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有幾個地方描寫枸杞和人們的關系
共七個地方《詩經》中寫到枸杞的6首詩全部在《小雅》部分.另一首詩在《國風·將仲子》.《小雅》第一篇寫到枸杞的詩是《小雅·四牡》.這首詩共有5節,大意是在外服苦役的人們為了沒完沒了的\"王事\",遠離家園,備嘗艱辛,無暇顧及年邁的父母,為此而不勝悲傷.其中的第四節寫到了枸杞:\"翩翩者騅,載飛載止,集于苞(茂盛狀)杞.王事靡靡,不遑將母.\" 其二為《小雅·杖杜》,全詩共有4節,作品以一棵孤立生長的果樹起興,抒發了背井離鄉的\"征夫\"與父母、妻子相互思念,盼望早日團圓的情懷.其中的第3節前4句寫到了枸杞:\"陟坡北山,言采其枸.王事靡靡,憂我父母\". 其三為《小雅·南山有臺》,全詩共5節.這是一首為貴族頌德祝壽的詩.作品以桑、楊、李和枸杞等樹木比興,頌揚\"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萬壽無疆\",世代平安,子孫興旺--\"保艾爾后\".詩中第三、第五兩節與枸杞有關:\"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枸,北山有喻……樂只君子,保艾爾后\".據說\"枸杞\"一名的來由,源自兩個樹種特征的合稱,其樹干為\"杞樹\"的形態;樹枝則狀如\"枸樹\"雞爪形的果實.此說在這兩節詩文中找到了答案. 其四為《小雅·湛露》,全詩共4節,其中的第3節為:\"湛湛露斯,在彼枸杞,顯允君子,莫不令德.\"這首詩記敘的是貴族舉行宗廟落成典禮時,一位賓客以枸杞、紅棗和梧桐等樹比興,頌揚\"君子\"高貴的身份、顯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瀟灑的氣質. 其五為《小雅·四月》,全詩共8節,其中的最后一節寫到了枸杞:\"山有蕨薇,隰有杞荑,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大意是一位下層小吏到遠方行役,遭遇變亂,久不得歸,以山地荒野中的幾種苦寒植物比興,抒發自己痛苦不堪的心情. 其六為《小雅·北山》,全詩共6節.開篇即寫到了枸杞:\"陟彼北山,言采其枸.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靡,憂我父母\".這首詩記述一位長期擔負繁重徭役的下層小吏為了\"王事\",帶領役夫前往遙遠的北山去采摘枸杞,供貴族們享用.抒發了作者對年邁父母的深切憂思;對權貴們不顧下層百姓的\"叫號\"和死活,一味貪圖享樂的不滿情緒.《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記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事情,其中許多篇章系周人所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寧夏中河鄉、中衛狼窩子坑的西周墓葬、車馬坑證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盤山,到達今寧夏黃河南岸的海原、中寧、中衛地區.《詩經》七篇歌詠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難確指,唯獨《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詠采摘的應是今寧夏中衛市及其毗鄰地區山川原野上生長的枸杞子.該詩篇名\"北山\",開篇頭兩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說登上北山那高梁,采點枸杞子嘗一嘗.關于詩中的\"北山\",《山海經第十三·海內東經》載:\"涇水出長城北山,山在郁郅長垣北.\"《山海經》所說的\"長城北山\",即指\"郁郅長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長垣\"即今寧夏固原長城.固原長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盤山北垂及其余脈,亦即橫亙于今中衛市海原縣、中寧縣及原中衛縣香山地區的低山丘嶺區.這一帶的山脈,《山海經》稱作\"長城北山\",《詩經》稱作\"北山\".這一稱呼延續時間很長.《三國志·魏書》載:\"若(諸葛)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稱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寧夏固原六盤山北垂及余脈;\"隴道\"即穿越今寧夏海原、固原的六盤山古道.《三國志》說如果諸葛亮統兵渡過渭水,進入固原,占據六盤山北垂及其余脈的隴道關隘,就切斷了曹魏從中原通往河西的隴山大道.由上可知,這一地區稱做\"北山\",由來以久.這塊低山丘嶺區,古今都是盛產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經·西山經》等篇對枸杞子也有多處記載,指的還是這塊地方及其毗鄰地帶種植的枸杞子.。
