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詞出現了哪些有名的詞人
到晚唐五代,詞的藝術水平有了發展,出現溫庭箱、李煜這樣一些詞人。
詞至宋代,達到鼎盛時期。宋初沿襲五代詞風,風格典雅,措辭華美,但內容單調,形式上多短調小令。
宋詞到柳永為之一變。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所作的詞內容主要反映都會里的下層人物,形式上常用長調慢詞,音律婉轉,便于歌唱。
到了蘇軾,又重開風氣。他是宋詞豪放派的創始人,詞風豪放,提高了詞的意境,解放了詞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束縛。
宋詞到南宋發展到高峰,許多作者出于反對金兵侵略的義憤,寫出了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詞章。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辛棄疾,他的詞發揚了豪放風格,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形式解放,達到詩、詞、散文合流的境界。
現存宋詞,搜集得最完備的是唐圭璋編的《全宋詞》。
2.唐詩宋詞中最有名的詩人詞人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3.著名的宋詞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閑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不出我,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4、《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4.最著名的宋詞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①。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個、愁字了得!
采桑子
【宋】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
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你隨便選一首)
5.列舉宋詞的著名詞人,代表作和特點
1.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代表作:《水調歌頭.中秋》《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1)蘇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①有不少關懷民生、表達愛國激情的詩作,有不少詩成為具體政治行為及建議的反映。②他在詩中記錄山川景物、村野風光、農家風俗,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更以詩抒寫憤懣,排遣憂愁,表現自己機智風趣、灑脫自在的個性和恬淡閑逸、不為物擾的心境,顯示了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
2)蘇詩中有不少以理趣見長的作品,詩人在寫景、詠物、記事之中,有意識地闡發某種生活哲理,表達對人生的思索。蘇詩中所談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詭,而是生活中隨觸而發的感想,在習以為常中給人新的啟迪。
3)采用寓言、隱喻手法,還善于運用賦的手法構成一種圖畫美。例如膾炙人口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比喻的新鮮與豐富是蘇詩的一大特色。又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蘇詩任情揮灑,風格多姿多樣。他欣賞陶詩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風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東坡豪”。
2. 辛棄疾,字稼軒.代表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青玉案.元夕》等等.特點他善于塑造鮮明、生動、虎虎有生氣的藝術形象。他筆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發的形象。
他寫自己的遠大抱負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滿江紅》)他寫自己的矯健身手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破陣子》)他寫自己的狂態是“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賀新郎》)他寫他人、古人也多是“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他筆下的景物也多是飛動壯觀的景色。僅如山,他寫道:“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沁園春》),“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菩薩蠻》),把靜態的山勢寫成奔騰的動態,極為豪放。
他善于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及象征手法來加強豪放色彩。如《水調歌頭》云:“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風格直逼詩仙李白。
又如《太常引》云:“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乘風”三句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與屈原“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實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檜一人而已。”(周濟《來四家詞選》)他善于運用跳躍、頓挫之法,增強時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將最凝重的感情熔鑄于開頭、結尾之中。
如《摸魚兒》(見后引)開頭“‘更能消,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后倒折出來,真是有力如虎。”(《白雨齋詞話》)而結尾又將一腔怨悱之情化入“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的衰敗景色中,使全詞的意境更加深邃。
又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列舉了“醉里挑燈看劍”等幾件壯事,但最后一句“可憐白發生”,又將無限感慨蘊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讀。辛詞的豪放風格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加以表現的,它“正而能變,變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得眾調”。
(胡應麟《詩藪》)這種豪放的“變調”(借用評詞家的用語,評詞家往往以婉約為正宗,以非婉約為變調)往往更能表現出辛詞的內在氣質和本色風格。辛詞善于寓剛健于溫柔之中。
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表面上完全是一首宮怨之詞,但實際上是抒發自己憂傷國事,忠而見謗的怨怒心情,正是那類“肝腸如火,色笑如花”的代表作。
辛詞還善于寓悲憤于閑適之中。這類詞以淡筆寫濃愁,輕筆寫重壓,閑筆寫大志,如: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3.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代表作《點絳唇》《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如夢令》特點: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
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
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6.比較著名的大詞人有誰
比較著名的大詞人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張孝祥、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等。
1、蘇軾 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2、辛棄疾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清平樂·村居》 3、張孝祥 代表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4、柳永 代表作:《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5、李清照 代表作:《如夢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擴展資料: 1、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2、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包括花間派)、豪放派兩大類。
(1)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秦觀、姜夔、吳文英、李煜、歐陽修、史達祖等。 (2)豪放派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陳亮、陸游、張孝祥、張元干等。
參考資料:宋詞_百度百科。
7.最有名的宋詞
最有名的宋詞應該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所以我認為這是寫得最有名的一首詞,此說也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8.二位最出名的女宋詞人
沒聽說過兩個,應該是四個女詞人吧?
李清照
中國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她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以致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出其左右 。
朱淑真
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詩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是劫后余篇。
吳淑姬[約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為秀才。家貧,貌美,慧而能詩詞。說詳拙作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淑姬工詞。有《陽春白雪詞》五卷,《花庵詞選》黃升以為佳處不減李易安。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處州松陽(今屬浙江麗水市)人。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僅活到27歲。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進士,祖父做過登士郎。父親曾任過提舉官。她自幼飽學,敏慧絕倫,詩詞尤得風人體。后人將她與李清照、朱淑貞、吳淑姬并稱"宋代四大女詞人"。
吳淑姬
吳淑姬,[約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為秀才。家貧,貌美,慧而能詩詞。說詳拙作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淑姬工詞。有《陽春白雪詞》五卷,《花庵詞選》黃升以為佳處不減李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