。
2.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1到21課所有課文請給我1,11,19課的課文內容,
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獨坐敬庭山、望洞庭、憶江南)第二課:桂林山水第二課:桂林山水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第四課:七月的天山第五課:中彩那天第六課:萬年牢第七課:尊嚴第八課:將心比心第九課:自然之道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第十一課:蝙蝠和雷達第十二課:大自然的啟示(“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第十三課:夜鶯的歌聲第十四課:小英雄雨來第十五課:一個中國孩子的喚聲第十六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第十七課:觸摸春天第十八課:永生的眼睛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第二十課:花的勇氣第二十一課:鄉下人家。
3.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1到21課所有課文
第一課:古詩詞三首(獨坐敬庭山、望洞庭、憶江南)
第二課:桂林山水第二課:桂林山水
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第五課:中彩那天
第六課:萬年牢
第七課:尊嚴
第八課:將心比心
第九課:自然之道
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第十一課:蝙蝠和雷達
第十二課:大自然的啟示(“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
第十三課:夜鶯的歌聲
第十四課:小英雄雨來
第十五課:一個中國孩子的喚聲
第十六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第十七課:觸摸春天
第十八課:永生的眼睛
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
第二十課:花的勇氣
第二十一課:鄉下人家
4.四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有哪些
人教版: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四時田園雜興【宋】·范大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5.四年級下冊語文23課古詩詞三首講解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后兩句寫得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看,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里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2.詞句解析。
(1)“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蔥蘢,而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蒙蒙。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
(2)“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農活,沒有人閑著,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才”“又”平實的用詞,充分地說明了農民的勞動的繁忙緊張,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贊美之情也體現無遺。
(3)“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動描繪了鄉村里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
(4)“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著種瓜。一個“學”字,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點明時間是在春季,正是鱖魚上市的時節,地點是在西塞山前。全句為: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桃花盛開,白鷺飛翔,碧波粼粼,鱖魚跳躍,好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6)“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全句意思為: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閑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6.四年級下冊的21課怎樣寫成古詩
學習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課前準備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2.課文插圖.A 案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由題入手,弄清題意1.板書課題.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4.簡介詩人及背景.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反復誦讀,弄懂詩意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品評朗讀,感悟詩情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積累語言自學《四時田園雜興》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4.背誦.第二課時 漁歌子激情導趣,理解課題1.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反復吟誦,理解詞義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5.全班交流: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1.教師導語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積累運用,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3.默寫兩首古詩.B 案第一課 時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以圖導題,理解題意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2.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以疑促讀,理解詩意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4.小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解疑品讀,感悟詩情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背誦,積累語言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第二課時 漁歌子創設意境,理解課題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3.簡介作者背景: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渲染氣氛,理解詞義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白鷺:閑適的象征.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境.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7.教師小結: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反復吟誦,感悟意境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積累語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3.默寫兩首古詩.。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21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