2.詩經有幾個地方描寫枸杞和人們的關系
共七個地方《詩經》中寫到枸杞的6首詩全部在《小雅》部分。
另一首詩在《國風·將仲子》。《小雅》第一篇寫到枸杞的詩是《小雅·四牡》。
這首詩共有5節,大意是在外服苦役的人們為了沒完沒了的\"王事\",遠離家園,備嘗艱辛,無暇顧及年邁的父母,為此而不勝悲傷。其中的第四節寫到了枸杞:\"翩翩者騅,載飛載止,集于苞(茂盛狀)杞。
王事靡靡,不遑將母。\" 其二為《小雅·杖杜》,全詩共有4節,作品以一棵孤立生長的果樹起興,抒發了背井離鄉的\"征夫\"與父母、妻子相互思念,盼望早日團圓的情懷。
其中的第3節前4句寫到了枸杞:\"陟坡北山,言采其枸。王事靡靡,憂我父母\"。
其三為《小雅·南山有臺》,全詩共5節。這是一首為貴族頌德祝壽的詩。
作品以桑、楊、李和枸杞等樹木比興,頌揚\"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萬壽無疆\",世代平安,子孫興旺--\"保艾爾后\"。詩中第三、第五兩節與枸杞有關:\"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枸,北山有喻……樂只君子,保艾爾后\"。
據說\"枸杞\"一名的來由,源自兩個樹種特征的合稱,其樹干為\"杞樹\"的形態;樹枝則狀如\"枸樹\"雞爪形的果實。此說在這兩節詩文中找到了答案。
其四為《小雅·湛露》,全詩共4節,其中的第3節為:\"湛湛露斯,在彼枸杞,顯允君子,莫不令德。\"這首詩記敘的是貴族舉行宗廟落成典禮時,一位賓客以枸杞、紅棗和梧桐等樹比興,頌揚\"君子\"高貴的身份、顯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瀟灑的氣質。
其五為《小雅·四月》,全詩共8節,其中的最后一節寫到了枸杞:\"山有蕨薇,隰有杞荑,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大意是一位下層小吏到遠方行役,遭遇變亂,久不得歸,以山地荒野中的幾種苦寒植物比興,抒發自己痛苦不堪的心情。
其六為《小雅·北山》,全詩共6節。開篇即寫到了枸杞:\"陟彼北山,言采其枸。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靡,憂我父母\"。
這首詩記述一位長期擔負繁重徭役的下層小吏為了\"王事\",帶領役夫前往遙遠的北山去采摘枸杞,供貴族們享用。抒發了作者對年邁父母的深切憂思;對權貴們不顧下層百姓的\"叫號\"和死活,一味貪圖享樂的不滿情緒。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記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事情,其中許多篇章系周人所作。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寧夏中河鄉、中衛狼窩子坑的西周墓葬、車馬坑證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盤山,到達今寧夏黃河南岸的海原、中寧、中衛地區。
《詩經》七篇歌詠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難確指,唯獨《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詠采摘的應是今寧夏中衛市及其毗鄰地區山川原野上生長的枸杞子。該詩篇名\"北山\",開篇頭兩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說登上北山那高梁,采點枸杞子嘗一嘗。
關于詩中的\"北山\",《山海經第十三·海內東經》載:\"涇水出長城北山,山在郁郅長垣北。\"《山海經》所說的\"長城北山\",即指\"郁郅長垣\"北面的\"北山\"。
\"郁郅長垣\"即今寧夏固原長城。固原長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盤山北垂及其余脈,亦即橫亙于今中衛市海原縣、中寧縣及原中衛縣香山地區的低山丘嶺區。
這一帶的山脈,《山海經》稱作\"長城北山\",《詩經》稱作\"北山\"。這一稱呼延續時間很長。
《三國志·魏書》載:\"若(諸葛)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稱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寧夏固原六盤山北垂及余脈;\"隴道\"即穿越今寧夏海原、固原的六盤山古道。
《三國志》說如果諸葛亮統兵渡過渭水,進入固原,占據六盤山北垂及其余脈的隴道關隘,就切斷了曹魏從中原通往河西的隴山大道。由上可知,這一地區稱做\"北山\",由來以久。
這塊低山丘嶺區,古今都是盛產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經·西山經》等篇對枸杞子也有多處記載,指的還是這塊地方及其毗鄰地帶種植的枸杞子。
