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高中雅言經典誦讀稿,贊頌校園的詩歌
校園賦
——為山東科技大學校慶而作
大哉科大!南窺江淮,北臨黃河,東望大海,西攬岱岳,沂蒙在胸,長城[1]中隔,園分三區,氣吞兩國[2],小珠山下,裁得紫云[3]數片;岱宗坊側,割取瑤池[4]一角;金沙灘[5]西,聚集才俊萬千,趵突泉內,噴涌白蓮如雪;故曰科大:因天時而得地利,因地利而得人和,天下校園固多,而壯麗如斯者鮮矣!
智哉科大!大師云集,院士至有十六;賢者輩出,教授數達三百;名播華夏,學子遍于四海;文理兼修,尤重詩書禮樂,故風狂雨疾,不廢書聲響亮;月朗星稀,難掩明燈閃爍,蓋其文風之盛,雖稷下學宮不如也!
夫校園之設,恰如江河源頭;學子學成,終須龍歸大海,觀其離校之時,淚眼婆娑,徘徊不忍去者,不舍師友也,然其最不舍者,科大校園也!
[1] 指齊長城
[2] 指齊國與魯國
[3] 青島校區以紫色為主色調
[4] 泰安校區離泰山著名景點王母池不遠,王母池即瑤池
[5] 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家島的金沙灘景區
2."明禮修身 雅言雅行"詩歌朗誦稿件====緊急求助
一、自尊自愛,注重儀表 1. 維護國家榮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
2. 2.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 高跟鞋。 3. 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 4. 舉止文明,不說臟活,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 5.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的書刊、音像制品,不聽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參加迷信活動。
6. 愛惜名譽,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誘惑,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7. 注意安全,防火災、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等。
二、誠實守信,禮貌待人 8. 平等待人,與人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習慣。
謙恭禮讓,尊老愛 幼,幫助殘疾人。 9. 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
10. 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 11. 使用禮貌用語,講活注意場合,態度友善,要講普通話。
接受或遞送物品時要起立并用雙手。 12. 未經允許不進入他人房間、不動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記。
13. 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他人要道歉。 14. 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 l5. 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下課時,請老師先行。
三、遵規守紀,勤奮學習 16. 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17. 上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積極參加討淪,勇于發表見解。
18. 認真預習、復習,主動學習,按時完成作業,考試不作弊。 19. 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其他活動,遵守活動的要求和規定。
20. 認真值日,保持教室、寢室、校園整潔優美。不在教室、寢室和校園內追逐打鬧喧嘩,維護學校良好秩序。
2l. 愛護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墻壁、課桌、布告欄等處亂涂改刻畫。借用公物要按時歸 還,損壞東西要賠償。
22. 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愛惜糧食,節約水電,服從管理。 23. 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四、勤勞儉樸,孝敬父母 24. 生活節儉,不互相攀比,不亂花錢。 25. 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齊。
26. 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課余生活,堅持鍛煉身體。 27. 經常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
28. 外出和到家時,向父母打招呼,未經家長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 體貼幫助父母長輩,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關心照顧兄弟姐妹。
30. 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講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31. 待客熱情,起立迎送。
不影響鄰里正常生活,鄰里有困難時主動關心幫助。 五、嚴于律己,遵守公德 32. 遵守國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 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違章騎車,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跨越隔離欄。 34. 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動購票,給老、幼、病、殘、孕及師長讓座,不爭搶 座位。
35. 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莊稼、花草、樹木,愛護有益動物和生態環境。 36. 遵守網絡道德和安全規定,不瀏覽、不制作、不傳播不良信息,不進入營業性網吧。
37. 珍愛生命.不吸煙,不喝酒,不濫用藥物,拒絕毒品。不參加各種名目的非法組織,不 參加非法活動。
38. 公共場所不喧嘩。瞻仰烈士陵園等相關場所保持肅穆。
39. 觀看演出和比賽。不起哄滋擾,做文明觀眾。
40. 見義勇為,敢于斗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
3.關于明理修身,雅言雅行的三字經或詩歌
三 字 經 語音朗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
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
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
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
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
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數。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赤道下,溫暖極。
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濟。
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稱行省,三十五。 曰士農,曰工商。
此四民,國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
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
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
愛惡欲,七情具。 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黃,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宮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與絲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聲,宜調葉。 九族者,序宗親。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曾玄。 五倫者,始夫婦。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當順敘,勿違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婦翁,三黨名。 凡訓蒙,須講究。
詳訓故,明句讀。 禮樂射,御書數。
古六藝,今不具。 帷書學,人共遵。
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
但略說,能知源。 為學者,必有初。
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
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載,說仁義。 中庸者,子思筆。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學者,乃曾子。
自修齊,至治平。 此二篇,在禮記。
今單行,至治平。 四書通,孝經熟。
如六經,始可讀。 六經者,統儒術。
文作周,孔子述。 易詩書,禮春秋。
樂經亡,馀可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
有誓命,書之奧。 有國風,有雅頌。
號四詩,當諷誦。 周禮者,箸六官。
儀禮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禮記。
述圣言,禮法備。 王跡息,春秋作。
寓褒貶,別善惡。 王傳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爾雅者,善辨言。
求經訓,此莫先。 古圣著,先賢傳。
注疏備,十三經。 左傳外,有國語。
合群經,數十五。 經既明,方讀子。
撮其要,記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
取五種,修文質。 五子者,有荀揚。
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
考世系。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
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共和,始紀年。歷宣幽,遂東遷。
周道衰,王納墜。逞士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趙宋興,受周祥。十八傳,南北混。
遼興金,皆夷裔。元滅之,絕宋世。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磧。
太祖興,稱大明。紀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遷宛平。十六世, 至崇禎。
權閹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毀。
清太祖,興遼東。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終。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后漢三,國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證經。參通鑒,約而精。
歷代事,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漢賈董,及許鄭。皆經師,能述圣。
宋周程,張朱陸。明王氏,皆道學。
屈原賦,本風人。逮鄒枚,暨卿云。
韓與柳,并文雄。李若杜,為詩宗。
凡學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風。
口而誦,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波既仕,學且勤。
披薄編,削竹簡。波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
身雖勞,猶苦卓。 蘇明允,二十七。
始發憤,讀書籍。 波既老,猶悔遲。
爾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
游稷下,習儒業。 波既成,眾稱異。
爾小生,宜立志。 瑩八歲,能詠詩。
泌七歲,能賦棋。 波穎悟,人稱奇。
爾幼學,當效之。 蔡文姬,能辯琴。
謝道韞,能詠吟。 波女子,且聰敏。
4.求許多流傳千古的古文來背誦,優美的詩歌來朗誦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5.古詩詞誦讀開場白
送別類:
離別之時的知相送往往勾起人們無限的思緒,念舊、感傷、迷茫、悲情——萬千離別情感涌上頭,這個情感的噴發點是古代文人吟誦的重點。
邊塞類道
如果將美賦予音樂,邊塞詩便是豪放的軍旅進行曲。在豪氣沖天的軍鼓聲中,旌旗飄飄,萬馬齊喑,再輔以詩人或回高亢嘹亮或低回深沉的吟詠,構成奇情壯麗的邊塞曲
風景類
在古代詩人的眼中,世界是一幅多變的風景畫。從春寫到答夏,從夏寫到秋,又從秋寫到冬,總有寫不完的詩,抒不盡的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雅言朗誦古詩詞(求高中雅言經典誦讀稿,贊頌校園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