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愛文言文或我愛古詩詞600字
我愛古詩詞我酷愛語文,更喜歡古文,文言文是我喜歡的古文類型之一,而最愛的古文類型就是古詩詞了。
我之所以喜愛古詩詞,可能是因為表姐。小時候,我的表姐就鐘愛語文,她非常喜歡古文,你別看她最喜歡的是文言文,但是以前她經常給我背誦古詩詞,表姐不光背詩句,還給我講述古詩詞的大概詩意和所描繪的意境。那些古詩詞不僅詩句美,連連所描繪的意境也美。“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和恰恰啼。”這是唐代詩人杜甫作的《江畔獨步尋花》,我還記得表姐當時給我講的大概詩意:在江邊散步,看見黃四娘家前的小路上鮮花朵朵,把枝頭都壓彎了,是多么鮮艷,多么美麗啊!就連可愛的蝴蝶也不舍得離開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也在為花兒歌唱:“真美麗啊!真美麗啊!”聽著表姐講述的詩意,我想象到了那種美麗的田園風情,是多么美麗,真是恍若人間仙境!
漸漸地,我發現光是詩句、詩意、意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欲了。我開始想方設法地調查、了解詩人。“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所作的《望洞庭》。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劉禹錫的詩內容富于戰斗色彩,生活氣息濃,其語言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托政治內容,是唐代詩壇上的重要詩人,被稱為“詩豪”。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進士,交往甚多,人稱“劉柳”,也與白居易交誼深厚,世人將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作品有《劉夢得文集》。
這樣優美、瑰麗的古詩詞,不僅讓我陶冶了自身的情操,還增長了語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我愛古詩詞!
2.贊美徐州的古詩
贊美徐州的古詩有:1、元代 薩都剌《彭城懷古》2、宋代 蘇軾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3、宋代 蘇軾 《江城子.別徐州》4、作者不詳的《情懷徐州古八景》5、宋代 呂定《戲馬臺》6、北宋 陳師道《登快哉亭》一、彭城懷古元代 薩都剌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
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起伏如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臺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譯文古老的徐州啊形勢極為險要,這里曾經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遙想身披鐵甲的雙瞳人項羽,身跨烏騅馳騁千里流血流汗,率眾浴血奮戰營帳如云;最終四面楚歌八千人風云四散烏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東子弟的陰魂而自過江東。
到而今只有黃河如帶蜿蜒于遠方,紛亂參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龍。取得勝利的劉邦陵闕而今也秋風蕭瑟,禾黍離離長滿關中。
當年項羽操演兵馬的戲馬臺已殘破不堪,燕子樓上空留風流韻事的傳說,早已人去樓空。人生百年如秋風中的匆匆過客,暫且開懷暢飲一飲千盅。
回望夕陽照射著凄涼的荒城,獨自倚立闌干目送著遠去的飛鴻。作者元代著名蒙古詩人薩都剌,少年得志,趨達人生顛峰。
赴任江南路經徐州時,懷念先祖馬上功業,感念項羽縱橫九州,俯瞰古彭四野群山,吊古傷今、感慨人生,英雄豪邁、吟成絕唱。該詞由我國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著名歌手韓磊演唱,取名《一飲盡千鐘》(木蘭花慢?彭城懷古)成為徐州城市推介歌曲。
二、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宋代 蘇軾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譯文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秋天的夜景清幽無限。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看見。
三更鼓聲,聲聲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把我的夢驚斷。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來后我把小園處處尋遍。
那長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歸路,對著故鄉家園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盼盼已經不在,樓中的畫堂里空留著那呢喃雙燕。
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后世有人,面對著這黃樓夜色,定會為我深深長嘆。
三、江城子.別徐州宋代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馀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
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譯文流落在滾滾紅塵中,人在天涯,思緒無窮!已經相逢了,可在一起時候的歡樂卻是那么短暫。
在我臨行之時,握著佳人纖細的玉手,欲語還休,只得流淚對著漫天飄零的落花。想要問溫暖的東風還留下多少?春天縱使還在,與誰共賞呢?隋堤在陽春三月里的時候,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卻要在此時和向北歸家的鴻鵠背道而馳,遠去南方的吳中,回頭遠望這第二故鄉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離別的眼淚寄給徐州,卻是流不到楚江的東面啊!四、情懷徐州古八景作者不詳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斗幾千秋;黃茅崗上金絲柳,紅杏花開燕子樓;戲馬臺前笙細細,云龍山上樂悠悠;九里山前高項戰,白云洞中靜安修;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萬古留;楚漢相爭今何在?惟有橫波水東流。
這首古詩作者不詳,說的是徐州古時候叫彭城,從來就是個打仗的地方,有文字記載的就有200多次。此詩說的是舊時徐州的八大景觀:黃茅崗、燕子樓、戲馬臺、云龍山、九里山、白云洞、子房山、王陵母冢。
戲馬臺,位于徐州市中心區戶部山上,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五、戲馬臺宋代 呂定據鞍指揮八千兵,昔日中原幾戰爭。
追鹿已無秦社稷,逝騅方嘆楚歌聲。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臺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黃流依舊繞彭城。譯文橫刀勒馬指揮著八千江東子弟兵,往日在中原一帶經歷過多少次的戰爭,英雄角逐親手推翻了暴秦的統治,最終還是悲歌"逝騅",感慨四面的楚歌之聲。
英雄的往事像過眼的煙云,至今英雄又何在?戲馬臺前寂寞冷落只有青草叢生。回首云龍山郁郁蔥蔥高高矗立,黃河的流水悠悠,依然環繞這古老的彭城。
六、登快哉亭北宋 陳師道城與清江曲,泉流亂石間。夕陽初隱地,暮靄已依山。
度鳥欲何向,奔云亦自閑。登臨興不盡,稚子故須還。
譯文一條蜿蜒曲折的江水,繞著城墻緩緩地流淌;泉水穿過亂石,濺起陣陣水花,發出嘩嘩的聲響。遠處,西下的太陽剛剛隱入地平線,層層暮靄就遮住了重重山岡。
那空中的鳥兒急忙地飛翔,不知道它要飛向何方;天上飄浮流動的白云,是那么的悠閑,和我的心情一樣。我站在快哉亭上游興正濃。
3.請你為學校的這次主題活動設計幾種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一:舉辦“我與名著之間的故事”交流會
活動形式二:
活動形式三:
(2)下表是某同學搜集到的本校學生閱讀的情況,請根據相關數據,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你的發現。
某中學學生閱讀情況調查表
.. 調查年份
所占比例調查內容..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不喜歡閱讀
42%
32%
20%
喜歡
閱讀
閱讀紙質書籍
20%
23%
24%
用手機、電腦閱讀
38%
45%
56%
4.《“(蘇軾)徙知徐州”閱讀答案》古詩原文及翻譯
原文 (蘇軾)徙知①徐州。
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②,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驅使復入。軾詣③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④禁軍且為我盡力。
”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⑤,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⑥。軾廬⑦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⑧以守,卒⑨全⑩其城。
譯文 蘇軾調任徐州。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即將被沖毀,城里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
蘇軾說:“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這里,就不會讓決堤的水毀了城墻。” 于是將富民們趕回城中。
蘇軾到武衛營,把卒長叫出來說:“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你們雖然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盡力。”卒長說:“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這些小人物應當為您效力。
”于是率領他的士兵拿著畚鍤出營,修筑東南方向的長堤,堤壩從戲馬臺起,末尾與城墻相連。雨日夜不停,沒有受損的城墻只有三版。
蘇軾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經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墻各處守衛,最終保全了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