3.詩經有幾個地方描寫枸杞和人們的關系式
TD哥哥001D1 :你好。
詩經中與枸杞有關的詩篇:《詩經 小雅 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楊。
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樂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
樂只君子,保艾爾后。這是一首頌德祝壽的宴飲詩。
全詩五章,章六句,每章開頭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興,民歌味十足。南山有臺、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萊、有楊、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國家之擁有具備各種美德的君子賢人。
興中有比,富有象征意義。但是興語的作用還有為章節起勢和變化韻腳以求葉韻的作用。
在本詩中,這兩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直說“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等,則顯得突兀和淺直,加上“南山有臺,北山有萊”等后,詩頓時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詩的韻律也由此而和諧自然。
興語之后,是表功祝壽。每章兩次直呼“樂只君子”,可以見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間的親密關系。
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簡意賅,以極節省的筆墨為被頌者畫像,從大處落筆,字字千金,為祝壽張本。表功不僅是頌德祝壽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
功表得是否得體,直接關系到詩的主旨。正因為前面的功表得得體而成功,后面的祝壽才顯得有理而有力。
四、五兩章用“遐不眉壽”、“遐不黃耇”兩個反詰句表達祝愿:這樣的君子怎能不長眉秀出大有壽相呢!這樣的君子怎能不頭無白發延年益壽呢!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壽為基礎的。末了,頌者仍不忘加“保艾爾后”一句。
重子嗣,是國人的傳統,由祝福先輩而連及其后裔,是詩歌的高潮之處。這首詩的內容雖單純,但結構安排相當精巧,五章首尾呼應,回環往復,語意間隔粘連,逐層遞進,具有很強的層次感與節奏感。
選詞用字,要言不煩,舉重若輕,頗耐咀嚼,表現出歌詞作者的匠心獨運。作為宴享通用之樂歌,其娛樂、祝愿、歌頌、慶賀的綜合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4.關于枸杞的詩句
從《詩經·小雅》到唐宋,再到明清,有許多描寫枸杞的詩歌。近現代,也不斷有人為枸杞賦詩。
惡樹
杜甫
獨繞虛齊徑,常持小斧柯。
幽陰成頗雜,惡木剪還多。
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
枸杞井
劉禹錫
僧房藥樹依寒井,井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上“秋”下“瓦”音同“皺”),殷紅子熟照銅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枸杞
蘇軾
神藥不自閉,羅生滿山澤。
日有牛羊憂,歲有少火厄。
越俗不好事,過眼等茨棘。
青荑村自長,絳珠爛莫摘。
短籬護新植,紫筍生臥節。
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
大將玄吾鬢,小則餉我客。
似聞朱明澗,中有千歲質。
靈龐或夜吠,可見不可索。
仙人倘許我,借杖扶衰疾。
竹枝詞(之四、五)
黃恩賜
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
千錢一斗矜時價,絕勝瘐田歲早豐。
親串相遺各用情,年年果實喜秋成。
永康酒棗連瓶送,蒸棗棗園夙擅名。
黃恩賜,字素俺,云南永北府(今永勝縣)人。乾隆十七年(1725年)進士,二十一年(1756年)任寧夏中衛知縣。在任期間,編修《中衛縣志》。
秋征
肖如薰
新秋呈霽色,塞草正在茸。
杞樹珊瑚果,蘭山翡翠峰。
山郊分虎旅,乘障息狼峰。
坐乏紓籌策,天威下九重。
肖如薰,字季馨,陜西延安人,明萬歷年間任寧夏總兵。
詠寧夏屬植物
于右任
枸杞實垂墻內外,駱駝草耿路高低。
沙蒿五色斕如錦,發菜千絲柔似薏。
比屋葡萄容客飽,上田嬰奧任兒吃。
朔主天府須棟梁,蓬轉于思復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