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洞簫賦 王褒

            洞簫賦原文: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風蕭蕭而徑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礚礚而澍淵。

            朝露清冷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間。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幸得謚為洞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帶以象牙,其會合。鎪鏤里灑,絳唇錯雜;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膠致理比,挹抐擫。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體勢,闇于白黑之貌形;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喪精;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

            故吻吮值夫宮商兮,和紛離其匹溢。形旖旎以順吹兮,瞋以紆郁。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逫律。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或渾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或漫衍而絡繹兮,沛焉競溢。惏栗密率,掩以絕滅,霵曄踕,跳然復出。

            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啾咇而將吟兮,行鍖銋以和啰。風鴻洞而不絕兮,優嬈嬈以婆娑。翩綿連以牢落兮,漂乍棄而為他。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和。

            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瘱,順敘卑達,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

            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或雜遝以聚斂兮,或拔摋以奮棄。悲愴怳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被淋灑其靡靡兮,時橫潰以陽遂。哀悁悁之可懷兮,良醰醰而有味。

            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剛毅強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鐘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淫、叔子遠其類。嚚、頑、朱、均惕復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悴。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時奏狡弄,則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愺恅瀾漫,亡耦失疇,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撇涕抆淚;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是以蟋蟀蠖,蚑行喘息;螻蟻蝘蜒,蠅蠅栩栩。遷延徙迤,魚瞰鳥睨,垂喙轉,瞪瞢忘食,況感陰陽之和,而化風俗之倫哉!

            亂曰:狀若捷武,超騰逾曳,迅漂巧兮。又似流波,泡溲泛,趨巇道兮。哮呷喚,躋躓連絕,淈殄沌兮。攪搜捎,逍遙踴躍,若壞頹兮。優游流離,躊躇稽詣,亦足耽兮。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賴蒙圣化,從容中道,樂不淫兮。條暢洞達,中節操兮。終詩卒曲,尚馀音兮。吟氣遺響,聯綿漂撇,生微風兮。連延絡繹,變無窮兮。 

            洞簫賦鑒賞

            《洞簫賦》對后來馬融《長笛賦》、嵇康《琴賦》諸作均有一定的影響。馬融在《長笛賦》序文中闡述其創作動機時說:“追慕王子淵、枚乘、劉伯康、傅武仲等簫、琴、笙頌,唯笛獨無,故聊復備數,作長笛賦。”由此可見其影響。談到《洞簫賦》必然要提到枚乘,據《文選》記載枚乘應是最早寫音樂賦的作者,但他的《笙賦》早已亡佚,所以無從考證。而他的《七發》第一部分就描寫了音樂,結構上主要是從琴的取材、制器、樂聲等方面來展開的。王褒的《洞簫賦》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對《七發》中相關的片斷的擴充,但《七發》并不以音樂命名,而且音樂也只是其一部分,所以《洞簫賦》應是現存最早的、以音樂為題材的作品。

            《洞簫賦》的結構布局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作者詳細地敘述了簫的制作材料的產地情況,然后寫工匠的精工細作與調試,接著寫樂師高超的演奏,隨后寫音樂的效果及其作用。基本上通過“生材、制器、發聲、聲之妙、聲之感、總贊”的順序來寫洞簫這件樂器,這也成為后來音樂賦的一個固定模式。漢代以前,橫吹、豎吹的管樂器統稱為笛或邃,所稱簫者應該是排簫,所以《洞簫賦》之簫應為排簫。從賦中“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中的“參差”也可知此處洞簫為排簫,因為古時洞簫又有別稱“參差”。排簫即洞簫或簫,據《爾雅·釋樂》郭璞注曰大簫“編二十三管”,小簫“十六管”。下面以《洞簫賦》的結構順序來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

            (一)生材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此句指出了簫竹的產地,即江南的土山坡上。《丹陽記》曰:“江寧縣慈母山臨江生簫管竹”,由此其產地也得到了印證。再接下文章用大段的文字來描寫簫竹所處的環境:

            “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靡,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湯,又足樂乎其敞閑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風蕭蕭而徑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揚素波而揮連珠兮,聲礚礚而澍淵。朝露清冷而隕其側兮,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秋蜩不食,抱樸而長吟兮,玄猿悲嘯,搜索乎其閑。處幽隱而奧庰兮,密漠泊以猭。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

            此段寫到了山、水、猿、禽,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會產出適合作簫的竹子,突出簫竹吸收天地之精華而成材的環境。

            (二)制器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準法,帶以象牙,掍其會合;鎪鏤離灑,絳唇錯雜,鄰菌繚糾,羅鱗捷獵,膠致理比,挹抐擫鑈”此句主要描寫了簫的制作,寫到了巧匠魯班制器,夔、妃來定律數,并鑲嵌上象牙作為裝飾,以及各種文飾,可見其制作的工序繁瑣、細致,就其外形來說也會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三)發聲

