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于丹
讀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
網上買書的時候,看到很多網友評論這本書大多數都是贊美于丹老師的詞語很美,可我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很沉重。想來想去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自己對于書里面所提到的詩詞幾乎全然不知,甚至讀書時候學過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為我覺得詩詞對于我們現代人真的成了一種奢侈。其實我內心是向往詩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只因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夢想,工作的現實,讓我們將這詩意埋藏了。這讓我想到蔣勛老師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里面講到的,當看到一片景象讓我們很感動的時候,然而我們卻沒有言語來表達此刻心里的感受,那個時候我們是難過的,真的很難過。
于丹說“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知識少年癡談。”我認為想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詩意是很難得,至少在現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得。雖說現在的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
愛學習的你們,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單詞的習慣吧,那要不要考慮下每天背上一首詩詞呢?為了不再 “難過”,我更樂意每天來上一首。希望等到讀完部分唐詩宋詞后再來讀這本書,我想那時我會是幸福的。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要準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2.于丹最美古詩詞閱讀感悟六篇
讀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x0d網上買書的時候,看到很多網友評論這本書大多數都是贊美于丹老師的詞語很美,可我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很沉重.想來想去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自己對于書里面所提到的詩詞幾乎全然不知,甚至讀書時候學過的也都忘光;第二是因為我覺得詩詞對于我們現代人真的成了一種奢侈.其實我內心是向往詩意的,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只因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夢想,工作的現實,讓我們將這詩意埋藏了.這讓我想到蔣勛老師在《美,看不見的競爭力》里面講到的,當看到一片景象讓我們很感動的時候,然而我們卻沒有言語來表達此刻心里的感受,那個時候我們是難過的,真的很難過.\x0d于丹說“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知識少年癡談.”我認為想喚醒中國人心中那份詩意是很難得,至少在現在這個時代是很難得.雖說現在的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看得出作者的那份渴望.\x0d愛學習的你們,我想很多人都有每天背單詞的習慣吧,那要不要考慮下每天背上一首詩詞呢?為了不再 “難過”,我更樂意每天來上一首.希望等到讀完部分唐詩宋詞后再來讀這本書,我想那時我會是幸福的.\x0d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要準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3.于丹 喚醒心中的詩意 讀后感
喚醒心中的詩意讀后感
時至今日,我早已遠離了那些美妙的古詩詞,整日被現實的生活所包圍和夾裹著,早已沒有了慢慢欣賞和品讀詩詞的悠然心境和濃烈喜愛。直到當我手捧于丹老師的新書——《重溫最美古詩詞》,才發覺,原來對古詩詞的那份喜愛猶在,那份悠然與詩意猶在,那份慢慢品味生活的能力與感覺猶在。是這本《重溫最美古詩詞》喚醒了我心中的詩意。
于丹老師把那些最美的古詩詞用八個最美的意象串連起來,展示給我們一副連貫的、美妙的詩詞畫卷。春風飛揚、秋思浩蕩、明月千古、斜陽晚鐘、田園林泉、登臨況味、劍嘯長虹、詩酒流連,八個篇章、八種意象,既是對古詩詞的一種全景式回顧和賞析,同時也描摹和勾勒出了古詩詞在現代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換句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詩意,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詩意。
拿田園來說,我們現代人往往會覺得田園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家園,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到達的世外桃源。可是,于丹老師卻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他不同的田園,每片田園里都有一個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讀田園詩,是為了喚醒我們內心的一種狀態。也許田園就在寫字樓邊,也許田園就在柏油路上,也許田園就在你一天疲憊之后,也許田園就在你遠行歸來的那個時分。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有那樣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給田園的時候,才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不管我們多么匆忙,不管我們如何壯志凌云,不失去田園的人,才有充電的地方,有歸屬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發,走得更遠。”此刻,你還會覺得田園是一種虛無的、無法抵達的地方嗎?
