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周頌·桓 佚名

            周頌·桓原文:

            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于昭于天,皇以間之。

            周頌·桓翻譯及注釋

            翻譯
            萬國和睦,連年豐收,全靠上天降福祥。威風凜凜的武王,擁有英勇的兵將,安撫了天下四方,周室安定興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蒼,請皇天監察我周室家邦。

            注釋
            ⑴綏:和。萬邦:指天下各諸侯國。
            ⑵婁(lǚ):同“屢”。
            ⑶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
            ⑷桓桓:威武的樣子。
            ⑸保:擁有。士:指武士。
            ⑹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國而擁有天下。
            ⑺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⑻於(wū):嘆詞。昭:光明,顯耀。
            ⑼皇:皇天。間(jiàn):通“瞷”,監察。

            周頌·桓鑒賞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頌》曰:……又作《武》,……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可知《桓》是樂舞《大武》六成(第六場)的歌詩(關于《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將》一詩的鑒賞文字)。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歷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注解“六成”為“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云:“《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云:“《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將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為類祭于上帝,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紂,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謚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為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后,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桓》詩即為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詩的前三句,是以“綏萬邦,婁豐年”來證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婁豐年”在農耕社會對贏得民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百姓對能致物阜年豐的王朝總會表示擁護;而獲得農業豐收,在上古時代離不開風調雨順的自然條件,“婁豐年”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天意的象征。中間四句歌頌英勇的武王和全體將士,并告訴全體諸侯,武王的將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衛周室。疊字詞“桓桓”領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壯的氣勢,而“于以四方”云云,與首句“綏萬邦”上下綰合,一強調國泰民安,一強調征服統治,而都有周室君臨天下的自豪感。最后兩句是禱告上蒼、讓天帝來作證,以加強肯定,同時也是對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應。詩的核心就是揚軍威以震懾諸侯,從而達到樹立周天子崇高權威的目的,其內容正與《尚書·周書·多方》一致。詩名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點明了主題。詩的語言雍容典雅,威嚴而出之以和平,呈現出一種歡樂的氛圍,涌動著新王朝的蓬勃朝氣。

            周頌·桓創作背景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周頌·桓》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紂成功告廟之時,當時只有三成。《逸周書·世俘》中也有記載,武王班師回鎬京之四月辛亥,“薦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憲,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謁(告)我(伐)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明明》三終。”故王國維《說勺舞象舞》一文推測,《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這六成可以分開來表演,還可以獨立表演,于是名稱也就隨之而不同。這一推測大約是正確的。

            據《禮記·樂記》,孔子對《大武》六成所表現的歷史事件作有如下說明:“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按,舊讀“崇”下斷句,非)。”鄭玄注解“六成”為“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而《毛詩序》云:“《桓》,講武類祃也。桓,武志也。”孔穎達疏云:“《桓》詩者,講武類祃之樂歌也,武王將欲伐殷,陳列六軍,講習武事,又為類祭于上帝,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紂,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時,詩人追述其事,而為此歌焉。”則所述與《禮記》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謚法辟土服遠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經統有四方,則毛序孔疏謂此詩為武王伐殷講武類祃之樂歌與原詩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樂舞表現的是周公帶成王東伐奄國之后,回到鎬京,大會四方諸侯及遠國使者,舉行閱兵儀式,即所謂“兵還振旅”,以揚天子之威的史實,《周頌·桓》詩即為舉行閱兵儀式前的禱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周頌·桓 佚名

            先秦

            丘中有麻 佚名

            閱讀(201)

            丘中有麻原文: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丘中有麻翻譯及注釋翻譯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來的步伐。土坡上一片麥田

            先秦

            葛屨 佚名

            閱讀(186)

            葛屨原文: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葛屨翻譯及注釋翻譯腳上這一雙夏天的破涼鞋,怎么能走在滿地的寒霜上?可憐我這雙纖細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別人縫制衣裳?做完后還

            先秦

            桑柔 佚名

            閱讀(182)

            桑柔原文: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蔑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憂

            先秦

            板 佚名

            閱讀(192)

            板原文: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圣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

            先秦

            湛露 佚名

            閱讀(213)

            湛露原文: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湛露翻譯及注釋翻譯早晨露珠重又濃,太陽不出不蒸發。如此盛大的晚宴,不喝

            先秦

            莊暴見孟子 孟子及弟子

            閱讀(179)

            莊暴見孟子原文:莊暴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

            先秦

            齊桓下拜受胙 左丘明

            閱讀(184)

            齊桓下拜受胙原文:夏,會于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

            先秦

            椒聊 佚名

            閱讀(164)

            椒聊原文: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椒聊翻譯及注釋翻譯花椒樹上果實累累香滿園,繁衍豐茂采來可把升裝滿。那至誠至敬仁義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

            先秦

            渭陽 佚名

            閱讀(186)

            渭陽原文: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渭陽翻譯及注釋翻譯我送舅舅歸國去,轉眼來到渭之陽。什么禮物送給他?一輛大車四馬黃。我送舅舅歸國去,思緒悠悠想娘親。什么禮物送給他?美玉飾品表我心。

            先秦

            大叔于田 佚名

            閱讀(178)

            大叔于田原文: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

            先秦

            子產論政寬猛 左丘明

            閱讀(191)

            子產論政寬猛原文: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于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

            先秦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

            閱讀(186)

            季梁諫追楚師原文: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于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

            先秦

            甫田 佚名

            閱讀(169)

            甫田原文: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甫田翻譯及注釋翻譯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

            先秦

            葛屨 佚名

            閱讀(186)

            葛屨原文: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葛屨翻譯及注釋翻譯腳上這一雙夏天的破涼鞋,怎么能走在滿地的寒霜上?可憐我這雙纖細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別人縫制衣裳?做完后還

            先秦

            丘中有麻 佚名

            閱讀(201)

            丘中有麻原文: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丘中有麻翻譯及注釋翻譯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來的步伐。土坡上一片麥田

            南北朝

            作蠶絲 佚名

            閱讀(225)

            作蠶絲原文: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作蠶絲注釋①懷絲:雙關語,諧“懷思”。②微軀盡:身死。蠶吐絲后即化為蛹。此借喻為了愛情不惜生命。③纏綿:雙關語。以蠶絲的“纏綿”喻愛情的“纏綿”。作蠶絲賞析本篇是一位女子一

            先秦

            桑柔 佚名

            閱讀(182)

            桑柔原文: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蔑資,天不我將。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憂

            先秦

            湛露 佚名

            閱讀(213)

            湛露原文: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湛露翻譯及注釋翻譯早晨露珠重又濃,太陽不出不蒸發。如此盛大的晚宴,不喝

            先秦

            板 佚名

            閱讀(192)

            板原文: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圣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

            兩漢

            孟冬寒氣至 佚名

            閱讀(214)

            孟冬寒氣至原文: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孟冬寒氣至翻譯及注釋翻譯農歷十月,寒氣逼人,呼嘯的北風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