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與唐詩
以下是我個人總結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幫助到您。
唐詩的分期 (一)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這是唐詩繁榮的準備時期,唐代建國初的詩歌仍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靡纖弱,毫無生氣。
“四杰”的出現開始轉變了這種風氣。他們才氣橫溢,不滿現狀,通過自己的詩作抒發憤激不平之情和壯烈的懷抱,拓寬了詩歌題材 (二)盛唐時期 到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
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三)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
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并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四)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王朝的興盛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現了不少的杰出詩人。
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也很大。 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等。
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
2.關于唐詩和唐朝詩人
①初唐詩歌。
初唐詩歌仍處于陳隋時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圍的文人詩作浮艷柔麗。
上官體綺錯婉媚。只有魏徵、王績、王梵志等少數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但他們仍未擺脫六朝后期“采麗競繁”的影響。
真正廓清梁陳詩風影響的,是武后時期的陳子昂。他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抵制浮靡詩風。
與他略同時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問和文章四友(李嶠、崔融、蘇味道、杜審言),他們的作品多是奉和應制、點綴升平,但他們其他題材詩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審言的詩。
但他們的主要貢獻在律體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稱為五、七言律詩定型的奠基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
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
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說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
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于感傷。但并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
這樣寫來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②盛唐詩歌。
盛唐詩人在陳子昂和沈、宋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正確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結合起來。玄宗開元、天寶間,詩歌全面繁榮,名家大量出現。
他們的作品精麗華美、雄健清新、興象超妙、韻律和諧,表現了時代共同的藝術特色。邊塞詩和田園山水詩在盛唐詩中比重很大。
邊塞詩派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為代表,其作品氣氛濃郁、情調悲壯,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絕。田園山水詩人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最知名,他們的詩多反映閑適、退隱的思想情緒,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絕和五言古體。
這派詩人在發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進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維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亂前為多。
內容、題材豐富,氣勢雄放,想象豐富,風格飄逸,多側面、多層次地反映唐朝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心理。杜甫的詩則是動亂時代的詩史,忠實地記錄了國家的變亂和人民的苦難;博大精深,沉郁頓挫;開新樂府運動先聲。
在詩歌語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轉益多師,廣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為后世詩歌發展開辟了眾多途徑。另外,元結、沈千運、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較有特色的詩人。
登高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類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是杜甫詩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詩,寫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秋天,是詩人流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編》)。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
抒寫詩人內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詩由寫景開頭,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
時當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視,愈覺其迢迢無極,所以說“高”;夔州一帶,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不絕,所以說“哀”;深秋九月,潭寒澗肅,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說“清”;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所以說“白”。因為臺高,故愈覺其風大,所以說“急”;風大則水鳥低飛盤旋,所以說“回”。
用字遣詞都極其貼切。“天高”“沙白”“猿嘯”“鳥飛”,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征的。
3.唐朝與唐詩
以下是我個人總結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幫助到您。
唐詩的分期
(一)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這是唐詩繁榮的準備時期,唐代建國初的詩歌仍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靡纖弱,毫無生氣。“四杰”的出現開始轉變了這種風氣。他們才氣橫溢,不滿現狀,通過自己的詩作抒發憤激不平之情和壯烈的懷抱,拓寬了詩歌題材
(二)盛唐時期
到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三)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并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四)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王朝的興盛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現了不少的杰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也很大。
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等。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
4.唐詩與唐朝社會盛衰之間的關系
唐朝興盛,唐詩繁盛;唐朝衰敗,唐詩雄風不再:
1.唐朝政治寬松,社會開明,詩人以詩抒懷、借詩言志,解胸中塊壘,給了唐詩充分生存發展的空間,詩歌創作達到最高的造詣。
2.盛唐以降,雄風不再,唐詩就少了胸襟開闊的底氣和霸氣,詩歌創作已經很難達到盛唐時期的高度。
唐代詩歌繁盛的原因:
1.經濟上:唐代發達的經濟,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
2.政治上:而唐代實行的寬松政治政策,也對詩歌的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統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并存、廣開言路尤其是唐朝的科舉考詩賦,是唐詩繁榮的又一社會原因。
3.文化氛圍上:唐時期,上至宮廷生活,下至百姓生活,無一不可入詩,內容比前代豐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并存,古體近體兩種詩體共生。
4.皇帝個人:唐朝極重詩才,統治者大多是詩賦高手,例如唐玄宗時詩道高手,皇室成員皆以學習詩歌為榮,他們起到了不小推動作用。
唐詩:
唐詩泛指為創作于唐代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水平的最高時期,因此有唐詩之說,與宋詞并舉。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中,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
唐朝文學主要成就的特點:
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表現在詩歌領域,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朝進入黃金時代。流傳下來了兩千多位詩人創作的近五萬首歌。唐詩在體裁,數量和藝術成就方面都是以任何時期的詩歌都是無法相比的。
5.唐詩為什么在唐朝那么盛行
唐詩泛指創作于唐朝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唐詩的興盛的原因:
一:唐代社會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的束縛,在一些政治變革、經濟變革、取得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由‘門閥仕族攏斷政治’局面已基本結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思想大大解放,從而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詩歌創作’開拓了視野、詩歌藝術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經濟的普遍提高,給文學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廣泛的來源。
三:前代文學積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因此也為唐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詩人們是在前人的文化遺產上,發揚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長,推陳出新,把中華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6.反映唐朝不同時期的唐詩
我個人總結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幫助到您。首先我得指出一下你對唐朝文學的四個時期的區分時間不正確哦,不是:“初唐,中唐,盛唐,后堂”,而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唐詩的四個時期
(一)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這是唐詩繁榮的準備時期,唐代建國初的詩歌仍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靡纖弱,毫無生氣。“四杰”的出現開始轉變了這種風氣。他們才氣橫溢,不滿現狀,通過自己的詩作抒發憤激不平之情和壯烈的懷抱,拓寬了詩歌題材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二)盛唐時期
到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例:李白名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樂府·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樂府·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
(三)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并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四)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王朝的興盛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現了不少的杰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也很大。
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等。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
李商隱:
無題(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7.唐朝為什么詩詞出名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詩歌在唐代成為一種最普遍的文學形式,從帝王、貴族、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尼姑和歌妓,都有作品。
唐詩的內容極其豐富,大地、山河、戰場、邊塞、農村、城市,以及階級的對立、政治的風云、歷史的題材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婦女的遭遇等等,無不加以描寫,反映了唐代歷史發展的面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是唐以前的詩歌所沒有的。
唐朝的詩人發展了詩歌的各種體裁和形式,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呈現出萬花吐艷的景象。
唐詩達到繁榮無比的境地則與科舉考試和愛詩風尚有著直接的關系。 開元年間,進一步規定這場考試專考詩歌,并提高要求水準。
這些規定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習詩歌的熱潮。為了榮耀一生的進士及第,天下文人舉子無不以極大熱情學習和創作詩歌。
許多史料透露,人們為了順利考中進士,早在童蒙教育階段就開始學習詩歌了。一些著名詩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大家的作品,曾被民間無數次搜求、輯錄,作為教材在里學、私塾里使用。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唐朝皇帝對詩歌考試也特別重視,文宗、宣宗等皇帝每遇新科進士選拔出來,總是詢問有無杰出的詩歌文學之才。他們對詩歌大家尊崇之至。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
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郁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杰出代表。
后世宋、明、清雖仍有杰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8.請大家歸納一下唐朝的興衰史與唐詩之間的聯系
其實這個不虧為一個好的方面,古代的詩詞,可謂是一個朝代的側面反映.
俗語曰:詩以言志.詩人的情懷正是一個朝代的最好寫照.
唐朝,從詩詞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以安史之亂為界,之前稱之為初唐,此后為盛唐.
處唐的詩作,大都以建功立業為多,詩中充滿了詩人為未來美好的憧憬.其中尤以"初唐四杰"的作品為最.
盛唐的作品多以表達對祖國的美好河山,對山水的留戀為主,少了男兒情節.卻多了許多的兒女情長.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代表,描寫了如畫的江山和離愁別絮.此詩被聞一多先生評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蓋全唐",可謂是盛唐最好的寫照.
此后,面對國勢的衰落,詩人又生出了為民疾苦的情緒,但是絲絲屢屢,與總的大流而言,難樹一枳.
當然,在中國詩歌的長河中,唐朝是不 可多得的一個部分.希望大家多看看祖國的獨特文化,將其發揚,不要讓SONY和韓流沖擊的忘了老祖宗.
為了明天,多讀讀詩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