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逍遙游(節選) 莊周

            逍遙游(節選)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搶榆枋 一作:槍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逍遙游(節選)翻譯及注釋

            翻譯
              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么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后才開始朝南飛。

            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干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蟬和小斑鳩這兩只小蟲、鳥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可是活了七百來歲的彭祖如今還因長壽而特別聞名,眾人都想與他相比,豈不可悲!

            商湯問棘,談的也是這件事。湯問棘說:“上下四方有極限嗎?”棘說:“無極之外,又是無極!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大海,就是天池。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是大和小的分別。

            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贊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

            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對于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借的。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借什么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注釋
            (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2)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表推測。
            (3)鵬:本為古“鳳”字,這里指傳說中的大鳥。
            (4)怒:奮起的樣子,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邊際。
            (6)海運:海動。古有“六月海動”之說。海運之時必有大風,因此大鵬可以乘風南行。徙:遷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8)《齊諧》:書名。出于齊國,多載詼諧怪異之事,故名“齊諧”。一說人名。
            (9)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志,記載。
            (10)水擊:指鵬鳥的翅膀拍擊水面。擊:拍打。
            (11)摶(tuán):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扶搖:一種旋風,又名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九,表虛數,不是實指。
            (12)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鵬飛行六個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說息為大風,大鵬乘著六月間的大風飛往南冥。以:憑借。息:風。
            (13)野馬:指游動的霧氣。古人認為:春天萬物生機萌發,大地之上游氣奔涌如野馬一般。
            (14)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 相:互相。吹:吹拂。
            (16)蒼蒼:深藍。其正色邪:或許是上天真正的顏色?其,抑,或許。正色,真正的顏色。邪,同“耶”,疑問語氣詞。極:盡。 下:向下。亦:也。是:這樣。已:罷了。
            (17)覆:傾倒。坳(à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處。
            (18)芥:小草。置杯焉則膠:將杯子放于其中則膠著擱淺。置,放。焉,于此。膠,指著地。
            (19)斯:則,就。
            (20)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為“這樣,然后才……”。培:憑。
            (21)莫之夭閼(yāo è):無所滯礙。夭,挫折。閼,遏制,阻止。“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 圖南:計劃向南飛。
            (22)蜩(tiáo):蟬。學鳩:斑鳩之類的小鳥名。
            (23)決(xuè):疾速的樣子。
            (24)搶(qiāng):觸,碰,著落。“搶”也作“槍”。榆枋:兩種樹名。榆,榆樹。枋,檀木。
            (25) 控:投,落下。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為:句末語氣詞,表反問,相當于“呢”。南:名詞作動詞,向南(飛行)。“奚以……為”,即“哪里用得著.......呢”。
            (27) 適:去,往。莽蒼:色彩朦朧,遙遠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顏色,這里引申為近郊。
            (28)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糧。反:同“返”,返回。
            (29)猶:還。果然:吃飽的樣子。
            (30)宿:這里指一夜。 宿舂糧:即舂宿糧,舂搗一宿的糧食。
            (31)之:此,這。二蟲:指蜩與學鳩。蟲:有動物之意,可譯為小動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菌:一種大芝,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晦朔: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朔,農歷每月的第一天。一說“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34)蟪蛄(huì gū):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35)冥靈:大樹名。一說為大龜名。
            (36)根據前后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中年也”一句,但傳統本子均無此句。
            (37) 大椿:傳說中的大樹名。一說為巨大的香椿。
            (38)彭祖:傳說中堯的臣子,名鏗,封于彭,活了約八百歲。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于世。
            (39)眾人:一般人。匹:配,比。
            (40)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列子湯問》篇作“夏革(jí)”。已:矣。
            (41)窮發:傳說中極荒遠的不生草木之地。發,指草木植被。
            (42)修:長。
            (43)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北。
            (44)羊角:一種旋風,回旋向上如羊角狀。
            (45)絕:穿過。
            (46)斥鴳(yà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澤。
            (47)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這里應從周制。
            (48)至:極點。
            (49)小大之辯:小和大的區別。辯,同“辨”,分辨,分別。
            (50)效:效力,盡力。官:官職。
            (51)行(xíng):品行。比:合。
            (52)合:使...滿意。而:通“能”,能夠。征:征服。
            (53)宋榮子:一名宋钘(jiān),宋國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猶然:喜笑的樣子;猶,通“繇”,喜。
            (54)舉:全。勸:勉勵。
            (55)非:責難,批評。沮(jǔ):沮喪。
            (56)定:認清。內外:這里分別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莊子看來,自主的精神是內在的,榮譽和非難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貴的。
            (57)境:界。
            (58)數數(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謀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樣子。
            (59)列子:鄭國人,名叫列御寇,戰國時代思想家。御:駕馭。
            (60)泠(líng)然:輕妙飄然的樣子。善:美好的。
            (61)旬:十天。有:通“又”,用于連接整數與零數。
            (62)致福:求福。
            (63)雖:雖然。待:憑借,依靠。
            (64)乘:遵循,憑借。天地:這里指萬物,指整個自然界。正:本;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六氣之辯:駕馭六氣的變化。御,駕馭、把握。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變”,變化的意思。
            (66)彼:他。且:將要。惡(wū):何,什么。
            (67)至人:莊子認為修養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義相近。 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68)神人: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于物外的人。無功:無作為,故無功利。
            (69)圣人:這里指思想修養臻于完美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不立名。