            此部分寫到了盲者由于“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所以才能做出“ 故吻吮值夫宮商兮,龢紛離其匹溢”的音樂,這也是古代之所以有很多盲人樂師的主要原因。在后面緊接著寫到了吹奏者吹奏時的身體的動作(“形旖旎以順吹兮”)以及面部的動作(“氣旁迕以飛射兮”),這種面部臉頰和咽部“一鼓一縮”的技巧動作應該是古代的吹奏方法,在現在看來這種方法應該是不科學的。此部分還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樂聲的特點如“或渾沌而潺湲兮,獵若枚折”等。

            (四)聲之妙

            這一部分主要描寫了樂聲的美妙效果,“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和”寫到了人聲與簫聲的和諧相伴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以下幾句“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氾濫,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瘱,順敘卑迏,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溫潤,又似君子。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分別描寫其巨聲、妙聲、武聲、仁聲的特點,并運用通感的描寫方法來闡述不同“樂聲”的特點,寫到“巨聲”以“慈父之畜子”這樣的形象來描述其人聲和簫聲和諧的特點,用“孝子之事父”來形象的表述“妙聲”清和流暢的特點。“武聲”則已“雷霆輘輷”的意象來表述。至于“仁聲”的特點就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即以和緩的南風吹拂萬物的景象來表現。

            (五)聲之感

            這一部分主要描寫聽者的感受。“故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剛毅強虣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寫到不同的人聽到這樣的音樂后的反映,來說明此音樂的感化教化作用。“鐘期、牙、曠悵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的描寫雖然有些夸張,但那也同樣表現了音樂的美妙所達到的藝術感染力。“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故聞其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撆涕抆淚;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已”則從“知音”和“不知音”者內心的感受及“悲”“歡”之音所造成的不同的情感沖擊來描寫不同的聲音感受。再后來則通過描寫“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螻蟻蝘蜒,蠅蠅翊翊。遷延徙迤,魚瞰鳥睨,垂喙蜿轉,瞪瞢忘食”蟋蟀、蚸蠖、螻蟻、蝘蜒等動物的表現從另外的角度寫對樂聲的不同感受和音樂引人入勝的效果。

            (六)總贊

            這一部分寫到了簫聲音色豐富的特點,描寫聲音強、弱、高、低不同的效果,并運用比喻的后發來進行描繪。

            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結合作者的生平來看,作者比較注重對儒家音樂思想的闡發,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仁人之德來比擬音聲,展現了作者的儒家意識,這是對儒家音樂思想的發揮。從文章中讀者時時能夠感受到儒家文化對他的影響。

            總的來說《洞簫賦》開音樂賦固定寫作模式的先河,在他以后,其他賦家紛紛效仿,從而使這種模式的地位得以確立。從另一方面講,《洞簫賦》的這種“取材、制器、發聲……”的模式基本囊括了此樂器所能涉及的諸多方面,這與武帝確立的“大一統”的思想不無吻合之處,而從一下的細節方面,讀者同樣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一)取材方面:在描寫這一部分時,作者強調了簫竹所處環境的險峻、凄寒,即“江南丘壑”、“嶇嵚巋崎”,同時也寫到了選材的要求,在文中則體現為“洞條暢而罕節兮”的描述,這些正與儒家推崇逆境造才、為才是用的思想相吻合。當然作者也沒有忘記“圣主”的作用,從而體現了階級觀念。

            (二)制器方面:要求做到“挹抐擫鑈”,即中制、符合禮制規格,這與禮樂制度的等級觀念不無關系,而且從洞簫的外形來看,它也是非常符合禮制的。

            (三)聲音的描述方面:在描述不同的聲音時,特別是描寫巨聲和妙聲時,用“慈父畜子”和“孝子事父”的仁義道德表現來形象的展現其聲音的特點。

            (四)聲音作用方面:這一部分集中的體現了儒家音樂思想中的所推崇的教化作用。“嚚、頑、朱、均惕復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頓顇”此句說頑固兇殘的丹朱、商均、夏桀、盜跖、夏育、申博聽了以后都受到震驚而醒悟過來,改變自己的惡性而陷入自我反省之中。“吹參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貴”則說吹奏洞簫就能把人引入感化之道,所以長久地使用它的作用就很可貴了。所以說此部分所體現的儒家音樂思想的教化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洞簫賦》還很好的體現了漢代“以悲為美”的社會審美趣向,“悲”據蔡仲德先生的論斷來說漢代所說的悲應該是指“悲樂”,而不是說音樂感動人而使人產生撇淚流涕的表現。首先取材方面,通過“孤雌寡鶴”“秋蜩不食”“玄猿悲嘯”這些物象以說明簫竹生長環境的悲,從而為簫的制作奠定了悲的基調。然后又提到了盲樂師的因為生下來就不見光明,心中郁結了很多憂愁悲憤,只有通過音樂來表現出來,所以才會有“寡所舒其思慮兮,專發憤乎音聲”的表現。對于樂聲的感受和作用,文中提到“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偉之”,即認為只有那些體會到悲樂感情的人才能稱之為“知音者”,說明作者以能欣賞悲樂為其音樂審美的標準,這也是漢代音樂審美的一大特色。