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風秋雨去成長的,大地漸進蕭瑟,生命趨于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頓,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后,我們的心被春花秋月滌蕩得寧靜寬廣。這才是詩詞各種意象拂過心靈留下的真正意味。
再讀古詩詞,發覺與年少時不同,今日的品讀中多了些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把古詩詞帶入了生活。那份心中的詩意,已然被喚醒。
4.于丹 喚醒心中的詩意 讀后感
喚醒心中的詩意讀后感時至今日,我早已遠離了那些美妙的古詩詞,整日被現實的生活所包圍和夾裹著,早已沒有了慢慢欣賞和品讀詩詞的悠然心境和濃烈喜愛。
直到當我手捧于丹老師的新書——《重溫最美古詩詞》,才發覺,原來對古詩詞的那份喜愛猶在,那份悠然與詩意猶在,那份慢慢品味生活的能力與感覺猶在。是這本《重溫最美古詩詞》喚醒了我心中的詩意。
于丹老師把那些最美的古詩詞用八個最美的意象串連起來,展示給我們一副連貫的、美妙的詩詞畫卷。春風飛揚、秋思浩蕩、明月千古、斜陽晚鐘、田園林泉、登臨況味、劍嘯長虹、詩酒流連,八個篇章、八種意象,既是對古詩詞的一種全景式回顧和賞析,同時也描摹和勾勒出了古詩詞在現代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換句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詩意,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詩意。
拿田園來說,我們現代人往往會覺得田園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家園,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到達的世外桃源。可是,于丹老師卻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他不同的田園,每片田園里都有一個不可替代的主人公。
讀田園詩,是為了喚醒我們內心的一種狀態。也許田園就在寫字樓邊,也許田園就在柏油路上,也許田園就在你一天疲憊之后,也許田園就在你遠行歸來的那個時分。
每一個人生命里都有那樣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給田園的時候,才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不管我們多么匆忙,不管我們如何壯志凌云,不失去田園的人,才有充電的地方,有歸屬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發,走得更遠。”
此刻,你還會覺得田園是一種虛無的、無法抵達的地方嗎?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風秋雨去成長的,大地漸進蕭瑟,生命趨于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頓,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后,我們的心被春花秋月滌蕩得寧靜寬廣。
這才是詩詞各種意象拂過心靈留下的真正意味。再讀古詩詞,發覺與年少時不同,今日的品讀中多了些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把古詩詞帶入了生活。
那份心中的詩意,已然被喚醒。
5.最美古詩詞觀后感
唐詩與宋詞,兩顆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熠熠生輝的璀璨珍珠。
幾千年來,其高雅的文字,精美的詞句,不知令多少人心醉不已。 本書中,于丹教授就以她淡雅雋永的筆調,為我們講述一個又一個藏在那瑰麗詞句背后的動人故事。
本書分為春、夏、秋、冬、月詞、酒賦等幾個篇章。幾乎每翻一頁,我的心情就激動一分,我真的沒想到,平日里讀來,不過爾爾的句子,竟有那番千回百轉的滋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可多少?記得我很久以前就讀過這首詞,當時只不過以為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哪知,李煜這一問,乃國仇家恨盡問天的悲憤與不甘,真可謂是筆力千鈞。再言溫庭筠的詞,人道溫詞是濃妝貴婦,極盡艷麗之能事,可他卻也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的高格詞調。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將這一句視為做學問的第一境界。
想來也是與做學問中的某種境界相通吧。 就我個人而言,在宋詞大家中,我欣賞柳永的詞脈章法,也愛東坡的意韻高撥,在《定風波》一詞中,東坡所述:“回首何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一句,讓我對這位千年前的古人心生敬佩。說起蘇軾,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放派大家,辛棄疾。
在世人眼中,稼軒永遠都是一幅“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大丈夫模樣。
誰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麗質天成的佳句出自他手。
但是又有誰知他“把吳鉤拍了,無人會登臨意”的寂寞。假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仙李白能與稼軒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們倆肯定不會寫出這么多自剖心跡,流芳百世的佳句了吧!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越劇《牡丹亭》的唱詞讓我生生想起了陸游的釵頭鳳。這戲臺上才有的動人故事,被主人公陸游寫的字字泣血,如哭如訴。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柳永的詞以婉轉居多,像那“多情自古訴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道盡了離別久哭。可他也有“蝶戀花中,擬把疏枉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夜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坦率直白,不禁叫人心生憐惜。