            逍遙游(節選)文言現象

            一. 虛詞
            1. 之
            (1)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4)鵬之徙于南冥也(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且夫水之積也不厚(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詞,的)
            (9)則芥為之舟(代詞,小草的)
            (10)而莫之夭閼者(代詞,它)
            (1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12)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
            (13)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代詞,他,指宋榮子)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詞,他,指彭祖)
            (15)窮發之北(結構助詞,的)
            (16)湯之問棘也是已(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 而
            (1)怒而飛(連詞,表修飾)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
            (3)決起而飛(連詞,表順承)
            (4)控于地而已矣(連詞,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并列)
            (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連詞,表轉折)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表轉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連詞,表轉折)
            3. 則
            (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連詞,就)
            (2)時則不至(連詞,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連詞,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 以
            (1)以五百歲為春(介詞,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4)去以六月息者也(憑借,用)
            (5)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6. 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而且)
            (2)彼且惡乎待哉(連詞,還)
            (3)且適南冥也(副詞,將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詞,對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詞,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表選擇,是……還是……)
            (2)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它,指水)
            (4)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二. 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色深黑。
            2.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用于連接整數與零數。 反:通“返”。
            5.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變化。
            6.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區別。
            7.而征一國 而:通“耐”,才能。
            8.知效一鄉 知:通“智”,智慧。
            9.猶然笑之 猶:通“繇”,喜。
            10.而后乃今培風 培:通“憑”,憑借。

            2.古今異義
            (1)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折連詞,用于上一個分句,今多用于雖然···但是···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大家
            (3)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連詞,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之二蟲又何知
            古義:泛指動物
            今義:蟲子
            (5)窮發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
            (6)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短的
            今義:農歷臘月;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就在這天祭灶。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農歷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節
            (7)而征一國者
            古義:取信
            今義:遠行或用武力制裁
            (8)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海動
            今義:泛指海上運輸
            (9)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義:高山湖泊名[3]
            (10)蟪蛄不知春秋
            古義:指四季
            今義:春天和秋天
            (11)神人無功
            古義:無功利
            今義:無功勞

            3.一詞多義

            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圣人無名(名詞,聲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指風)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4.詞類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動用法,使……到來)
            (2)而后乃今將圖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3)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4)德合一君(使動用法,使……滿意)
            (5)而征一國者(使動用法,使……信任)
            (6)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名詞用作動詞 稱贊)
            三.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 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 變式句
            (1)而莫之夭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
            (6)之二蟲又何知(知何,賓語前置)
            (7)彼且惡乎待哉(待惡乎,賓語前置)

            逍遙游(節選)翻譯二

            閑敲棋子

            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很大,其體積有幾千里;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也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云垂天邊。這只鵬鳥隨著海潮的漲落會遷徙到南方的海。南方的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急驟的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后方才停歇下來”。高空下望,蒸騰猶如奔馬的霧氣,沸沸揚揚的塵埃,仿佛是由生物氣息吹拂。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無邊無際的嗎?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

            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擱個杯子當船就會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便無法托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飛到九萬里高空,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任何阻遏,這樣就能飛到南方了。寒蟬與小灰雀對此覺得很奇怪,它說:“我猛地起飛,力圖到達榆樹和檀樹的樹枝,有時飛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飛呢?”如果到郊外去,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沒餓,不需要干糧;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準備第二天的干糧;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當然不懂得這些道理,小不點理解不了大塊頭,壽命短的理解不了壽命長的。為什么這樣說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這是活的短的。楚國南邊有一種叫冥靈的大龜,對它來說,五百年為春,五百年為秋;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樹,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這是活的長的。八百歲的彭祖是一直以來所傳聞的壽星,人們若是和他比壽命,豈不可悲嗎?

