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曾子不受邑 劉向

            曾子不受邑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選自漢·劉向《說苑》)

            曾子不受邑翻譯及注釋

            翻譯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裳在地里耕種。魯國的國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贈他一座城鎮。說:“請用這座城鎮的收入,修飾一下你的服裝。”曾子沒有接受,派來的使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來了,可曾子仍然沒有接受。派來的人說:“先生不是有求于國君,完全是國君自己封贈給你的,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過,接受了人家贈送的東西,就怕得罪人家;給人家東西的人免不了會驕橫。縱然魯君贈送我采邑,沒有對我表現出驕橫,我能不怕他嗎?”最后,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曾參的話足以保全他的氣節。”

            注釋
            ①曾子,即曾參。
            ②邑,城鎮。致邑,封贈一座城鎮。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土地,稱做采邑。魯國國君送給曾子一座城鎮,不同一般饋贈,應視為封賜。
            ③修:修飾。
            ④奚:何,為什么。
            ⑤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后,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
            ⑥使:命令,派遣。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舊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曾子不受邑寓意

            無功不受祿,這是理所當然。曾子對魯國,沒有什么貢獻,而魯國國君,要給他一座城鎮,僅僅是為了幫助他修飾儀表。雖然這是國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對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豐厚的饋贈,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他回答魯君派來的人所說的一段話,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卻是反映了出于尋常的饋贈,正直的人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負疚的心理狀態和思慮。親友間的相互贈送,系于情誼,不必過于拒讓,因為彼此沒有什么報答不報答。但是,如魯君以采邑相贈,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話來考慮考慮,是否應該接受。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曾子不受邑 劉向

            兩漢

            華曄曄 劉徹

            閱讀(312)

            華曄曄原文:華曄曄,固靈根。神之斿,過天門,車千乘,敦昆侖。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云集。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沛施佑,

            兩漢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

            閱讀(275)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

            兩漢

            枯魚過河泣 佚名

            閱讀(303)

            枯魚過河泣原文: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枯魚過河泣賞析此詩屬漢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想象極其浪漫的寓言詩。“枯魚”就是干魚。詩中寫一個遭到災禍的人以枯魚自比,警告人們行動小心,以免招來禍患。開頭兩句突兀而起,奇

            兩漢

            酷吏列傳序 司馬遷

            閱讀(303)

            酷吏列傳序原文: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奸偽

            兩漢

            箜篌謠 佚名

            閱讀(303)

            箜篌謠原文: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從風暫靡草,富貴上升天。不見山巔樹,摧杌下為薪。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箜篌謠鑒賞此詩《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屬《雜歌謠辭》。箜篌,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此以為題,與歌辭內容無

            兩漢

            洞簫賦 王褒

            閱讀(275)

            洞簫賦原文: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兮,標敷紛以扶疏。徒觀其旁山側兮,則嶇嵚巋崎,倚巇迤,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聯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閑也。托身軀于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蒼色之潤堅。感陰陽之變化

            兩漢

            東門行 佚名

            閱讀(287)

            東門行原文: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東門行翻譯及注釋翻譯剛才出東門的

            兩漢

            逐貧賦 揚雄

            閱讀(331)

            逐貧賦原文: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終貧且窶。禮薄義弊,相與群聚,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汝在六極,投棄荒遐。好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戲土沙。居非近鄰,接屋連家。恩輕毛羽,義薄輕羅。進不由德,退不受呵。久為滯客,其意謂

            兩漢

            蒿里 佚名

            閱讀(308)

            蒿里原文: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躕。蒿里翻譯及注釋翻譯  蒿里是魂魄聚居之地,無論賢達之人還是愚昧之人都不免一死,魂歸蒿里。主管死亡的神對人命的催促是多么緊迫啊,人的性命不能久長,更容不得稍稍逗留。

            兩漢

            獄中上梁王書 鄒陽

            閱讀(299)

            獄中上梁王書原文: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

            兩漢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司馬遷

            閱讀(331)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原文: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

            兩漢

            景星 佚名

            閱讀(295)

            景星原文:景星顯見,信星彪列,象載昭庭,日親以察。參侔開闔,爰推本紀,汾脽出鼎,皇佑元始。五音六律,依韋饗昭,雜變并會,雅聲遠姚。空桑琴瑟結信成,四興遞代八風生。殷殷鐘石羽龠鳴。河龍供鯉醇犧牲。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微感心攸通修名

            兩漢

            燕趙多佳人 佚名

            閱讀(303)

            燕趙多佳人原文: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兩漢

            橘柚垂華實 佚名

            閱讀(299)

            橘柚垂華實原文: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聞君好我甘,竊獨自雕飾。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為羽翼。橘柚垂華實注釋柚:或作“櫾”,果名,橙類。首二句比喻自己本是懷才而隱居的人。委身:托身。“委身玉盤”,比

            兩漢

            九嘆 劉向

            閱讀(260)

            九嘆原文: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齊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后

            兩漢

            司馬錯論伐蜀 劉向

            閱讀(242)

            司馬錯論伐蜀原文: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

            兩漢

            虎求百獸 劉向

            閱讀(211)

            虎求百獸原文: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

            兩漢

            鷸蚌相爭 劉向

            閱讀(223)

            鷸蚌相爭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

            兩漢

            梟逢鳩/梟將東徙 劉向

            閱讀(244)

            梟逢鳩/梟將東徙原文: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梟逢鳩/梟將東徙翻譯及注釋翻譯一天,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將要到哪

            兩漢

            三人成虎 劉向

            閱讀(224)

            三人成虎原文: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

            兩漢

            晏子使楚 劉向

            閱讀(245)

            晏子使楚原文: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

            兩漢

            文侯與虞人期獵 劉向

            閱讀(248)

            文侯與虞人期獵原文: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文侯與虞人期獵翻譯及注釋翻譯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