            總之,《洞簫賦》為后來音樂賦的寫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范,在描寫方面它運用多種手法,為讀者展現了一幅色彩鮮艷的圖畫,其中既有高山流水,也有樂師盡情的表演,更有對于樂聲的生動的描述,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音樂思想方面,此賦涉及很多儒家音樂思想的內容,這也是漢代“大一統”思想影響的表現,但是文中有很多內容涉及“聲音”的描寫,所以使音樂固有的娛樂性凸現出來,這一點也是他的賦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文中也很好的體現了漢代“以悲為美”的審美趣向,從而更加全面的展現了漢代大文化背景對作者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洞簫賦 王褒

            兩漢

            東門行 佚名

            閱讀(287)

            東門行原文: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東門行翻譯及注釋翻譯剛才出東門的

            兩漢

            五噫歌 梁鴻

            閱讀(287)

            五噫歌原文:陟彼北芒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五噫歌翻譯及注釋翻譯登上北芒山啊,噫!回首遙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宮殿那高大壯麗啊,噫!百姓那辛勤勞作啊,噫!遙遠漫長那無止境啊,噫!注釋①陟(zh

            兩漢

            塘上行 甄宓

            閱讀(301)

            塘上行原文: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

            兩漢

            舊題蘇武詩/別詩四首·其一 佚名

            閱讀(292)

            舊題蘇武詩/別詩四首·其一原文: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愿子留斟酌,敘

            兩漢

            匈奴歌 佚名

            閱讀(307)

            匈奴歌原文: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翻譯及注釋翻譯  失去了焉支山,我們放牧困難,生活貧困,婦女們因過著窮苦的日子都沒有好的容顏。失去了祁連山,使我們喪失了良好的牧場,牲畜不能繁殖。我們是多么凄傷

            兩漢

            孤兒行 佚名

            閱讀(234)

            孤兒行原文: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

            兩漢

            刺世疾邪賦 趙壹

            閱讀(261)

            刺世疾邪賦原文: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逾增其荼毒。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為利己而自足。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謅日熾,剛克消

            兩漢

            箜篌謠 佚名

            閱讀(302)

            箜篌謠原文: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箜篌謠鑒賞此詩《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屬《雜歌謠辭》。箜篌,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此以為題,與歌辭內容無

            兩漢

            酷吏列傳序 司馬遷

            閱讀(303)

            酷吏列傳序原文: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奸偽

            兩漢

            枯魚過河泣 佚名

            閱讀(302)

            枯魚過河泣原文: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枯魚過河泣賞析此詩屬漢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想象極其浪漫的寓言詩。“枯魚”就是干魚。詩中寫一個遭到災禍的人以枯魚自比,警告人們行動小心,以免招來禍患。開頭兩句突兀而起,奇

            兩漢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

            閱讀(274)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

            兩漢

            華曄曄 劉徹

            閱讀(311)

            華曄曄原文:華曄曄,固靈根。神之斿,過天門,車千乘,敦昆侖。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云集。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沛施佑,

            兩漢

            曾子不受邑 劉向

            閱讀(336)

            曾子不受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

            兩漢

            逐貧賦 揚雄

            閱讀(331)

            逐貧賦原文: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終貧且窶。禮薄義弊,相與群聚,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汝在六極,投棄荒遐。好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戲土沙。居非近鄰,接屋連家。恩輕毛羽,義薄輕羅。進不由德,退不受呵。久為滯客,其意謂

            南北朝

            渡河北 王褒2

            閱讀(266)

            渡河北原文: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渡河北翻譯及注釋這首詩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寫,河,指黃河。南北朝時期,河北以為地區,先后有幾個少數民族的軍事領袖陸續建立政權,漢人認為

            兩漢

            九懷 王褒

            閱讀(233)

            九懷原文:匡機  極運兮不中,來將屈兮困窮。  余深愍兮慘怛,愿一列兮無從。  乘日月兮上征,顧游心兮鄗酆。  彌覽兮九隅,彷徨兮蘭宮。  芷閭兮藥房,奮搖兮眾芳。  菌閣兮蕙樓,觀道兮從橫。  寶金兮委積,美玉兮盈堂。  桂水兮潺湲

            詩詞

            有關洞簫的詩句傳說

            閱讀(24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有關洞簫的詩句傳說,內容包括有關簫的詩句,有關簫的詩句,有關簫的詩詞。1.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 徐志摩《再別康橋》 2.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簫默。 3.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4.三千

            詩詞

            有關贊美洞簫詩句

            閱讀(422)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有關贊美洞簫詩句,內容包括有關簫的詩句,有關簫的詩句,有關簫的詩詞。1.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 徐志摩《再別康橋》 2.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簫默。 3.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4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