            商湯和棘也有過前面所講的談話:“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寬有好幾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一種鳥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去往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已是我飛的最遠的地方了。它這是要飛到哪里去?’”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同樣地,那些才智勝任一個官職、能力在一鄉中優秀出眾、德行符合當一國之君、為國人所贊頌的人,他們看待自己時其實也像斥鴳的見識,所以宋榮子就譏笑他們。宋榮子是那種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也不會讓他感到鼓舞,世上的人們都批評他也不會讓他感到沮喪,清楚地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那種人。這應該說已是境界很高的了,這種人世上不多吧。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輕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這樣福氣的人也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于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那他還需要仰賴什么嗎?因此說,“至人”沒有利己心,“神人”沒有功績心,“圣人”沒有名望心。

            逍遙游(節選)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逍遙游(節選)本文寫法

            (1)運用大量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
            (2)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3)運用夸張、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逍遙游(節選)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筆變化多端,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莊子所宣揚的主張是清靜無為、以養天年。他對于世間的大小、貴賤、壽夭、是非、得失、榮辱等的解釋是相對主義的。他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思想態度,無論是消極的還是富有啟發性的,對后世均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厭惡那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社會,拒絕與統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祿,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種妄想逃避現實,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種思想無論在當時或現在,都是—種消極的、不可能實現的絕對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逍遙游(節選) 莊周

            先秦

            樛木 佚名

            閱讀(163)

            樛木原文: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翻譯及注釋翻譯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并在這根樹枝上快樂

            先秦

            九歌·國殤 屈原

            閱讀(159)

            九歌·國殤原文: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墜兮 一作:懟兮)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

            先秦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 列御寇

            閱讀(149)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辯日 一作:辯斗)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

            先秦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佚名

            閱讀(169)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原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

            先秦

            公輸 墨子及弟子

            閱讀(176)

            公輸原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

            先秦

            離騷 屈原

            閱讀(194)

            離騷原文: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

            先秦

            論語十則 佚名

            閱讀(164)

            論語十則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

            先秦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閱讀(17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

            先秦

            碩鼠 佚名

            閱讀(169)

            碩鼠原文: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先秦

            卷耳 佚名

            閱讀(173)

            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卷耳翻譯及注釋翻譯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滿一小

            先秦

            掩耳盜鈴 呂不韋 撰

            閱讀(168)

            掩耳盜鈴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掩耳盜鈴翻譯及注釋翻譯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

            先秦

            采薇 佚名

            閱讀(154)

            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

            先秦

            揠苗助長 佚名

            閱讀(157)

            揠苗助長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閔 通:憫)揠苗助長翻譯及注釋翻譯

            先秦

            采薇(節選) 佚名

            閱讀(195)

            采薇(節選)原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悲傷,莫知我哀!采薇(節選)翻譯及注釋翻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

            詩詞

            詩經采薇節選

            閱讀(26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采薇節選,內容包括《詩經·采薇》(節選)的意思,詩經采薇節選,詩經·采薇(節選)。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剛才長出來。 說回家啊說回家, 一年又快過去了。 沒有妻室沒有家, 都是因為玁狁故。 沒有空閑安定下, 都是因為

            詩詞

            描寫逍遙清閑的詩句

            閱讀(205)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描寫逍遙清閑的詩句,內容包括形容清閑的詩句,描寫清閑的詩句,形容清閑的詩句。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

            詩詞

            后世與逍遙游有關詩句

            閱讀(56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后世與逍遙游有關詩句,內容包括與逍遙游有關的哲理詩句語段,求與“逍遙“一詞有關的詩詞,受莊子《逍遙游》影響的后代文人以及相應的詩文名句。死生在手,變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 如果有個人,別

            詩詞

            關于逍遙樓的詩句

            閱讀(418)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逍遙樓的詩句,內容包括逍遙樓一詞在古代詩詞中有何說法,登蒲州逍遙樓詩的內容朝代,描寫逍遙的詩句。描寫“逍遙”的詩句有:清平樂(王安石)若有一卮芳酒,逍遙自在無妨。西江月(王哲)瑩徹即分內外。占得逍遙自在。探春令(王哲)逍

            詩詞

            逍遙古詩詞

            閱讀(86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逍遙古詩詞,內容包括求有關逍遙古詩,含有逍遙的詩句,求關于逍遙的詩句。菩薩蠻 逍遙情詞\空谷幽蘭落紅殘月風吹亂,一腔愁緒紛飛散。吟和論文章,豈知情亦長?臨屏香墨綻,眾放花枝燦。天地俱歡顏,逍遙皆少年。補充:

            詩詞

            逍遙灑脫的宋詞

            閱讀(123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逍遙灑脫的宋詞,內容包括描寫逍遙灑脫的詩詞,求一些逍遙灑脫的詩詞,求一些逍遙,狂妄,風流瀟灑,或是美人江山的詩詞,謝謝謝謝啦搜。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 【朝代】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

            詩詞

            關于心靈的詩句節選

            閱讀(22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心靈的詩句節選,內容包括關于心靈美的詩句,關于心靈的詩句,有關心靈的詩詞。春風在我們盼望黎明的時候吹來了五月的春風她送來了春光明媚的早晨掃去了冷落蕭條的寒冬此時此刻祖國大地的一草一木多么需求你溫柔的愛撫遭

            詩詞

            唐詩素描節選

            閱讀(346)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素描節選,內容包括《唐詩素描(節選)》中是根據哪三首古詩改寫的,唐詩素描完整的,唐詩素描摘抄賞析,賞析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去賞析。《蝶戀花》: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