關于宋詞,我真的說了很多,可唐詩,我認為駱賓王寫的寥寥十字足以概括人生的種種境遇。“昔時人沒處,今日水猶寒。”
感謝,感謝這本書讓我平凡的暑假生活變得不平凡,讓我不至于再次發出“人生長恨水長東”的莫名感慨。
6.于丹 重溫最美古詩詞怎么樣
我們這七十年代的人,如果不是家中有較好的讀書環境,那么基本上是缺少中國古文化滋養的一代,那時的書中,只有英雄主義,只有刻板教育,整天做的就是分析中心思想,好好的一個故事,非要整出點兒意義來,饒是愛語言的孩子,也是對語文課敬而遠之,對于中國古文化的啟蒙,我是直到初中才稍稍有所接觸,這還得益于一位非常好的語文老師,她對舊課本的厭惡與我們孩子是一樣的,所以她找一切時間教我們背古詩歌,雖然學習的時間很少,只有每次早自習,但是影響卻是深遠的,我是直到那時才知道,原來語文可以學得這么美。
但學到的畢竟太少了,所以我現在寫文章時常常深恨自己年少時學到的背會的太少,以至于從來沒有出口成誦的時刻,自己文化底蘊的缺失,讓我深知一個人如果喜愛文學,年少時哪怕只是囫圇吞棗地背誦,對一生都是極有好處的。到了上班再戀愛結婚后,再喜歡的東西,也沒有多少精力去學習與彌補了,常常是去書店買了回來,很認真地挑了一個時間捧著書,卻沒有百分百的心思認真去品味,這真是人生之最大的遺憾。
如今已經過了靠死記硬背獲取知識的年齡,只有一些閑散而親和的文字或還能引起些共鳴。 于丹老師之名氣,帶來的評價我想會是兩種,有的人全心全意地喜歡這個飽讀詩書的女子,有的人卻是嫌她硬氣有余,而溫柔氣過少,但無論哪種印象,都不能不讓我們對她的博愛有絲毫質疑,若放在古代,這個女子也定是個相當了得的角色,當然放在現代,她的脫穎而出也絕非毫無道理,一個女人,能夠于蕓蕓眾生間綻露自己的特色,定是有著別人沒有的奇特地方。
從前在電視中看到的于丹,我總是嫌她霸氣有余,但是這本新書《重溫最美古詩詞》卻讓我對她的印象有所改觀,縱然是再硬線條的女子,骨子里也有著她天性中的柔韌與溫情。能夠通讀古典詩詞的女子,無論如何,也能于那春花秋月里覓得一絲靜謐與安穩,只不過有些女子會以別的姿態掩蓋或者掩飾掉了。
懷著虔誠的心讀這本書,這樣的書,不能一下子關鍵吞掉,若是如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囫圇吞下,那么便什么滋味也品嘗不到,它需要你一點點慢慢地,假以時日地去品味,而你捧卷的時刻,一定要靜,或者尋個午后,或者尋個角落,在于丹老師的引領下,與春秋重新際會、與斜陽明月相邀、與田園登臨把酒,那些我們早已尋不見的美景良辰,那些我們被現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風光,那些我們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傾聽的惆悵情懷,那些我們內心一直都在,卻再也尋不見的詩意,只有尋一個安靜的時光,只為你自己的心而閱讀,你才能體會到此書的妙此書的清靜此書關于千年來源遠流長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重溫最美古詩詞》不是傳統的詩書集,上半部分是詩詞,下半部分是一個又一個冰冷的注釋,如若想吸收,就沒日沒夜地去背吧,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以春、秋、斜陽、明月、田園、登臨分類,以于丹老師自己對于詩詞的感悟來講解,于潛移默化中讓我們欣賞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結合現代人的思索,更會讓人對于古詩所創造的美產生一種思慕之情,讀這樣的書,如品一盅下午茶,悠悠的,半日時光便溜走了,怡情怡心,恰正似詩云“偷得浮生半日閑”般心中竊喜。
人至中年,少了些獲取占有之心,只有些與彼相遇便是最好之意,所以那些最美的古詩詞,年少時來不及背誦,甚至都未曾接觸,但是現在卻終于相遇相識了,而人生也有了自己的況味,再讀這樣的文章,便是千般滋味在心頭了。
7.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內容簡介
和于丹一起,重溫最美古詩詞,回歸自在大人生。
從解讀儒家經典《論語》到賞析中國傳統文化最源遠流長、普及率最高的古詩詞,于丹回歸古典文學專業,17年大學授課精髓,厚積薄發,讓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走近大眾、走近當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詩歌蘊藏著人類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鑒賞解讀。
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延續于丹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
讓讀者重溫中國傳統文學和古典哲學的精髓所在,找回心靈深處的寧靜之美。
8.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介紹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央視3套春節《丹韻詞音》引發古詩詞鑒賞熱潮,繼《論語心得》后又一央視力推經典欄目,于丹17年古詩詞教學積淀,首度爆發!從解讀儒家經典《論語》到賞析中國傳統文化最源遠流長、普及率最高的古詩詞,于丹回歸古典文學專業,17年大學授課精髓,厚積薄發,讓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走近大眾、走近當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詩歌蘊藏著人類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師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鑒賞解讀。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本作品延續于丹老師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讓讀者重溫中國傳統文學和古典哲學的精髓所在,找回心靈深處的寧靜之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于丹的最美古詩詞的讀后感(讀《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